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医学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实用临床医学
 
2020年 21卷 6期
刊出日期:2020-06-28

临床妇产科
   
临床妇产科
1 刘琴 谢湘梅 骆佳佳 罗阿兰 焦凡 胡晓莹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e oxygen therapy,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VIP、CBM、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搜索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其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予HFNC治疗)和对照组(予NPPV治疗)。检索时限设定为:建库至2019年12月。由2名评价人员按照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3分析软件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70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试验组361例,对照组3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插管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较NPPV能更好地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PaCO2,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对PaO2、插管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无影响。
2020 Vol. 21 (6): 1- [摘要] ( 43 ) [HTML 1KB] [PDF 0KB] ( 186 )
8 魏照光 王长青 成彦霖 梅宝富
GP方案与PF方案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与PF(顺铂+氟尿嘧啶)方案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4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GP组和PF组,每组42例。PF组实施PF方案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疗治疗,GP组实施GP方案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疗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5年生存率(OS率)、局部无复发生存期率(LRFS率)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 GP组与PF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71%比83.33%,χ2=0.091、P=0.763)。GP组与PF组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但GP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P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P组5年OS率以及LRFS率均显著高于PF组(均P<0.05)。结论 GP方案与PF方案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相当,但GP方案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且预后更好。
2020 Vol. 21 (6): 8- [摘要] ( 98 ) [HTML 1KB] [PDF 0KB] ( 210 )
12 陈俊红 朱自强 邬雪松 陈玉婷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组42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1)、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cEMPs)等]、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变化情况,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包括每周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时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VA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95.24%比78.05%,χ2=5.332 2、P=0.020 9),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7.14%比24.39%,χ2=4.672 1、P=0.030 7)。观察组治疗后NO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EMPs水平、ET-1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VAS评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0 1)。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频率,减轻疼痛,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2020 Vol. 21 (6): 12- [摘要] ( 50 ) [HTML 1KB] [PDF 0KB] ( 215 )
15 车卫华
布地奈德气雾剂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气雾剂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2例,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组6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呼吸峰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后PH值及PaO2均显著升高,治疗后PaCO2显著降低,治疗后PEF、FEV1%均显著升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布地奈德气雾剂联合BiPAP呼吸机对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动脉血气指标,提高肺功能,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2020 Vol. 21 (6): 15- [摘要] ( 35 ) [HTML 1KB] [PDF 0KB] ( 245 )
18 杨瑞金曾海兰罗德芳唐知己骆飞蒋秋华
唤醒麻醉联合电刺激技术应用于语言功能区癫痫手术的效果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联合电刺激技术应用于语言功能区癫痫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5例行全身麻醉术的语言功能区癫痫患者,术中予以唤醒并进行皮层电刺激定位语言功能区,根据皮层脑电图定位的致痫灶与语言功能区关系选择相应手术方式,并且在切除致痫灶时作皮层电刺激以保护语言功能区。观察术中情况、手术前后语言功能、病理结果及癫痫控制效果[采用恩格尔癫痫预后分级(Engel)评价]。结果 1)术中情况:术中脑膨出2例均经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颅内压,术中电刺激引发癫痫发作4例;2)术后病理结果:胶质增生8例,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CD)7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星形细胞瘤3例,结节性硬化3例;3)手术前后语言功能: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失语、构音障碍和图片命名功能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癫痫控制效果:EngelⅠ级17例,EngelⅡ级7例,EngelⅢ级1例。结论全身麻醉术中唤醒电刺激技术可以准确定位语言功能区,提高邻近语言功能区癫痫病例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
