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儿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与治疗 |
吴熙 |
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 |
|
|
摘要 <正>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简称DIC)是一个综合征。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引起微循环内(主要是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广泛的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聚,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并迅速消耗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造成凝血障碍,乃至出血。故又名“
|
|
关键词 :
血小板凝聚,
血小板计数,
纤维蛋白元,
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纤维蛋白单体,
凝血因子,
凝血酶元时间,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胞浆素
|
出版日期: 1973-08-28
|
[1] |
万明玉; 肖乔梅; 尹小明; 冷红文. 采血因素对SD大鼠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55(01): 20-. |
[2] |
雷俊宝; 黄天造. 血小板计数/脾径比值对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的预测作用[J]. 实用临床医学, 2007, 8(10): 1-. |
[3] |
范仰钢; 李国华. 多个炎症指标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评价中的价值[J]. 实用临床医学, 2006, 7(01): 1-. |
[4] |
朱永新; 顾宏; 丁江华; 张荣艳; 肖承京. 首发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一例[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5(06): 1-. |
[5] |
张才田; 童华诚. 溶血对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03, 4(02): 1-. |
[6] |
钟小红; 曾毓华; 占锦峰. 血小板表面抗体与小儿急性ITP疗效及预后关系的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43(06): 1-. |
[7] |
陈志红. 对初治复发肺结核的治疗[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43(05): 1-. |
[8] |
连佩忠; 董世禄. 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的骨关节改变一例报告[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41(S1): 1-. |
[9] |
李怀珍.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70例的宫内膜病理分析及诊治[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41(S1): 1-. |
[10] |
孙燕.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2例疗效观察[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41(S1): 1-. |
[11] |
马桂英. 近年伤寒并发症的临床特点(附112例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8, 40(02): 1-. |
[12] |
伍世礼; 杨赣萍; 肖承京; 刘茂发; 孔庆芬. 成人血友病27例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7, 39(02): 1-. |
[13] |
曹东红; 王文丁; 高幼奇; 赵敏. 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不同病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38(02): 1-. |
[14] |
谢瑛; 孙贻勇. 环丙沙星致过敏性紫癜一例[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5, 37(02): 1-. |
[15] |
况九龙; 李溢煊; 张赐龄. 慢性肺心病血小板功能变化探讨[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4, 36(01): 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