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为了探究坝体黏土含量、外坡比不同时的坝体漫顶破坏过程,进而分析坝体溃口演变机制。在控制上游流量恒定的条件下(0.2 L·s-1),分别进行了10种工况下的水槽试验,通过观察各工况下的试验过程,总结得出:坝体呈现2种破坏模式,剪切滑塌破坏和重力倾倒破坏;外坡比相同,随着坝体黏土含量的增加,坝体溃决以及洪峰到来所需要的时间也相对延长,在外坡比为1∶1以及1∶2时,坝体黏土含量为100%的洪峰流量到达时间分别为坝体黏土含量为0时的3.6和3.8倍;黏土含量相同,坡度越缓,坝体越不易遭到破坏,洪峰出现的时间也随之延后,在外坡比为1∶2时,坝体黏土含量为0和100%的洪峰流量到达时间分别是外坡比为1∶1的1.5和1.4倍。
|
|
关键词 :
土坝,
水槽试验,
漫顶溃决,
溃口形态,
洪峰流量
|
|
基金资助: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计划(973)资助项目(2011CB013506); 南昌大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CX2016097); |
[1] |
ЛЕВЕНИХ Д.П; АЛЕКСАДРОВ М.Г; КУЗИНА Т.А; 王湘生. 萨杨洛—舒申斯克水电站的水轮机输水管[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1980, 2(01):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