2020 Vol. 21 (6): 18- [摘要] ( 19 ) [HTML 1KB] [PDF 0KB] ( 194 )
22 郑丽宾
不同硬膜外麻醉给药方案对足月初产妇分娩疼痛、麻醉药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硬膜外麻醉给药方案对足月初产妇分娩疼痛、麻醉药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拟接受硬膜外麻醉镇痛的足月初产妇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予以硬膜外持续给药方案;观察组53例,予以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方案。比较2组分娩时疼痛程度(VAS评分)、麻醉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麻醉镇痛前比较,2组硬膜外麻醉镇痛后各时间节点(镇痛后2 h、镇痛后3 h、分娩时及分娩后1 h)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镇痛后各时间节点(镇痛后3 h、分娩时及分娩后1 h)VAS评分、麻醉药物(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用量、不良反应(发热)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镇痛时采取规律间断给药方案能显著改善足月初产妇镇痛效果,减少药物用量,降低常见发热现象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2020 Vol. 21 (6): 22- [摘要] ( 23 ) [HTML 1KB] [PDF 0KB] ( 223 )
25 甘进王晓荣
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前列腺癌35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3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1例转移低中风险患者(A组)行腹腔镜局限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4例转移高风险患者(B组)行腹腔镜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2组盆腔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3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病例,无闭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均发现淋巴结。B组清扫淋巴结数、阳性淋巴结数及手术时间均显著高于A组(均P<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金标准,准确的淋巴结分期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判断复发高危患者并及时使用辅助治疗,对转移高风险患者,行标准或扩大的淋巴结清扫术较为适合。
2020 Vol. 21 (6): 25- [摘要] ( 39 ) [HTML 1KB] [PDF 0KB] ( 195 )
28 张槐根 张学康 张旭婷 陆细根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颈椎患者术后耐管反应及痛觉敏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颈椎患者术后耐管反应及痛觉敏化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颈椎手术且术后带管12 h以上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超前镇痛组(A组)20例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40 mg(溶于2 mL生理盐水),缝皮时给予2 mL生理盐水;镇痛组(B组)20例诱导前静脉滴注2 mL生理盐水,缝皮时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溶于2 mL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 20例诱导前、缝皮时均给予生理盐水2 mL。比较3组诱导用药前(T0)、苏醒时(T1)、术后6 h(T2)及12 h(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各组患者12 h内PCA按压次数,评价各组T1、T2及T3时点耐管反应,测定各组T0、T2及T3时点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及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A组T1、T2、T3时点MAP、HR值均显著低于B组、C组(P<0.05);A组MAP、HR值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T1、T2、T3时点明显高于T0时点(P<0.05)。A组T2、T3时点PGE2和IL-6水平显著低于B组、C组,B组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PGE2和IL-6水平T0时点均显著低于T2、T3时点(P<0.05),且A组、B组IL-6水平T2时点显著低于T3时点(P<0.05)。A组T1时点耐管反应级别显著低于B组、C组,B组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点,A组、B组耐管反应级别显著低于C组(P<0.05)。A组PCA按压次数显著低于B组、C组,B组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减轻颈椎手术后带管的应激反应,提高气管耐受,抑制痛觉敏化,且超前镇痛效果更好。
2020 Vol. 21 (6): 28- [摘要] ( 34 ) [HTML 1KB] [PDF 0KB] ( 245 )
32 廖春燕张少华姜艳艳
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厚街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0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情况分为2组:恢复良好组430例,恢复较差组70例。收集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可能的危险因素,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其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孕前产妇体质量指数(BMI)、新生儿体质量在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孕前产妇BMI(B=0.152 4,95%CI为-2.031 0~2.311 0)、新生儿体质量(B=0.102 6,95%CI为-2.526 9~2.806 9)是初产妇盆底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盆底功能恢复相关因素包括孕前BMI、新生儿体质量,对初产妇应合理开展盆底康复治疗,减少后续并发症的产生。
2020 Vol. 21 (6): 32- [摘要] ( 20 ) [HTML 1KB] [PDF 0KB] ( 207 )
35 李琴黄珊华姚帆
氟康唑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真菌感染的效果
