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医学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实用临床医学
 
2022年 23卷 3期
刊出日期:2022-06-28

临床妇产科
   
临床妇产科
1 洪学志 刘雷 李啸天 姚韵倩 许佳 莫汉有
3种不同类型结缔组织病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3种不同类型结缔组织病(CTD)伴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2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CTD合并ANFH患者40例,按疾病类型不同分为3组:类风湿关节炎(RA)组2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10例及强直性脊柱炎(AS)组9例,比较3组发病年龄、激素使用率及临床症状(双侧骨坏死、髋关节疼痛、骨质疏松、肾功能损害、贫血、高脂血症及雷诺/口腔溃疡)。结果 与SLE组及RA组比较,AS组发病平均年龄明显降低(P<0.05);与RA组及AS组比较,SLE组激素使用率、出现肾功能损害及雷诺/口腔溃疡的百分率均明显升高(均P<0.05),3组双侧骨坏死、髋关节疼痛、骨质疏松、贫血及高脂血症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伴发ANFH的3种不同类型CTD疾病中,AS发生ANFH的平均年龄最小,SLE患者激素使用率、肾功能损害及雷诺/口腔溃疡的发生率最高。对于使用激素及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CTD患者,临床医生需警惕ANFH发生,应早期筛查。
2022 Vol. 23 (3): 1- [摘要] ( 56 ) [HTML 1KB] [PDF 0KB] ( 130 )
4 刘国利
阿托伐他汀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柘城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3例U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51例予以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52例予以阿托伐他汀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次及持续时间、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次显著减少、心绞痛持续时间显著缩短,且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明显(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UA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心绞痛发作频次,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改善心功能,安全性较高。
2022 Vol. 23 (3): 4- [摘要] ( 782 ) [HTML 1KB] [PDF 0KB] ( 142 )
7 王达俭 曹晓羽 冯旋 卢志军 王爱红 蒋文娟 姚琴琴 周平浪
89Sr联合靶向药物治疗NSCLC骨转移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89Sr联合靶向药物治疗NSCLC骨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NSCLC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氯化锶(89Srcl2)组21例、靶向药物组19例和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组20例,分别采用89Srcl2、靶向药物治疗和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疗程均为3~6个月。比较治疗期间3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KP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止痛效果、骨转移灶消退情况(根据治疗后骨显像与治疗前骨显像图比较进行评价)和不良反应。结果 89Srcl2组、靶向药物组、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组KPS评分提高率分别为47.6%(10/21)、47.4%(9/19)、80.0%(16/20),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组与其他两单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9Srcl2组、靶向药物组、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组治疗后骨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52.4%(15/21)、52.6%(10/19)、95.0%(19/20),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组与其他两单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9Srcl2组、靶向药物组、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组治疗后骨转移灶消退有效率分别为28.57%(6/19)、26.32%(5/21)、60.0%(12/20),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组与其他两单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9Sr联合靶向药物治疗NSCLC骨转移的效果明显优于单药治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2022 Vol. 23 (3): 7- [摘要] ( 52 ) [HTML 1KB] [PDF 0KB] ( 130 )
10 洪颖雯陈菊谢绍斌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6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50例同期行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研究组不同性别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精神症状(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T3、T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性别患者甲状腺各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H与阴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319,P<0.05),T3、T4与阴性症状评分呈负相关(r=-0.338、r=-0.331,均P<0.05),FT3、FT4与阴性症状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284、r=-0.169,均P>0.05)。结论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T3、T4、TSH水平与精神症状相关,通过对其水平的评估可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022 Vol. 23 (3): 10- [摘要] ( 29 ) [HTML 1KB] [PDF 0KB] ( 125 )
