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医学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实用临床医学
 
2020年 21卷 3期
刊出日期:2020-03-28

临床妇产科
   
临床妇产科
1 李勇锋
盐酸贝尼地平、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盐酸贝尼地平、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顽固性高血压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以盐酸贝尼地平+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30例,予以盐酸贝尼地平+缬沙坦+吲达帕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及相关生化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增高,治疗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降低,相关生化指标(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盐酸贝尼地平、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顽固性高血压,降压效果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
2020 Vol. 21 (3): 1- [摘要] ( 236 ) [HTML 1KB] [PDF 0KB] ( 220 )
4 陈辉娥姜训忠聂鸿李延东周芳
免疫组织化学及PCR技术对淋巴结结核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IHC)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检测淋巴结结核病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淋巴结结核患者(结核组)和36例非淋巴结结核患者(非结核组)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标本均行抗酸染色、荧光定量PCR及IHC染色,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三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荧光定量PCR、IHC染色、抗酸染色的敏感度分别为64.52%、54.84%、30.65%,准确度分别为77.55%、71.43%、56.12%,荧光定量PCR和IHC染色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抗酸染色(P<0.05)。结论相较于抗酸染色,荧光定量PCR与IHC染色检测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准确度,对淋巴结结核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0 Vol. 21 (3): 4- [摘要] ( 94 ) [HTML 1KB] [PDF 0KB] ( 233 )
6 李淑玲应海丽熊媛媛
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20例,按摸球法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原发病对症治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试验B组在试验A组基础上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对比3组疗效、治疗前后上肢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测评]、上肢运动功能[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定]和日常生活能力[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测评]。结果 3组治疗前FMA、ADL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B组总有效率、FMA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及试验A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及试验A组(均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可缓解患者上肢疼痛及水肿,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2020 Vol. 21 (3): 6- [摘要] ( 77 ) [HTML 1KB] [PDF 0KB] ( 219 )
9 李志梦
不同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及股动脉两种途径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拟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8例予以经桡动脉途径手术;对照组48例予以经股动脉途径手术。观察2组手术前后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水平[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2组LVESD、LVEDD、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LVESD、LVEDD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LVEF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途径比较,AMI患者接受经桡动脉PCI手术治疗更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减少并发症。
2020 Vol. 21 (3): 9- [摘要] ( 39 ) [HTML 1KB] [PDF 0KB] ( 189 )
11 李玲张钊旺
疏肝养心方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采用疏肝养心方的治疗效果及对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给予传统西药治疗,研究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疏肝养心方治疗,2组均在双心医学模式下对患者心理进行干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心绞痛发生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45%比71.15%,χ~2=8.034 0、P<0.05)。研究组治疗后HAMA评分、HAMD评分、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养心方通过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活血祛瘀等功效,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基础上,还能改善患者心理负面情绪,从两方面入手治疗双心患者,效果显著。
2020 Vol. 21 (3): 11- [摘要] ( 40 ) [HTML 1KB] [PDF 0KB] ( 233 )
14 钟金彪朱道方陈先国廖贵益
死亡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术后躁狂性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死亡后器官捐献(DD)供肾移植术后躁狂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病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DD供肾移植术后躁狂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症状较轻者,予约束带约束四肢后48 h内症状自行消失。4例应用不同程度镇静药物后症状逐渐消失,其中1例在治疗期间出现嗜睡。1例患者活动剧烈,短时间内地西泮、氟哌啶醇、异丙嗪均不能控制症状,突发移植肾破裂,切除移植肾。1例患者症状反复,最后地西泮、氟哌啶醇、异丙嗪效果均不佳,转入ICU气管插管持续镇静,2 d后拔除气管插管,意识良好,转回普通病房。结论 DD供肾移植术后躁狂性精神障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对其进行及时适当的治疗非常重要。
2020 Vol. 21 (3): 14- [摘要] ( 34 ) [HTML 1KB] [PDF 0KB] ( 220 )
17 彭成福朱健明
