|
摘要 探讨经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无须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治疗,其中经椎旁肌入路16例(经椎旁肌入路组),传统正中后入路22例(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相关影像指标(Cobb角改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及患者疼痛程度。结果手术均顺利,所有患者均随访12~18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及内固定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融合。椎旁肌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均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3d椎旁肌入路组疼痛程度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均P<0.05),术后1周2组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入路具有入路简单、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
关键词 :
椎旁肌入路,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棒系统,
内固定
|
|
[1] |
梁嘉均叶劲陈伟明高静. 膝关节囊外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J]. 实用临床医学, 2017, 18(02): 44-. |
[2] |
张虎雄. 比较手法复位与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9): 24-. |
[3] |
李瑾; 饶海军; 唐向阳. 经皮微创与常规椎弓根螺钉治疗中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6): 38-. |
[4] |
江共涛; 胡和军; 徐南云; 程毅; 陈德旺; 邓雄伟; 邓平征; 张斌. 针尾带孔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57例[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4): 28-. |
[5] |
蔡强强; 熊力伟. 髋臼骨折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4): 104-. |
[6] |
姜镭; 詹锋; 李栋; 李毅成; 邓文炬. 镍钛合金抓握式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147例多发肋骨骨折[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56(03): 40-. |
[7] |
陈亚玲; 徐晶晶; 邓莉红; 涂思思; 郭瑶; 徐利群; 闵燕. 专项护理干预对颈椎前路手术术后吞咽困难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2): 68-. |
[8] |
李洪波; 兰小勇; 黄之春; 徐永丰; 陶军; 赵永平; 李荣金. 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治疗低能量型胫骨平台骨折[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1): 22-. |
[9] |
杨小军; 郭锦明; 刘俊; 严宏生; 章斌; 陈志江. 带孔骨针加钢缆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12): 31-. |
[10] |
吴斌.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11): 35-. |
[11] |
朱健奎; 田涛; 傅强. 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9): 36-. |
[12] |
廖卫华; 刘亚云; 唐国英. 2种内固定方法治疗C3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9): 28-. |
[13] |
夏明华; 谢水华; 吴军; 张文庆; 陈卫东; 何建华; 丁浩; 胡前芹; 王小鹏. 粗隆间三角形截骨结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畸形愈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8): 34-. |
[14] |
梁志锋; 范建文; 植伟宏.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8): 54-. |
[15] |
高磊; 高军辉; 鲁会亮; 张普. 国产Gamma钉与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7): 4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