13 蔡姗姗 刘宇华 晏毛毛 张玉莲 谢步善
结肠憩室并下消化道大出血1例报告
<正>结肠憩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分为真性与假性两种。真性憩室是由于结肠壁先天性发育薄弱,憩室壁含有肠壁各层结构;假性憩室属后天性,在临床上多见,多由于肠壁的一处或多处出现薄弱或缺损,当肠腔内压力增高时导致结肠黏膜向肠壁薄弱处疝出,向外呈囊状突出[1]。结肠憩室多无临床症状,仅有部分合并出血等并发症,吸烟、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及抗凝药物的使用是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例结肠憩室并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2022 Vol. 23 (3): 13- [摘要] ( 65 ) [HTML 1KB] [PDF 0KB] ( 144 )
15 王语柔余洪远胡明斌刘运炜陈少卿
嗅沟血管周细胞瘤1例报告
<正>血管周细胞瘤(HPC)又称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来源于毛细血管壁外的周细胞,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最常见于肌肉骨骼系统,颅内较为罕见。HPC通常是良性的,生长缓慢,但颅内HPC的侵袭性强,复发率高,危害较大。HPC误诊率较高,诊断主要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2月21日收治1例起源于嗅沟的血管周细胞瘤,现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
2022 Vol. 23 (3): 15- [摘要] ( 67 ) [HTML 1KB] [PDF 0KB] ( 147 )
18 王立江朱磊尹海斌
基于脑脊液外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临床机制
目的 探讨基于脑脊液外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脑脊液外引流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的患者临床资料,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联合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的患者为观察组(n=22),行单纯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或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的患者为对照组(n=39),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脑室积血Graeb评分改善程度和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评价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脑出血部位、发病时脑室积血Graeb评分、发病时GCS评分、有无急性脑积水、脑脊液外引流1周时脑室积血程度Graeb评分等因素,分析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发病时脑室积血Grae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室积血Graeb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脑室积血Graeb评分、发病时GCS评分、脑脊液外引流1周时脑室积血Graeb评分对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有影响(P<0.01或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脊液外引流1周时脑室积血高Graeb评分是影响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室穿刺外引流术联合腰大池置管术可显著改善脑室积血Graeb评分,脑脊液外引流1周时脑室积血高Graeb评分是预测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2 Vol. 23 (3): 18- [摘要] ( 23 ) [HTML 1KB] [PDF 0KB] ( 127 )
24 谈应华沙轶
肥胖与非肥胖患者在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视神经鞘直径的变化
目的 比较肥胖与非肥胖患者在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视神经鞘直径(ONSD)的变化。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年龄18±64岁,ASAⅡ级;按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O组,BMI≥28 kg·m-2)20例和非肥胖组(N组,BMI<28 kg·m-2)20例。术中2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使用超声测量患者视神经鞘直径(ONSD)。记录诱导前即刻(T0)、切皮前即刻(T1)、气腹后30 min(T2)、气腹后1 h(T3)、放气后10 min(T4)、出手术室前即刻(T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ONSD,T1—T4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观察术后1 d恶心呕吐、头痛发生情况。结果 2组各时点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2组T2—T5时点ONSD值均明显增大(P<0.05);与T1时点比较,2组T2—T4时点PETCO2以及T2—T3时点Ppeak均明显升高(P<0.05)。与N组比较,O组T2—T5时点ONSD均明显增大(P<0.05),T2—T3时点Ppeak亦明显增大(P<0.05)。2组术后1 d恶心呕吐、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非肥胖患者比较,肥胖患者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视神经鞘直径的增加更显著,存在一定颅脑损伤的风险。
2022 Vol. 23 (3): 24- [摘要] ( 28 ) [HTML 1KB] [PDF 0KB] ( 134 )