血糖控制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影响。方法收集颅内动脉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共214例,其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161例(破裂组),颅内动脉瘤未破裂出血53例(未破裂组);采用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值,分析2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214例患者中,血糖控制良好106例,血糖控制不佳者108例。破裂组血糖控制不佳率高于未破裂组(59.6%比22.6%,χ~2=21.820、P<0.01)。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合理调控血糖水平可以降低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
2020 Vol. 21 (3): 17- [摘要] ( 68 ) [HTML 1KB] [PDF 0KB] ( 242 )
20 赵丽阳李太杰刘纯卉张晓敏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二硫化硒洗剂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效果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软膏外搽联合二硫化硒洗剂外敷用于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效果。方法选取门诊收治的91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6),对照组予他克莫司软膏外搽,观察组予他克莫司软膏外搽+二硫化硒洗剂外敷,2组均持续治疗30 d。比较2组治疗后皮损积分变化、人体蠕形螨驱除情况、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皮损积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及蠕形螨驱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完成治疗后随访30 d,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联合二硫化硒洗剂能够有效提升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人体蠕形螨驱除率,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且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2020 Vol. 21 (3): 20- [摘要] ( 184 ) [HTML 1KB] [PDF 0KB] ( 228 )
23 张雷秦丹丹朱盛兴
颈动脉蹼手术治疗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颈动脉蹼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颈动脉蹼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8例颈动脉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内膜剥脱术治疗3例,支架成形术治疗5例。结果 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内膜剥脱术治疗术后出现头痛症状1例;支架成形术治疗术中出现心动过缓1例,术后出现低血压1例。术后随访6~30个月,出现再狭窄1例,狭窄率小于30%;无靶血管重建、脑卒中或死亡病例。结论内膜剥脱术和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蹼均安全可行,如何选择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病变解剖特点、全身情况等决定。
2020 Vol. 21 (3): 23- [摘要] ( 71 ) [HTML 1KB] [PDF 0KB] ( 194 )
25 程勇谋莫耀良谭静周增林敏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择4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4例实施传统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手术;研究组24例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留置导尿管时间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效果理想,操作简单,安全性强,对机体损伤小,利于机体康复。
2020 Vol. 21 (3): 25- [摘要] ( 45 ) [HTML 1KB] [PDF 0KB] ( 208 )
28 张俊虎
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目的分析单孔钻颅引流术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行双孔钻颅引流术,观察组行单孔钻颅引流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hs-CRP水平及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并发症(急性颅内血肿、颅内积气、癫痫)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颅内积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CSS评分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与双孔钻颅引流术临床疗效相近,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但单孔手术创伤更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预后更佳。
2020 Vol. 21 (3): 28- [摘要] ( 27 ) [HTML 1KB] [PDF 0KB] ( 244 )
30 王毅飞卢彦肖黄一琳曹晓东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选择颈椎椎体切除及融合内固定(ACCF),试验组选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根据脊髓神经功能及手术成功率判定2组疗效,并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颈椎曲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试验组总有效率(97.50%)比对照组(80.00%)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比对照组(20.00%)低(均P<0.01);试验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颈椎曲度指数均比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改善脊髓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2020 Vol. 21 (3): 30- [摘要] ( 26 ) [HTML 1KB] [PDF 0KB] ( 265 )
33 周春鹏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的效果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去骨瓣减压术与颅骨修补术时间间隔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50例,手术间隔1~3个月;对照组46例,手术间隔3~6个月。比较2组手术前后脑灌注情况[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到达峰值时间(TTP)]、脑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2组rCBF、rCBV、TTP水平及NIHSS评分、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TTP、NIHSS评分显著降低,rCBF、GOS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有利于改善患者脑灌注及预后,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且未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2020 Vol. 21 (3): 33- [摘要] ( 34 ) [HTML 1KB] [PDF 0KB] ( 216 )