目的探讨氟康唑在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真菌感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将10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感染及监护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患儿出生后7 d给予口服氟康唑预防性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院内真菌感染发生率、肝功能情况、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内真菌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0%比36.5%,χ2=8.004,P<0.05);2组治疗后2、4、6周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康唑在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真菌感染的预防中效果显著,脑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高。
2020 Vol. 21 (6): 35- [摘要] ( 30 ) [HTML 1KB] [PDF 0KB] ( 242 )
38 聂晓伟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目的探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小儿豉翘清热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43%比82.14%,χ~2=9.347、P=0.009),发热、咳嗽、鼻塞流涕、乏力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9.781、5.311、6.135、9.709,均P<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90%比17.86%,χ~2=4.408、P=0.036)。结论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能明显提高疗效,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0 Vol. 21 (6): 38- [摘要] ( 137 ) [HTML 1KB] [PDF 0KB] ( 232 )
41 龙平 桂誉淋 戴柳 罗庆 余杰情
LIGHT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4(LIGHT)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OSAHS)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确诊为OSAHS的患儿19例及健康儿童11例分别纳入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予以双侧扁桃体切除术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分别比较2组以及研究组手术前后血清LIGHT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LIGHT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研究组手术后LIGHT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IGHT表达与OSAHS患儿的免疫调节相关,其在儿童OSAHS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2020 Vol. 21 (6): 41- [摘要] ( 32 ) [HTML 1KB] [PDF 0KB] ( 250 )
44 伍灿辉王小燕邱晓云
不同遮盖时间治疗儿童单眼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不同遮盖时间治疗儿童单眼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单眼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行遮盖疗法及弱视训练的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30例每日遮盖2 h;B组30例每日遮盖4 h。比较2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B组BCVA相比A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与B组9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眼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而言,早期遮盖时间越长效果越理想,利于提升矫正视力,治疗6个月后短时间遮盖也能达到长时间遮盖的效果,对治疗6个月后儿童应用短时间遮盖利于提升治疗依从性。
2020 Vol. 21 (6): 44- [摘要] ( 22 ) [HTML 1KB] [PDF 0KB] ( 189 )
47 张永超
DCE-MRI定量参数对脑胶质瘤分级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I)定量参数对脑胶质瘤分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确山县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诊断证实的4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脑胶质瘤级别分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Ⅰ级或Ⅱ级)组(LGG组,18例)与高级别脑胶质瘤(Ⅲ级或Ⅳ级)组(HGG组,22例),比较2组DCE-MRI定量参数[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速率常数(Kep)、容积转运参数(Ktrans)],分析DCE-MRI定量参数对脑胶质瘤分级诊断的价值。结果 2组Ke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7,P=0.814);HGG组Ve值、Ktrans值均显著高于LG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46、5.360,均P<0.001)。当Ve值诊断临界值为0.120时,诊断HGG的敏感度、特异度较佳,分别为0.955、0.889;当Ktrans值诊断临界值为0.550时,诊断HGG的敏感度、特异度较佳,分别为0.955、0.778。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Ve值与Ktrans值有助于低级别脑胶质瘤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断。
2020 Vol. 21 (6): 47- [摘要] ( 20 ) [HTML 1KB] [PDF 0KB] ( 200 )
50 李登华
64排螺旋CT联合磁共振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联合磁共振(MRI)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9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以术前接受单纯MRI检查的50例患者作为MRI组,术前接受64排螺旋CT联合MRI检查的42例患者作为联合组,比较2组诊断符合率和诊断效能。结果联合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MRI组(97.62%比80.00%,χ~2=6.731、P=0.010);联合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MRI组(P<0.05),2组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联合MRI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符合率。
2020 Vol. 21 (6): 50- [摘要] ( 66 ) [HTML 1KB] [PDF 0KB] ( 252 )
52 乔英芹姜华