28 孔令军赵真黄子丽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L)治疗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予以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观察组42例予以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L)。比较2组手术效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肾功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及氧化应激水平[促血管生成素-Ⅱ(Ang-Ⅱ)、皮质醇(Cor)、内皮素-1(ET-1)、血红素氧合酶-1(HO-1)]。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显著延长,结石清除率显著升高(均P<0.001)。2组术前肾功能(β2-MG、Scr、BUN)、氧化应激水平(Ang-Ⅱ、Cor、ET-1、HO-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FURL治疗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可延长手术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保护肾功能,调节氧化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2022 Vol. 23 (3): 28- [摘要] ( 20 ) [HTML 1KB] [PDF 0KB] ( 140 )
32 王强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兰考县中心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8例采用TACE术治疗,研究组78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TACE术治疗。比较2组疾病控制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蛋白抗原724(CA724)]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疾病控制率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ALT、AST、AFP及CA724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降低更为明显(均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0,P=0.348);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1年生存率显著升高(χ2=7.590,P=0.006)。结论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TACE术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原发性肝癌,对患者肝功能、肿瘤标志物表达改善均有积极作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且不增加治疗风险。
2022 Vol. 23 (3): 32- [摘要] ( 58 ) [HTML 1KB] [PDF 0KB] ( 128 )
35 李庆华
大剂量戊酸雌二醇预处理后TCRA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大剂量戊酸雌二醇预处理后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IU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中重度IUA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TCRA治疗,观察组34例采用大剂量戊酸雌二醇预处理后TCRA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宫腔形态(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增加,PT、TT、APTT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明显(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戊酸雌二醇预处理后行TCRA治疗中重度IUA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宫腔形态及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2022 Vol. 23 (3): 35- [摘要] ( 26 ) [HTML 1KB] [PDF 0KB] ( 143 )
38 刘薇薇 肖于英
米索前列醇联合双氯芬酸钠在阴道超声引导下绝经后节育环嵌顿取环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双氯芬酸钠在阴道超声引导下绝经后节育环嵌顿取环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52例绝经后宫内节育器(IUD)嵌顿取环妇女随机分成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片、肛门塞双氯芬酸钠栓,在阴道超声引导下取环;对照组仅口服米索前列醇后行常规取环术。比较2组取出成功率、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取环成功26例(96.30%),失败1例(3.70%);1例(3.74%)感重度疼痛,17例(62.96%)感轻度疼痛;手术时间为(5.37±2.01)min;术中出血量为(5.73±2.48)mL。对照组取环成功19例(76.00%),失败6例(24.00%);10例(40.00%)感重度疼痛,1例(4.00%)感轻度疼痛;手术时间为(10.35±3.01)min,术中出血量为(9.52±3.06)mL。2组取出成功率、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双氯芬酸钠在阴道超声指引下绝经后节育环嵌顿取出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止痛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成功率高,且阴道超声引导可及时发现宫腔内异常情况。
2022 Vol. 23 (3): 38- [摘要] ( 24 ) [HTML 1KB] [PDF 0KB] ( 131 )
41 邹文青李小梅邓睿甘乔丽彭秋香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及子宫复旧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及对产妇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新余北湖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缩宫素防治,观察组加用益母草注射液防治,持续用药2 d。比较2组产后2和24 h出血量,比较2组子宫复旧情况(于产后1和3 d时,测量子宫下降幅度;于产后42 d复查时采用超声测量子宫的长、横及前后径,计算三径之和;记录2组恶露干净时间),比较2组产后出血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后2和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1和3 d子宫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产后42 d子宫三径之和小于对照组,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18.18%)(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用可减少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加快子宫复旧速度,且安全性高。