35 王超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高龄患者冠脉三支病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治疗高龄患者冠脉三支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5岁以上冠脉三支病变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照组34例,采用体外循环法(on-pump);观察组34,采用非体外循环法(off-pump)。比较2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围手术输血量、引流量、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围手术期输血量、引流量均显著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龄患者冠脉三支病变采用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能减少围手术期输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2020 Vol. 21 (3): 35- [摘要] ( 21 ) [HTML 1KB] [PDF 0KB] ( 223 )
38 吴叶欢李霞毛中英黄冬梅欧宛新郑杨鹏丘文样
产后穴位埋线联合盆底肌锻炼对高龄产妇盆底功能的改善
目的探讨产后穴位埋线联合盆底肌锻炼对高龄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在本院分娩并于分娩后6周回院复诊的高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行凯格尔运动、盆底肌力康复器、生物反馈电刺激等盆底肌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穴位埋线。2组均在干预6周后进行盆底肌最大电位及盆底肌力功能恢复的评价,并分析其安全性。结果干预6周后,观察组盆底肌最大肌电位为(24.45±3.06)μV,高于对照组的(21.76±2.72)μV(P<0.05);观察组盆底肌力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8.75%,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轻微红肿、瘀青各1例。2组未见发热、感染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产后穴位埋线联合盆底肌锻炼可提高高龄产妇的盆底肌最大肌电位及盆底肌肌力,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
2020 Vol. 21 (3): 38- [摘要] ( 32 ) [HTML 1KB] [PDF 0KB] ( 239 )
41 秦红霞刘玉瑰
前置胎盘附着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附着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84例前置胎盘瘢痕子宫妊娠产妇按胎盘附着子宫部位分为2组:观察组42例前置胎盘附着于子宫瘢痕处,对照组42例前置胎盘未附着于子宫瘢痕处。比较2组孕产史(包括剖宫产次数、流产史等)、产前出血情况、胎盘情况(包括胎盘位置、前置胎盘类型等)、妊娠结局(包括产后出血、输血、胎盘植入、子宫切除、早产情况、紧急剖宫产发生率等)、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新生儿体重情况。结果 2组剖宫产次数、流产史、产前出血、胎盘位置、前置胎盘类型、紧急剖宫产发生率、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输血、胎盘植入、子宫切除、早产等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前置胎盘附着子宫瘢痕部位对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影响,会影响到产后出血、输血、胎盘植入、子宫切除、早产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临床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2020 Vol. 21 (3): 41- [摘要] ( 34 ) [HTML 1KB] [PDF 0KB] ( 229 )
44 廖婧文杜燕陈芳敏
阴道B超监视下人流吸宫手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阴道B超监视下人流吸宫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需行人工流产手术的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人流吸宫手术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阴道B超监视下人流吸宫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手术前后血压与心率的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14%比82.35%,χ~2=5.005、P=0.041),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血压与心率变化幅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阴道B超监视下实施人流吸宫手术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阴道流血时间,促进月经恢复,有助于稳定血压及心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20 Vol. 21 (3): 44- [摘要] ( 34 ) [HTML 1KB] [PDF 0KB] ( 242 )
47 张俊玲
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方法将124例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2组常规治疗: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口腔护理;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喷剂治疗,观察组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共治疗5 d。比较2组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6%,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观察组患儿的退热、疱疹消失、恢复进食、咽痛消失及住院所需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1例(1.61%)、对照组2例(3.23%)出现躯干皮疹,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对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效果较好,可以更快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2020 Vol. 21 (3): 47- [摘要] ( 34 ) [HTML 1KB] [PDF 0KB] ( 236 )
50 赵曼娜
盐酸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肺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以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45例予以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及各项临床症状(咳嗽、气喘、湿啰音、发热等)消失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6,P=0.045)。与治疗前比较,2组PaCO2显著降低,pH值、PaO2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aCO2降低、pH值与PaO2升高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气喘、咳嗽、湿啰音、发热等)消失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新生儿肺炎给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且疗效显著。
2020 Vol. 21 (3): 50- [摘要] ( 42 ) [HTML 1KB] [PDF 0KB] ( 233 )
52 潘红王新苗红玲
