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试论“五四”时期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
陈学明 |
马列主义教研部; |
|
|
摘要 五四时期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绝不是偶然的。除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外,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在于先进的中国人通过实践、比较、试验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也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革命知识分子卓有成效的活动分不开的。
|
|
关键词 :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
|
出版日期: 1989-12-28
|
[1] |
黎学军蒙莉.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前史”的流变[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48(02): 34-. |
[2] |
郭士礼. 马克思主义与《红楼梦》研究的范式转换[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47(05): 124-. |
[3] |
杜吉刚; 周平远; . “左联”时期国际路线下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译介[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4(05): 110-. |
[4] |
陈世华; 孙利; . 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思想渊源探析[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4(05): 91-. |
[5] |
周利生,祝黄河. 现状与展望: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关系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43(06): 1-. |
[6] |
程敬华,万宝方. 马克思论实践与人的本质[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43(03): 41-44. |
[7] |
李金和. 从孙中山三民主义价值观的转向看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中国选择[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43(02): 1-6. |
[8] |
方建国. 制度变迁的自然选择和暴力竞争:马克思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比较与综合[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43(01): 51-57. |
[9] |
黎学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43(01): 14-17. |
[10] |
陈德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研究述评[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42(06): 20-25. |
[11] |
李春会.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42(05): 13-17. |
[12] |
孙忠良 陈德祥. 后危机时代中国模式的意识形态建设[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42(04): 1-5. |
[13] |
张晓明. 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的整体性把握[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42(03): 14-18. |
[14] |
李金和. 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的三个基本立足点[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42(02): 1-6. |
[15] |
唐鸿.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42(02): 7-11+4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