2022 Vol. 23 (3): 41- [摘要] ( 54 ) [HTML 1KB] [PDF 0KB] ( 139 )
43 聂雪丽柴宝
换血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换血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HDN)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HDN患儿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予以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换血疗法。比较2组症状改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住院时间)、血生化指标[血清胆红素(TBIL)、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含量]、神经行为能力(NBNA)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TBIL水平显著下降、RBC及Hb含量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明显(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BNA评分显著升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换血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HDN,可以显著降低血清TBIL水平,提高RBC、Hb含量,快速改善症状,减少神经系统、脑组织损伤,改善预后。
2022 Vol. 23 (3): 43- [摘要] ( 23 ) [HTML 1KB] [PDF 0KB] ( 136 )
46 徐晶玉张媛
高危儿管理联合早期综合干预对患儿体格及智能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危儿管理联合早期综合干预对患儿体格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危儿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7例予以常规高危儿保健指导干预,观察组37例予以高危儿管理联合早期综合干预。比较2组干预后6个月及12个月体格(身长、体重及头围)及智能发育情况(语言、大动作、适应性、精细动作及个人社交评分)。结果 2组干预后6个月身长、体重及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后6个月比较,2组干预后12个月身长、体重及头围等项数据均显著增大,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数据增大的幅度更为明显(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及12个月语言、大动作、适应性、精细动作及个人社交评分均显著升高(均P<0.001)。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联合高危儿管理可促进患儿体格与智能发育。
2022 Vol. 23 (3): 46- [摘要] ( 12 ) [HTML 1KB] [PDF 0KB] ( 143 )
49 周敏丽余露郭海珍
自发性颅内出血并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所致脑膜炎1例
<正>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 CM)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临床上引起医院内获得性颅内感染的病例比较少见。针对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所致儿童脑膜炎的报道较少,可检索到的大多为成人感染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的相关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儿童医院1例CM引起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颅内感染的诊治经过,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男,6岁11个月,
2022 Vol. 23 (3): 49- [摘要] ( 57 ) [HTML 1KB] [PDF 0KB] ( 134 )
52 何政李年娥姜兰英黄妍雯肖武冯琨
咽鼓管圆枕形态与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不干耳的关系
目的 探讨咽鼓管圆枕形态与胆脂瘤型中耳炎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关系。方法 选取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60例(60耳),均行乳突根治术治疗。术前行电子鼻咽镜检查,观察鼻咽部咽鼓管圆枕形态;术中采用咽鼓管探查法评估咽鼓管功能。比较圆枕分叶咽鼓管通畅患者(A组)、圆枕分叶咽鼓管欠通畅患者(B组)及圆枕不分叶患者(C组)术后6个月不干耳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A组、B组、C组不干耳发生率分别为60.0%、57.1%、13.9%,C组不干耳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2、9.80,P=0.012 5、0.002 3)。结论咽鼓管圆枕形态与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不干耳发生有关,术前应重视患者的鼻咽部状态检查及评估咽鼓管功能,以便指导临床围手术期治疗和术后预防不干耳的发生。
2022 Vol. 23 (3): 52- [摘要] ( 18 ) [HTML 1KB] [PDF 0KB] ( 114 )
55 王雪郑欣欣熊雨金幼虹
妊娠期多发性牙龈瘤1例
<正>妊娠期牙龈瘤是女性在妊娠期间由于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升高,使牙龈原本存在的慢性炎症进一步加重,出现牙龈肿胀或龈瘤样改变,瘤体通常呈扁圆形向近远中扩延,颜色呈鲜红光亮或暗紫,质地松软,表面光滑,触之无痛,极易出血[1],多见单个龈瘤,而多发者少见。妊娠期牙龈瘤组织学表现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的肉芽组织;病理学特征为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导致牙龈乳头炎性增长而呈瘤样改变。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1例较为少见的妊娠期多发性牙龈瘤患者,
2022 Vol. 23 (3): 55- [摘要] ( 29 ) [HTML 1KB] [PDF 0KB] ( 123 )
