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4年 36卷 04期
刊出日期:2014-12-28

论文
   
论文
307 邱祖民; 何维娟; 黄伟; 肖建军
无机填料对丁腈橡胶性能的影响
选取炭黑、谷壳灰、绢云母、蒙脱土、凹凸棒石和硅灰石等6种不同形态的无机填料,采用液态成型工艺,制备了无机填料/丁腈橡胶硫化胶,研究了无机填料对丁腈橡胶的力学性能、交联密度、耐燃料B性、耐油性、耐热老化性和微观形貌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炭黑后,硫化胶的综合性能最佳;加入蒙脱土后,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增至2.49×10-4mol/cm3,三维交联程度增幅最大;加入凹凸棒石后,硫化胶在燃料B中质量变化率、体积变化率降至同比最低,对耐燃料B性能改善幅度最大;加入硅灰石后,硫化胶在油性环境中的质量、体积变化率、硬度变化最小,对耐油性改善最多;加入绢云母后,硫化胶在热空气氛围下质量变化率、体积变化率和硬度变化同比最小,对耐热老化性能改善幅度最大。 
2014 Vol. 36 (04): 307- [摘要] ( 392 ) [HTML KB] [PDF 0KB] ( 68 )
311 卓明鹏; 王怡萍; 胡海鸿; 李颖毅; 胡建东; 陈伟凡
纳米钕基氧化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采用乙二醇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钕基氧化物纳米粒子,研究乙二醇与Nd3+的摩尔比、煅烧温度和掺杂对产物结构的影响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当乙二醇与Nd3+的摩尔比为10,70℃加热回流2 h,90℃干燥26 h,700℃煅烧2 h,可得到平均粒径为43.6 nm的球形纳米氧化钕;3.4 mol%Mn掺杂Nd2O3纳米粉体催化高氯酸铵热分解使其在310~350℃和400~470℃的2个小放热峰合并为一个以347.7℃为中心的强放热峰,表观分解热由515 J/g上升到1 250 J/g,高于纳米Nd2O3催化下的1140 J/g,证明了Mn2+掺杂可进一步提高纳米Nd2O3的催化活性。 
2014 Vol. 36 (04): 311- [摘要] ( 448 ) [HTML KB] [PDF 0KB] ( 89 )
317 马玉宽; 吴建华; 万洋洋; 余梦娟; 柳庆
鄱阳湖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针对鄱阳湖水环境信息化管理的迫切需求,设计并实现了鄱阳湖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包括Web端子系统和移动端子系统。Web端主要采用Arc GIS API for Flex开发,基于Model Builder工具以及GP服务,采用反距离权重和克里金算法,实现了水质水位空间插值;利用线性权重法、简单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建立了水质水位预测模型,通过调用Web Service实现了水质水位的预测;移动端主要采用Arc GIS API for Android开发,利用移动手机定位技术获取地理位置,并利用Web Service实现相关数据的上传。系统可以为鄱阳湖水环境信息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相关系统的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2014 Vol. 36 (04): 317- [摘要] ( 357 ) [HTML KB] [PDF 0KB] ( 74 )
322 陈莎; 彭海龙; 熊华; 宁方建; 王素芳
温度响应性纳米介孔硅的制备、表征及其载药性能
以正硅酸乙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以及N-异丙基丙烯酰胺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温度响应性介孔硅纳米粒,利用TEM、SEM、XRD、TG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介孔硅微粒具有规则的介孔结构,温敏性物质N-异丙基丙烯酰胺成功嫁接于介孔硅表面。以红景天苷为模型药物,温度响应性介孔硅的载药率和包埋率分别为62.08μg/mg和31.04%。温度响应性介孔硅对红景天苷释放具有一定温度响应性。
2014 Vol. 36 (04): 322- [摘要] ( 372 ) [HTML KB] [PDF 0KB] ( 75 )
328 李浩; 高斌; 袁小强; 胡明; 刘成梅; 万茵; 付桂明
不同米曲霉降解草甘膦能力及其甘氨酸氧化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株米曲霉菌株发酵液中的草甘膦降解情况,结果表明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A-FEC04的草甘膦降解率最高,为12.5%。提取6株米曲霉菌株的基因组DNA,PCR扩增后得到甘氨酸氧化酶序列,测序结果发现只有米曲霉A-FEC04发生部分基因突变。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A-FEC04的ORF DNA序列全长1 263 bp,编码一个由42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其理论分子量为46 965.5 Da,理论等电点为5.85,为弱酸性蛋白。对该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域架构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具有明显的D-氨基酸氧化酶结构域。 
2014 Vol. 36 (04): 328- [摘要] ( 405 ) [HTML KB] [PDF 0KB] ( 79 )
335 熊进刚; 熊会子; 李艳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及延性分析