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诊断乳腺癌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ABVS)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焦作分院收治的80例乳腺结节患者(90个病灶)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获得手术病理的结果,对比分析ABVS与普通超声(US)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US与病理诊断相符病灶有70个(恶性41个、良性29个),诊断符合率为77.79%(70/90);ABVS与病理诊断相符的病灶有78个(恶性46个、良性32个),诊断符合率为86.67%(78/90);二者联合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病灶有81个(恶性47个、良性34个),诊断符合率为90.00%(81/90)。二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97.92%)高于ABVS(95.83%)、US(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诊断的特异性(80.95%)略高于ABVS(76.19%)、US(69.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诊断的准确性(90.00%)高于ABVS(86.67%)、US(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VS诊断乳腺癌可提供较为清晰的图像,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2020 Vol. 21 (6): 52- [摘要] ( 32 ) [HTML 1KB] [PDF 0KB] ( 239 )
54 彭海艳张华秀徐亮谢艳娇
复方桐叶烧伤油对全甲拔除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桐叶烧伤油在全甲拔除术后对患者创面愈合和换药时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170例甲沟炎Ⅳ期患者,均行全甲拔除术,且术后在门诊换药。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5例。换药时2组创面均予常规消毒,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用凡士林纱布和浸泡复方桐叶烧伤油的纱布覆盖甲床创面,后用消毒无菌干纱布包扎,直至创面愈合。比较2组创面愈合情况及换药时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干燥时间、红肿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第1、2、3次换药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凡士林纱布相比,复方桐叶烧伤油可显著加快全甲拔除术后的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换药疼痛程度。
2020 Vol. 21 (6): 54- [摘要] ( 31 ) [HTML 1KB] [PDF 0KB] ( 227 )
57 王雪宁 李秀珍 许甜
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中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需行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静脉穿刺时间、疼痛评分、配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情绪稳定率及陪护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时间、疼痛评分显著减少,配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情绪稳定率及陪护满意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室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为患儿提供医疗服务,提高患儿的依从性,避免医患冲突,减少医疗纠纷。
2020 Vol. 21 (6): 57- [摘要] ( 47 ) [HTML 1KB] [PDF 0KB] ( 248 )
60 池金美林胡英黄惠兰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经治疗后出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出院后进行常规电话随访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出院后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观察2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与MR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等5个方面)评分及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结果 2组护理后NIHSS评分与MR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二级预防用药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比86%,χ~2=6.105、P=0.013)。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有良好的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2020 Vol. 21 (6): 60- [摘要] ( 16 ) [HTML 1KB] [PDF 0KB] ( 192 )
64 程国荣 周莉
信息反馈法结合方言视频宣教对COPD患者使用吸入剂规范性和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信息反馈法结合方言视频宣教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使用吸入剂的规范性和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6例COPD患者,为昆山本地人(习惯于昆山方言交流),均使用吸入剂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年龄(73.3±12.6)岁]和观察组[年龄(73.8±12.5)岁],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信息反馈法结合科室自制方言视频进行宣教,比较2组的规范性(吸入剂相关知识和操作步骤考核)和吸入剂使用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规范性的优良率为78.7%,对照组优良率为27.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4.507,P<0.001)。出院1周后,观察组吸入剂使用依从性好的比例为81.8%,对照组依从性好的比例为45.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9.429,P=0.005)。结论对年龄较大、习惯于昆山方言交流的COPD患者,信息反馈法结合方言视频宣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能够提高其使用吸入剂的规范性和依从性。
2020 Vol. 21 (6): 64- [摘要] ( 33 ) [HTML 1KB] [PDF 0KB] ( 237 )
68 刘雯雯王丽罗辉
抚触联合体位变换护理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抚触联合体位变换护理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100例新生儿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辅以单一体位变换护理,观察组患儿辅以抚触联合体位变换护理,比较2组不良症状(咳嗽、发热、湿啰音、哮喘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生命体征[心率(R)、呼吸频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患儿咳嗽、发热、湿啰音、哮喘音等不良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2组护理后R、HR、SpO2皆有明显改善(均P<0.001),观察组的改善效果较之对照组更加明显(均P<0.001)。结论在新生儿肺炎治疗期间联合应用抚触及体位变换护理,相比于应用单一体位变换护理,可使患儿呼吸循环状况及不良临床症状得到更为明显的改善,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并缩短住院时间。