59 陈璐陈莉刘志兴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孕晚期子痫前期胎盘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测量胎盘杨氏模量Emean值对孕晚期子痫前期(PE)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 连续性收集孕晚期健康孕妇(正常组,n=171)和孕晚期PE孕妇(PE组,n=60),均随访至新生儿出生并记录1 min Apgar评分。均利用SWE测量不同部位(中央和边缘)胎盘的Emean值;比较正常组孕妇不同孕周(28~32周,>32~36周,>36~40周)的胎盘整体Emean值,分析该量值诊断PE的诊断效能,并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该量值与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的关系。结果 2组孕妇胎盘中央和胎盘边缘Emean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正常对照组:PE组孕妇胎盘中央和边缘的Emean值更高(P<0.05),PE组孕妇胎盘整体Emean值亦更高(P<0.05)。正常组孕妇不同孕周的胎盘整体Emean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中央、边缘及整体Emean值诊断P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5、0.896、0.908;以截断值8.385、7.865、8.245 kPa为临界值诊断PE,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0.800与0.947、0.800与0.918、0.783与0.947。PE组孕妇胎盘整体Emean值与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无关(r=0.037,P=0.779)。结论健康孕妇胎盘Emean值在孕晚期不随孕周改变。以8.245 kPa为截断值诊断PE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SWE具有诊断准确性高、无创、价廉、便捷等优点,可为临床早期预测及诊断PE提供参考。
2022 Vol. 23 (3): 59- [摘要] ( 26 ) [HTML 1KB] [PDF 0KB] ( 154 )
64 孙炜
常规彩超联合超声弹性成像鉴别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和桥本甲状腺炎
目的 观察常规彩超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与桥本甲状腺炎(HT)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80例GD与80例HT患者,分别为GD组和HT组。对2组均采用常规彩超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检查方式。观察比较2组甲状腺回声特点、血流与弹性情况以及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GD组、HT组腺体内低回声分级、网络性回声分级分别为1级、0级和2级、1级;GD组、HT组甲状腺弹性分级分别为2级、3级,2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双侧甲状腺上动脉内径与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组PSV、EDV水平显著高于HT组(P<0.05)。结论 常规彩超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可通过血流速度、回声分级和弹性分级指标有效区分GD和HT患者,提升诊断准确率。
2022 Vol. 23 (3): 64- [摘要] ( 79 ) [HTML 1KB] [PDF 0KB] ( 138 )
67 卢才菊黄琴杨阳刘思谢世光廖师红
5次坐立试验在COPD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5次坐立试验(five repetition sit to stand test, FTSS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肺康复训练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5例COPD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肺康复训练,训练前后采用COPD患者症状评估量表(COPD assessment test, CAT)进行测评,并完成FTSST和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s walking test, 6MWT),评价并比较康复训练前后各指标的差异,并采用效标法,将6MWT改善值定为效标,以探讨FTSST用于评估COPD患者肺康复训练效果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s, MCID)。结果 肺康复训练后患者FTSST时间和CAT评分较训练前减少,6MWT距离较训练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ST时间变化值与6MWT距离改善值呈负相关(r=-0.739,P<0.001),与CAT评分改善值呈正相关(r=0.662,P<0.001);采用效标法估算的FTSST评估肺康复训练效果的MCID为1.5 s。结论 FTSST可行性好,与COPD评价指标相关性高,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2022 Vol. 23 (3): 67- [摘要] ( 29 ) [HTML 1KB] [PDF 0KB] ( 119 )
71 许春艳马灵草魏辉陈海芳
“一对一”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喉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一对一”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喉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9例老年喉癌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9例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6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一对一”认知行为疗法。比较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癌因性疲乏量表(CFS)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DS、SAS、CFS各项评分以及SCSQ消极应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SCSQ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一对一”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提高老年喉癌术后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和癌因性疲乏症状。
2022 Vol. 23 (3): 71- [摘要] ( 18 ) [HTML 1KB] [PDF 0KB] ( 134 )
75 朱思曼 叶江浙 易思奇 陈鸽 艾琼琼 万丽文 马海萍