以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为分析对象,采用解析法讨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连续倒塌全过程及相应抗连续倒塌机制和抗连续倒塌能力,推导了梁机制、复合机制、悬链线机制等各种抗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将这种分析方法和理论计算公式用于笔者完成的2个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试验,连续倒塌的抗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基于结构抗连续倒塌的自身特点,提出了"结构抗连续倒塌的延性要求与结构抗震的延性要求是不同的"这一观点,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延性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结合连续倒塌过程、抗连续倒塌机制、抗力和延性的分析,提出了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的延性设计要求。 
2014 Vol. 36 (04): 335- [摘要] ( 510 ) [HTML KB] [PDF 0KB] ( 89 )
341 江栋恒
超烈度的柱顶隔震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对实际底层柱顶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其底层结构安全性进行分析,应用有限元软件Perform 3D建模,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在设防烈度7度(0.15g)中震作用下,楼层剪力大幅度减小;在超设防烈度8度(0.20g)大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层间位移角最大值为1/327,而底层结构最大值为1/913,楼层加速度反应减震率在68.4%~84.9%。分析进一步表明:隔震结构抗震性能可以满足超设防烈度(半度)要求,显著提高了抗震性态水平,抗震设防目标高于抗震结构。 
2014 Vol. 36 (04): 341- [摘要] ( 310 ) [HTML KB] [PDF 0KB] ( 47 )
347 金保明
基于线性回归与重标极差R/S法的年平均流量变化趋势分析
采用重标极差R/S法寻找年平均流量序列的变异点,对序列进行分割,然后运用线性回归法分析年平均流量分割样本序列变化趋势,利用R/S法求出分形Hurst指数并分析序列的持久性或反持久性特征,最后综合两者的结果分析序列未来的变化趋势特征。并以某站年平均流量序列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线性回归与重标极差R/S法的年平均流量变化趋势分析方法可行。 
2014 Vol. 36 (04): 347- [摘要] ( 336 ) [HTML KB] [PDF 0KB] ( 52 )
351 王慧; 周虹均; 丁贤臣; 詹炳根
泄洪建筑物混凝土抗冲磨性能试验研究
结合响洪甸水库工程除险加固新建泄洪建筑物,针对过流断面混凝土抗冲磨和抗气蚀性能要求,在基准混凝土配合比基础上掺入外加剂和外掺料,测试抗冲磨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分析了混凝土的抗冲磨性能与混凝土的抗压、抗冲、抗渗、抗冻等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橡胶粉、硅粉对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高性能外加剂通过提高混凝土中凝胶量,改善水泥石及其骨料界面的结构,增强凝胶的粘结力,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实性,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冲磨、抗裂、抗渗性能。
2014 Vol. 36 (04): 351- [摘要] ( 348 ) [HTML KB] [PDF 0KB] ( 80 )
355 余昌全; 刘新安
异波折板絮凝流场的特性分析
以折板单元作为模型,对折板波峰进口速度、折板长、折板夹角三因素的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模拟),并通过网格质量检验和网格独立性检验,保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以面积平均有效能耗作为流场特性评价标准,确定了其中的折板絮凝最优流场,并通过典型流场区域的速度分布、有效能耗分布,对最优流场特性进行分析。 
2014 Vol. 36 (04): 355- [摘要] ( 449 ) [HTML KB] [PDF 0KB] ( 86 )
361 江泳
某幼儿园基础隔震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对某地下室柱顶基础隔震的4层框架结构幼儿园,应用有限元软件ETABS建模进行时程分析,分析超烈度地震作用下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并重点讨论下部独立悬臂柱的抗震设计。结果表明:设防烈度7度(0.15g)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剪力减震效果显著;7度(0.15g)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基本处于弹性,独立柱位移角极小;超烈度8度(0.20g)罕遇地震作用下,独立柱位移角仍然极小,楼层加速度减震效果显著,人体舒适度大为提高,隔震层仍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表明隔震设计显著提高了结构安全性。建议工程应用中类似隔震建筑在不影响地下室的使用功能条件下,加大独立柱刚度并优先选择较大直径的隔震支座。
2014 Vol. 36 (04): 361- [摘要] ( 324 ) [HTML KB] [PDF 0KB] ( 62 )
367 万斌; 王歆; 韩崇巍; 江清阳
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双效集热器系统夏季工作性能的影响
作为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双效集热器系统具有2种工作模式:在冬季的被动采暖工作模式和在其他无需供暖的时期的集热水工作模式。针对系统以自然循环方式工作的集热水工作模式,进一步建立了系统房间带窗结构时的理论计算模型。以设计的虚拟房间为对象,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在夏季季节运行时,系统的工作水量和背板保温层设计对系统集热水性能和对建筑的热影响的不同情况。结果显示:对于系统设计来说,背板保温层的适宜设计厚度约在0.05 m,工作水量在夏季运行时的适宜量约是40~50kg/m2;系统在夏季工作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间的冷负荷,不会造成传统被动采暖系统常遇到的夏季建筑过热问题。