2020 Vol. 21 (6): 68- [摘要] ( 37 ) [HTML 1KB] [PDF 0KB] ( 194 )
71 许媛侯静彭晓蕾余知依乔珊珊
转运呼吸机联合急救转运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转运呼吸机联合急救转运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脑梗死院前急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转运呼吸气囊配合急救转运护理,观察组给予转运呼吸机配合急救转运护理。对比2组生命体征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及救治效果。结果转运前2组生命体征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后心率为(93.47±10.08)次·min-1、呼吸频率为(21.28±4.43)次·min-1,低于对照组的(99.57±10.22)次·min-1、(24.64±4.39)次·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救治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运呼吸机联合急救转运护理能改善脑梗死患者心率及呼吸频率,增强救治效果。
2020 Vol. 21 (6): 71- [摘要] ( 23 ) [HTML 1KB] [PDF 0KB] ( 227 )
73 杜飞刘阳阳
基于标准吞咽评估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高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水平及吞咽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基于标准吞咽评估(SSA)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高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水平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高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试验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基于SSA评估给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比较2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和转铁蛋白(sF)水平]、吞咽功能[吞咽视频内镜检查(VESS)和吞咽障碍筛查量表(Burke)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Hb、血清ALB和sF水平高于对照组,VESS评分高于、Burke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SA评估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改善高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水平,通过患者自身误吸风险等级制定相应干预措施,从而有效改善吞咽功能,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2020 Vol. 21 (6): 73- [摘要] ( 48 ) [HTML 1KB] [PDF 0KB] ( 232 )
76 康华沈艳红
不同院外康复训练指导方式对四肢烧伤瘢痕畸形患者的康复效果
目的比较不同院外康复训练指导方式对四肢烧伤瘢痕畸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四肢烧伤瘢痕畸形患者3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其中试验1组1例失访,试验3组有2例依从性低下,予以剔除。4组均采取相同康复训练内容,试验1组采取家庭访视的随访方式,试验2组采取视频指导及电话联系的方式,试验3组采取直系亲属配合指导的方式,对照组采取传统出院口头指导方式。对比4组左下肢肌力(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评定)和关节活动度(ROM)情况。结果出院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时,试验2组左侧伸、屈膝肌肉的峰值力矩(PT)、总功量(TW)和平均功率(AP)均高于其他组,试验1组和试验3组左侧伸、屈膝肌肉的PT、TW、AP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出院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时,试验2组的主动/被动ROM均高于其他组,试验1组、试验3组的主动/被动ROM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四肢烧伤瘢痕畸形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取视频指导及电话联系为最佳院外康复训练指导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肌力及四肢活动度,医务人员家庭访视与患者直系亲属配合指导方式干预效果虽明显优于传统出院口头指导,但仍存在缺陷。
2020 Vol. 21 (6): 76- [摘要] ( 19 ) [HTML 1KB] [PDF 0KB] ( 220 )
80 张翠翠 刘叶 白洁
康复运动训练联合饮食结构调整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训练联合饮食结构调整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效果。方法将80例PCI术后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康复运动训练联合饮食结构调整。比较2组护理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代谢当量(MET)、心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实验(6MWT)]及护理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心脏危险事件和重返医院的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MET、LVEF、6MWT值及SAQ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危险事件发生率和重返医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运动训练联合饮食结构调整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0 Vol. 21 (6): 80- [摘要] ( 43 ) [HTML 1KB] [PDF 0KB] ( 228 )
83 潘海燕 卢浩棠 刘楚杰