康复新液联合鲜芦荟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效果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联合鲜芦荟外敷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鼻咽癌接受放射治疗患者120名,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应用康复新液联合鲜芦荟涂抹放射区域皮肤,B组仅使用康复新液,C组仅使用鲜芦荟。观察3组患者放射性皮炎首次出现的情况、发生率及急性皮肤损伤分级。结果 3组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均发生放射性皮炎,发生率达100%,且多在放射剂量在30~60 Gy时首次发生。A组有4例患者在放射剂量>60 Gy时才出现放射性皮炎,比B组和C组分别多2例和3例(P<0.05)。A组多为Ⅰ级和Ⅱ级放射性皮炎且无Ⅳ放射性皮炎分级的发生。B组和C组多为Ⅱ级放射性皮炎,且分别出现2例和3例Ⅳ级放射性皮炎。A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皮肤损伤程度明显低于B及C组(P<0.05)。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鲜芦荟外敷能减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炎损伤程度,可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2 Vol. 23 (3): 75- [摘要] ( 43 ) [HTML 1KB] [PDF 0KB] ( 139 )
79 杨瑞吴海云罗丹杨乐郭丽君
护士主导的护理措施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护士主导的护理措施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以护士主导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活动状态量表评分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QLQ-C30评分显著提高(P<0.05),ECOG和HAD评分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对肺癌化疗患者采用以护士为主导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化疗耐受性,并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2022 Vol. 23 (3): 79- [摘要] ( 21 ) [HTML 1KB] [PDF 0KB] ( 170 )
83 王珍
医护一体化快速流程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快速流程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手术期(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6例,予以医护一体化快速流程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效果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效果满意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给予医护一体化快速流程护理模式干预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恢复,且护理效果满意度较高。
2022 Vol. 23 (3): 83- [摘要] ( 35 ) [HTML 1KB] [PDF 0KB] ( 122 )
86 郭小玲邱亚萍谢梦珊王燕
植入式手臂输液港和胸壁输液港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植入式手臂输液港和胸壁输液港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肺癌化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手臂港组(植入手臂式静脉输液港)30例和胸壁港组(植入胸壁式静脉输液港)3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和渗液)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4 h、10 h、第2天和1周)穿刺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包括躯体、情感和认知3个维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包括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和躯体功能4个维度)。结果 手臂港组和胸壁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6%和1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臂港组患者术后4 h、10 h、第2天和1周的穿刺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胸壁港组(P<0.05或P<0.001);手臂港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低于胸壁港组(均P<0.001);手臂港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胸壁港组(均P<0.001)。结论 在肺癌化疗患者中,植入式手臂输液港较植入式胸壁输液港应用效果更好,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癌因性疲乏程度更低,生活质量更高,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2022 Vol. 23 (3): 86- [摘要] ( 253 ) [HTML 1KB] [PDF 0KB] ( 114 )
90 乔林
微信小程序的门诊预约挂号导诊服务对门诊慢性病患者候诊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门诊预约挂号导诊服务对门诊慢性病患者候诊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门诊就诊的慢性病患者60例,依据建档顺序分为2组:2组均给予导诊式服务,对照组30例采取门诊窗口挂号就诊,研究组30例采取微信小程序门诊预约挂号就诊。比较2组各环节(挂号、候诊、缴费及报告结果)等候时间、就诊满意度及顺利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挂号、候诊、缴费及报告结果时间均显著缩短,就诊总满意度、就诊总顺利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门诊预约挂号导诊式服务能有效缩短各环节等候时间,提高患者就诊顺利度及满意度。
2022 Vol. 23 (3): 90- [摘要] ( 64 ) [HTML 1KB] [PDF 0KB] ( 137 )
93 刘青