多次法根管与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多次法根管与一次性根管对急性牙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2例急性牙髓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使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使用多次法根管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包括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龈指数(GI)、咀嚼效率及咬合力]改善情况、治疗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及治疗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65%比82.61%,χ~2=4.039、P=0.045),治疗后VAS评分及治疗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2组治疗后SBI、G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咀嚼效率及咬合力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SBI、G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咀嚼效率及咬合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多次法根管治疗相比,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其疼痛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2020 Vol. 21 (3): 52- [摘要] ( 40 ) [HTML 1KB] [PDF 0KB] ( 240 )
55 钟波林平曾格林林家乐黄彬鸿何永祥崔志伟谢永庭
双源CT技术对良恶性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双源CT(DSCT)的碘图和能谱曲线对良恶性肺内小结节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根据临床诊断及病理结果分为恶性肿瘤(恶性组)32例,良性结节(良性组)23例。均采用双源CT扫描,获取并比较2组病灶的标准化碘含量(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和能谱曲线斜率(K)。结果良性组NIC值高于恶性组[(0.279±0.146)比(0.196±0.120),t=2.225、P=0.032],良性组K的绝对值高于恶性组[(-3.55±1.88)比(-2.43±1.19),t=2.500、P=0.017]。结论双源CT的碘图和能谱曲线对肺小结节病灶的良恶性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可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2020 Vol. 21 (3): 55- [摘要] ( 197 ) [HTML 1KB] [PDF 0KB] ( 235 )
57 宋丽丽
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分型及影像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分型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苏州市立医院行乳腺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43例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对其超声影像特点进行总结与分型。结果 43例乳腺纤维腺瘤,超声正确诊断40例,诊断符合率为93.0%;3例(7.0%)误诊为乳腺癌,其中线条型纤维腺瘤1例及钙化型纤维腺瘤2例。超声分型:均匀型21例(48.8%),肿块内部回声为低回声,分布均匀;线条型9例(20.9%),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主要为低回声,并伴有带状高回声;双色型5例(11.6%),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区域呈低回声,部分区域呈高回声;囊实混合型3例(6.98%),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低回声中伴有囊性无回声区;钙化型5例(11.6%),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伴随多个钙化灶,大小不一。结论了解乳腺纤维腺瘤超声分型及特征,有助于提高纤维腺瘤诊断的准确性。
2020 Vol. 21 (3): 57- [摘要] ( 50 ) [HTML 1KB] [PDF 0KB] ( 239 )
59 王培培李卓
DWI联合3D-PCASL成像在发病48 h内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诊断效能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成像在发病48 h内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发病48 h内疑似AIS患者98例,均行DWI、3D-PCASL成像检查,以脑血管造影诊断为"金标准",比较DWI、3D-PCASL单独与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诊断敏感性、准确度、阴性预测值、漏诊率、特异性、阳性预测值、误诊率等)。结果 98例发病48 h内疑似AIS患者经脑血管造影确诊AIS 64例,DWI诊断检出52例,3D-PCASL检出55例,联合诊断检出66例;DWI、3D-PCASL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准确度、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单独诊断,漏诊率显著低于单独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WI、3D-PCASL联合诊断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误诊率与单独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WI联合3D-PCASL在发病48 h内疑似AIS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避免漏诊事件发生,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2020 Vol. 21 (3): 59- [摘要] ( 37 ) [HTML 1KB] [PDF 0KB] ( 235 )
61 李登华
64排螺旋CT联合磁共振对烟雾病的诊断效果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联合磁共振对烟雾病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DSA检查确诊为烟雾病的影像学资料。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和磁共振扫描检查,比较单纯CT和CT联合磁共振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并分析两者的影像征象。结果 CT联合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单纯CT检查的81.82%(P<0.05)。CT影像表现:1)多发性脑梗死,陈旧或急性脑梗死,存在大小不一的脑软化灶;2)继发性脑萎缩,多在颞叶、额叶、枕叶可见局限性脑萎缩;3)脑室扩大,单侧(多发生于患则)和(或)双侧,患者常同时出现脑萎缩;4)颅内出血,多见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见脑室内出血。MRI影像表现:平扫时,基底节部位可见多发点状的异常血管留空影,MRA下可见大脑基底部的大血管闭塞或极度狭窄,部分形成异常血管网;增强MRI下可见沿软脑膜分布的点状强化信号影,即常春藤征。结论 64排螺旋CT联合磁共振检查,能够提高烟雾病的诊断符合率。
2020 Vol. 21 (3): 61- [摘要] ( 17 ) [HTML 1KB] [PDF 0KB] ( 193 )
63 刘庆荣姜培欧晓媚朱平博何小东
目标管理预防围术期患者压疮的效果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预防围术期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将600例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0例。对照组围术期予以常规方式管理,研究组围术期予以目标管理。观察2组术中及术后压疮发生情况,比较2组术后感染率、护患纠纷率、护理投诉率、患者满意率及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结果研究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67%比9.67%,χ~2=12.702、P<0.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感染发生率、护患纠纷率、护理投诉率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率、术后QOL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目标管理预防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压疮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护患纠纷率、护理投诉率,同时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满意率。