东莞市东部产业园片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东莞市东部产业园片区儿童哮喘患病率,同时对儿童哮喘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东莞市东部产业园片区1850例3~6岁的常住儿童进行抽样调查,统计调查表回收率、儿童哮喘患病情况、首次发病年龄、诱因、一天中不同时间段患儿发病情况,并对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所有上门的1850例儿童中,最终取得1800份有效问卷表,实现97.30%的调查回收率。最终筛选且经确诊的哮喘患儿59例,患病率为3.28%。59例哮喘患儿,男35例、女24例,男、女患儿的患病率比为1.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3,P<0.05)。3~<4岁首次发病率为49.15%(29例);4~<5岁为20.33%(12例);5~<6岁18.64%(11例);6~<7岁为11.88%(7例)。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哮喘患病的主要诱因,共54例(91.53%);其次为天气因素,共49例(83.05%);运动因素25例(42.37%);接触花粉16例(27.12%);接触粉尘9例(15.25%)。哮喘患儿在换季期间发病率最高,占38.98%(23例),其次易发季节为冬季,占13.56%(8例),春季占10.17%(6例),夏季占6.78%(4例),常年发作占5.08%(3例),不定期发作占25.42%(15例)。从一天中的发病时间段来看,本地区大部分患病儿童没有特别明显的规律,总计发病时间无规律患儿占37.29%(22例),另外午夜发病比例稍高,占30.51%(18例),清晨时刻发病占11.86%(7例),午后时刻发病占10.17%(6例),睡前发病占10.17%(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过敏体质情况(个人过敏史、变应性鼻炎、药物过敏、荨麻疹、湿疹、家族过敏史、食物过敏)、婴幼儿期使用抗生素、使用化纤枕头或被子是本地区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本地区儿童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食物过敏史、家族过敏史、荨麻疹、湿疹及婴幼儿时期使用抗生素(P<0.05)。结论东莞市东部产业园片区3岁年龄期首次患病率最高,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患哮喘的常见诱因,过敏体质、婴幼儿期使用抗生素、使用化纤枕头或被子是本地区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要做好相关高发时期的预防工作,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儿童免疫力、阻断接触过敏原。
2020 Vol. 21 (6): 83- [摘要] ( 34 ) [HTML 1KB] [PDF 0KB] ( 220 )
87 何媛 蒋红
九江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九江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8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流感病毒A(Flu A)、流感病毒B(Flu B)、肺炎支原体(MP)、副流感病毒(PIV)、肺炎衣原体(C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柯萨奇病毒A(COX A)、柯萨奇病毒B(COX B)、ECHO病毒(ECV)、嗜肺军团菌(LP)等11种呼吸道病原体血清抗体IgM,分析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和季节、年龄分布情况。结果 988例血清标本中共有536例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阳性,阳性率54.25%。同一患儿可同时感染多种病原体,其中2种病原体感染最常见,3种以上较少见。11种呼吸道病原体中,最常见的5种病原体依次为Flu B(35.83%)、Flu A(31.78%)、MP(11.13%)、PIV(5.87%)、CP(3.04%)。且该5种病原体抗体IgM四季均可检出,其中Flu A秋冬季阳性率高于春夏季(P<0.001),FluB在春季阳性率最高(P=0.04);此外该5种病原体抗体IgM在各年龄段患儿中均可出现,其中Flu A、Flu B、PIV在≤3岁患儿中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儿(P<0.001)。结论九江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主要由流感病毒B和流感病毒A引起,其感染和季节、年龄相关,并可呈现多重性。
2020 Vol. 21 (6): 87- [摘要] ( 27 ) [HTML 1KB] [PDF 0KB] ( 226 )
90 周嘉李宾公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肠道微生物通过代谢营养物质,除了为人体提供营养素之外,还能产生氧化三甲胺、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肠道和肾脏是人体的两大排泄器官,慢性肾脏病时肠道微生态发生改变,循环中氧化三甲胺水平的升高,加重肾脏病变,氧化三甲胺的清除率下降,加剧氧化三甲胺的体内蓄积,进一步恶化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文章阐述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主要是氧化三甲胺,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简要探讨了靶向肠道菌群治疗的前景。
2020 Vol. 21 (6): 90- [摘要] ( 26 ) [HTML 1KB] [PDF 0KB] ( 243 )
94 方哲彦滕茶香陈加祥
神经病靶酯酶的表达调控和生物功能
神经病靶酯酶(neuropathy target esterase,NTE)能在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的作用下发生"老化反应",导致有机磷酸酯诱导的迟发性神经病(organophosphate induced delayed polyneuropathy,OPIDP)的产生。NTE由PNPLA6(patatin-like phospholipase domain containing 6)基因编码,在神经元分化的早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NPLA6基因沉默将抑制神经元的正常分化。除此之外,NTE还能够水解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并随着细胞周期的进程中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NTE氨基末端的调节域具有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的结合位点,近年来cAMP/PKA/CREB通路被证实能够显著调控NTE的表达,其他参与调控的通路及分子也逐渐被人们所发现。文章就NTE的表达调控和生物功能展开综述。
2020 Vol. 21 (6): 94- [摘要] ( 34 ) [HTML 1KB] [PDF 0KB] ( 197 )
100 尚怡然 陈胜江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肌肉评价中的应用现状

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在甲状腺、乳腺、肝脏等方面应用已久,与传统二维超声相比,SWE技术可提供软组织硬度的定量信息。近年来,SWE在骨骼肌系统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文章综述SWE技术在肌肉评价中的可行性、影响因素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2020 Vol. 21 (6): 100- [摘要] ( 28 ) [HTML 1KB] [PDF 0KB] ( 215 )
104 王永美
下肢静脉溃疡伤口护理研究进展
下肢静脉溃疡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小腿下端1/3部位,多见于内踝、足靴区及胫前,病程较长,愈合较为缓慢,且表现出反复发作特点,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一个难点。除积极治疗之外,对下肢静脉溃疡伤口的护理也至关重要。随着伤口护理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重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伤口的护理。文章就近年来下肢静脉溃疡伤口特点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0 Vol. 21 (6): 104- [摘要] ( 68 ) [HTML 1KB] [PDF 0KB] ( 231 )
实用临床医学
 

编辑部公告

 
· 通知——《实用临床医学》自2021年始由月刊变更为双月刊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实用临床医学》2014年栏目调整公告
· 《实用临床医学》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实用临床医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