系统护理干预对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行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6例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VT)患者,均行ICD植入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常规护理+系统性护理,2组均持续干预6个月。分别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日常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OL)评估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ESCA、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护理用于ICD治疗患者中,能够满足其认知需求,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全方位改善。
2022 Vol. 23 (3): 93- [摘要] ( 29 ) [HTML 1KB] [PDF 0KB] ( 143 )
96 徐琴 何朝珠 王静 洪伊荣 樊凰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基本信息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确诊为AMI并行直接PCI术的200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患者社会学资料和临床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不同特征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焦虑、抑郁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或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AMI患者焦虑、抑郁与年龄、入院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登记表(GRACE)评分、入院N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及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家庭经济水平低的AMI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水平显著高于经济水平高者(均P<0.001),而上肢血管穿刺者焦虑水平明显低于下肢血管穿刺者(P<0.01)。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得出,焦虑、抑郁分值越高,其年龄、住院时间、入院GRACE评分及NT-proBNP评分也越高(r=0.144、0.581、0.334、0.204,P<0.05或P<0.01;r=0.201、0.309、0.164、0.429,P<0.05或P<0.01)。结论 在直接PCI术后,AMI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不仅与非病情因素年龄、家庭经济水平、介入路径相关,也与病情相关。
2022 Vol. 23 (3): 96- [摘要] ( 116 ) [HTML 1KB] [PDF 0KB] ( 134 )
100 王利
某院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术后RHDS评分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某院急性胆囊炎(AC)患者腹腔镜术后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评分的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05例AC患者的相关资料,调查其出院准备度状况[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评定],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RHDS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105例AC患者腹腔镜术后RHDS得分为(67.71±5.38)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方式、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并发症、留置引流管、合并症、体重指数、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量的RH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方式、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有无并发症、有无引流管、有无合并症、体重指数、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量是AC患者腹腔镜术后RHDS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AC腹腔镜术后患者受居住方式、年龄、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因素影响,出院准备度普遍不高,护理人员应依据影响因素为患者提供有效护理措施,增强患者出院准备度,降低再入院率。
2022 Vol. 23 (3): 100- [摘要] ( 31 ) [HTML 1KB] [PDF 0KB] ( 145 )
104 王晓晓 董香丽 孙伟铭 袁沁 袁也丰
失语症患者的眼动特征
眼动追踪技术是指采用眼动追踪设备测量视线数据和眼动轨迹的过程,可用于眼球运动信息的获取、建模和模拟等,能达到研究个体内在认知过程的目的。在研究失语症患者阅读、词句整合加工和理解文字等过程时,该技术发现患者的注意力分配会随着任务模式的复杂化而增加,其中Wernicke失语症患者注视明显增加,眼跳变化明显变小。这种视觉刺激的变化可推断出受试者的理解能力、认知等与听觉刺激的联系。眼动追踪技术对探索失语症患者的信息加工机制和词句处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还应根据汉语的语言特性开展更多样化的目的性研究,帮助失语症患者获取和反馈更多有效信息。
2022 Vol. 23 (3): 104- [摘要] ( 55 ) [HTML 1KB] [PDF 0KB] ( 139 )
109 赵超灵 何朝珠 谢琰
中医护理技术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进展
中医护理技术是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有效护理手段之一,有效的中医护理干预能较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肢体功能,临床常用的护理干预方法包括石蜡疗法、针灸、中药热熨、刺络拔罐、穴位注射、中药离子导入等。以临床经验总结、两种以上的综合疗法及理论的报道居多;针对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辩证施护、分析中医证候特点的少见;较常用于慢性病康复及养生领域的护理;刮痧、中药热熨等耗时较长的技术开展率较低。中医护理技术在作用机制、循证依据、动物实验、操作标准、远期疗效及客观评价指标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2 Vol. 23 (3): 109- [摘要] ( 96 ) [HTML 1KB] [PDF 0KB] ( 127 )