2014 Vol. 36 (04): 367- [摘要] ( 333 ) [HTML KB] [PDF 0KB] ( 63 )
373 刘锦平; 杨湘杰; 曾龙飞; 杨斌; 罗欣; 蒋黎明; 吴语
烧结温度对无铅石墨黄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选用无毒、自润滑和价廉的石墨取代铅,采用行星式球磨混料并结合不同粉末冶金工艺制备无铅环保石墨黄铜,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其质量、密度、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760℃时石墨黄铜具有良好的组织和性能。在720~760℃温度范围内试样表层微量氧化变黑而增重,密度和硬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800~880℃温度范围内试样表层脱锌变红而减重,密度和硬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720~880℃范围内石墨黄铜试样中心部位的基体组织形态变化不明显,但部分石墨的形态随着温度的升高由球状变化为短棒状而后转变为长条状。 
2014 Vol. 36 (04): 373- [摘要] ( 436 ) [HTML KB] [PDF 0KB] ( 62 )
378 黎济东; 占多产; 金卫平; 刘卫东
基于BDD故障树的雨弹使用可靠性评估
建立了基于工作任务模式的雨弹系统可靠性故障树模型,提出了基于BDD故障树的雨弹系统使用可靠度评估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BL-1A型雨弹的可靠性评估。理论分析评估结果与该型雨弹可靠性鉴定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ε=5.526 797×10-4,二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指导雨弹使用可靠性的分析与评估。 
2014 Vol. 36 (04): 378- [摘要] ( 587 ) [HTML KB] [PDF 0KB] ( 97 )
384 郑小民; 王红州; 高健; 邹晓晖
一种混联码垛机器人机构的设计及仿真
一种混联码垛机器人的大臂为主要承力部分,其通过虎克铰与机架联接,在2条UPS主动支链的驱动下实现俯仰与摆转2自由度运动,机架、大臂及2条UPS主动支链构成了2-UPS/U并联机构,该机构运动学、动力学性能非常优越;小臂通过转动副串联在大臂上并在RPR主动支链的驱动下实现其运动;末端执行器安装在小臂的末端,并通过构造2组平行四边形结构使其在运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基准面平行。通过PROE软件建立码垛机器人的三维模型,然后将其导入Adams软件中进行运动学性能的仿真分析。
2014 Vol. 36 (04): 384- [摘要] ( 451 ) [HTML KB] [PDF 0KB] ( 61 )
389 王建宏; 熊朝华; 许莺
内模控制结构中的虚拟参考反馈校正设计
为规避真实对象的建模过程,使辨识对象的建模与内模控制器设计可同步实现,将虚拟参考反馈校正思想应用于内模控制之中。虚拟参考反馈校正思想可将辨识对象和内模控制器的求解转化为参数辨识过程。为建立虚拟参考反馈校正思想与传统自适应控制方法间的等价性,推导出对输入-输出观测数据作预滤波处理的滤波器。最后用仿真算例验证本文辨识方法的有效性。 
2014 Vol. 36 (04): 389- [摘要] ( 317 ) [HTML KB] [PDF 0KB] ( 70 )
394 郑晓斌; 薛毓强
基于神经元网络与模糊PID的光伏系统MPPT复合控制
将神经元网络与模糊PID复合控制技术应用在光伏系统MPPT控制器中,解决光伏系统传统MPPT控制算法的局限性以及无法自适应外部复杂情况等诸多问题。利用离线训练后的前馈神经网络预测最大功率点电压与实际电压进行比较,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通过模糊推理对PID相关参数实现最佳调整。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能增强消除系统误差能力,可获得更高的控制精度。 
2014 Vol. 36 (04): 394- [摘要] ( 387 ) [HTML KB] [PDF 0KB] ( 72 )
399 郑佩祥; 王永明; 于建龙; 吴敏晖; 陈宇奇; 邱桂中; 陈嘉鹏; 江修波; 刘丽军; 郑文迪
MCR电压无功动态加权模糊控制系统
利用磁控电抗器解决电缆接线多、小水电集中上网地区无功倒送导致的电压抬升和功率因数波动,针对恒压、恒功率因数等单一模式无法同时兼顾电压及功率因数的问题,提出了综合考虑电压及功率因数的动态加权模糊控制策略,设计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恒压和恒功率因数模糊控制2个模块,输出量为电流增量,经过电流前馈环节计算得到MCR待注入电网的电流量,进而产生触发信号控制MCR输出的感性无功,实现电压无功的平滑无级调节。并通过仿真算例对该控制策略的效果进行研究,与传统PI闭环控制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负载跟踪特性,能够实时跟踪系统电压及功率因数的变化;与传统PI闭环控制模式相比,其超调量更小及调节时间更短。
2014 Vol. 36 (04): 399- [摘要] ( 412 ) [HTML KB] [PDF 0KB] ( 58 )
404 邵世维
影像相对定向与基础矩阵关系的分析
基于立体像对相对定向与极线几何的内在一致性,针对相对定向元素的个数、基础矩阵的自由度以及参数间的对应转换问题,分析了相对定向元素与基础矩阵要素间的对应转换关系。通过以基础矩阵求解航空影像的相对定向实验,说明了基础矩阵相关解法的计算结果能够转换为像对相对定向的结果,在剔除错误匹配点后能够获得较高的精度。 
2014 Vol. 36 (04): 404- [摘要] ( 372 ) [HTML KB] [PDF 0KB] ( 66 )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编辑部公告

 
·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青年编委招募启事
· 投稿声明
·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网站试运行,欢迎访问投稿!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知网
· 江西省教育厅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