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会性应是美的核心——从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应具有社会性来看美的本质 |
王家方 |
|
|
摘要 <正> 美的本质是什么?美学史上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存在着尖锐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众多的哲学家、美学家,从各自不同的哲学体系对美的本质作出过不同的回答。关于美的本质的各种意见,尽管各种各样,复杂繁多,但归纳起来,大致不出两种:一种是从精神世界去探求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
|
|
关键词 :
主观意识,
心理过程,
审美感受能力,
自然形式,
审美主体,
审美对象,
社会性,
社会生活,
美学史,
实践活动
|
出版日期: 1985-12-28
|
[1] |
叶方兴. 作为道德实践的公民教育——古希腊公民教育的德性维度及其当代启示[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46(05): 32-. |
[2] |
吴晟; 张莹洁. 陶渊明诗歌创作与庄子美学思想之关系[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46(02): 148-. |
[3] |
司晨 金鑫. 性别压迫中的政治经济学——论盖尔·鲁宾的“性/社会性别制度”[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39(01): 45-48+54. |
[4] |
叶新源 钟家莲 叶剑飞. 先秦—中国人权意识与精神的发韧期[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6(04): 95-98+102. |
[5] |
陆锡兴. “二简”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6(02): 1-6. |
[6] |
朱志勇. 人格价值及其评价问题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35(03): 1-6. |
[7] |
魏用中. 人的本质新探——兼评“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35(03): 1-6. |
[8] |
孙雍长. 训诂与语言的社会性[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 28(04): 1-6. |
[9] |
王克林. 试论人的审美天性[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 24(04): 1-6. |
[10] |
林一民. 从阅读过程看文学接受的心理机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 23(04): 1-6. |
[11] |
李芳凡; 王能昌. 论作为唯物史观范畴的“交往”[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 22(03): 1-6. |
[12] |
刘仁圣. 校园文化与崇高美[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 22(03): 1-6. |
[13] |
黄颇. 艺术的审美反映和创造本质[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 22(02): 1-6. |
[14] |
曾奕禅. 论创作个性的基本特征[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 22(01): 1-6. |
[15] |
彭赟. 恩格斯哲学思维方式探微[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 22(01): 1-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