113 喻欣怡章余兰吴叶萌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仍不甚清楚。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且协同作用于TAO发生发展,如遗传因素、吸烟、放射性碘治疗史等;低硒以及高血脂含量也与TAO发病相关,而肠道微生物菌群与TAO的致病存在密切联系。了解TAO的相关危险因素,适当预防、密切关注病情进展并给予及时干预,有助于减少该病的发生以及延缓疾病的进展。
2022 Vol. 23 (3): 113- [摘要] ( 28 ) [HTML 1KB] [PDF 0KB] ( 144 )
118 张美玲 张成
超前镇痛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超前镇痛是一种在术前应用镇痛药物对患者围手术期疼痛进行预防性干预的措施。该镇痛模式已广泛应用于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展现出了良好的镇痛效果。文章对超前镇痛在骨科骨折手术、关节镜手术、关节置换手术以及脊柱外科常见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超前镇痛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优势,以期对临床更好地应用超前镇痛模式提供一定的指导。
2022 Vol. 23 (3): 118- [摘要] ( 25 ) [HTML 1KB] [PDF 0KB] ( 149 )
122 傅伟强 黄才斌
粪菌移植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的慢性功能性胃肠病,以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及性状改变为主要症状。我国以腹泻型肠易激亚型(IBS-D)最常见。IBS的发生被证实与肠道菌群失衡密切相关。粪菌移植(FMT)指将供体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改善肠道菌群,重建正常肠道微生态,进而改善临床症状。目前,关于粪菌移植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取得一定临床疗效。文章就肠道菌群与IBS-D的关系及IBS-D粪菌移植治疗的治疗作用、安全性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2 Vol. 23 (3): 122- [摘要] ( 60 ) [HTML 1KB] [PDF 0KB] ( 147 )
128 马溪遥 刘泽 刘锐 崔宁宁 邓存红 尚鑫鑫 王翠翠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综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B病毒(EBV)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因其症状繁多、复杂,易误诊、漏诊,尤其是患者发生扁桃体肿大并覆有脓苔时,更容易误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导致一系列错误治疗策略和方案的制定,延误病情甚至影响预后。文章综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等特点,并通过分析报道的临床误诊病例,归纳误诊原因,为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2022 Vol. 23 (3): 128- [摘要] ( 96 ) [HTML 1KB] [PDF 0KB] ( 137 )
131 郭晓霞 龚黎民 俞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靶器官损害研究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可造成全身多器官损害,不同靶器官损害的机制不完全相同,当机体出现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微觉醒时,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交感神经兴奋、内皮功能紊乱、皮质醇增多、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多方面影响,进而引起血糖、血压、血脂异常,其中胸内压降低还会增加胃食管反流的发病率。OSAHS患者在呼吸暂停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内皮功能紊乱及血糖、血脂、血压异常的多重因素影响下,增加了脑卒中的发病率及不良预后;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海马CA1锥体神经元和大脑新皮质的锥体神经元对缺氧敏感,相较于未合并OSAHS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认知功能损害。OSAHS患者的治疗不仅能改善睡眠和预防猝死发生,还可以改善血糖、血压、血脂情况,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改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靶器官损害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出现血糖、血压难以控制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时,积极主动诊断及治疗OSAHS可预防和延缓相关靶器官损害。
2022 Vol. 23 (3): 131- [摘要] ( 44 ) [HTML 1KB] [PDF 0KB] ( 136 )
135 马慧发
胃肠道外科治疗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与治疗进展
胃肠功能障碍是胃肠道疾病手术后发生率非常高的一类并发症,直接影响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延缓患者生活质量恢复。胃肠道术后患者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具有个体差异性,部分轻症患者无需给予特别治疗即可恢复,但也有部分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严重程度较高,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影响患者康复及预后。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也尚未形成一种特效治疗方法。临床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也得出了较多结论,文章就近年来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与治疗情况进行综述。
2022 Vol. 23 (3): 135- [摘要] ( 65 ) [HTML 1KB] [PDF 0KB] ( 152 )
实用临床医学
 

编辑部公告

 
· 通知——《实用临床医学》自2021年始由月刊变更为双月刊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实用临床医学》2014年栏目调整公告
· 《实用临床医学》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实用临床医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