2020 Vol. 21 (3): 63- [摘要] ( 24 ) [HTML 1KB] [PDF 0KB] ( 221 )
67 刘玲媛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40例骨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0%比28.33%,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50%比91.67%,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骨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020 Vol. 21 (3): 67- [摘要] ( 37 ) [HTML 1KB] [PDF 0KB] ( 221 )
70 张平
不同时间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中,在不同时间给予患者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效果。方法将228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113)与研究组(n=115),2组均采取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方式进行肠道清洁,研究组口服药物时间选择在检查前13 h进行,对照组口服药物时间选择在检查前5 h进行,对2组患者肠道清洁情况[采用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定]及并发症(恶心呕吐、腹胀、虚脱)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2组患者BBPS各部位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6.96%)明显低于对照组(21.24%)(P<0.01)。结论在行结肠镜检查前13 h给予患者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有较高的肠道清洁度,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
2020 Vol. 21 (3): 70- [摘要] ( 58 ) [HTML 1KB] [PDF 0KB] ( 230 )
72 王晶雅
自制标准化视频宣教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自制标准化视频宣教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DTC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43例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视频宣教组43例围术期实施自制标准化视频宣教。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疾病知识掌握度及干预前后不良情绪[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自我效能[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生活质量[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SQOL)]评分变化。结果视频宣教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常规组显著缩短(P<0.001);视频宣教组疾病知识掌握度显著高于常规组(93.02%比74.42%,χ~2=5.460,P=0.020);视频宣教组干预结束后SSS、SQOL评分较常规组显著降低,SUPPH评分较常规组显著升高(P<0.001);视频宣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4.65%比23.26%,χ~2=6.198,P=0.013)。结论自制标准化视频宣教应用于DTC患者,能显著提高疾病知识掌握度,减轻不良情绪,增强自我效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康复进程。
2020 Vol. 21 (3): 72- [摘要] ( 20 ) [HTML 1KB] [PDF 0KB] ( 238 )
75 吴联凤吴艳玲郯志强
心理行为干预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根据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心理组,每组40例,常规组施以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心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施以心理行为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SDS、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的SDS、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心理组患者的SDS、PSQI评分降低程度均要明显大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在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施以心理行为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抑郁情绪,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2020 Vol. 21 (3): 75- [摘要] ( 32 ) [HTML 1KB] [PDF 0KB] ( 233 )
77 苏红娜苏红梅席音音
多感官训练系统对孤独症患儿人际交往能力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多感官训练系统对孤独症患儿人际交往能力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3),对照组实施常规训练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感官训练系统进行训练,比较2组患儿护理前后人际交往状况[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 autism rating scalc,CARS)和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评定]及患儿家属对训练方式的满意度。结果训练前2组患儿CARS和AB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2组患儿CARS和ABC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训练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3.02%比76.74%,P<0.05)。结论在孤独症患儿康复训练中,相较于常规训练方式,联合使用多感官训练系统训练,利于提升患儿人际交往能力及患儿家属对训练方式的满意度。
2020 Vol. 21 (3): 77- [摘要] ( 20 ) [HTML 1KB] [PDF 0KB] ( 205 )
80 乔宁宁王宁路利慧
微信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微信延续性护理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3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7例和对照组66例,试验组给予微信延续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前后自我护理指数评分、每搏输出量(SV)及射血分数(EF)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自我护理指数评分及SV、EF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延续性护理可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心脏功能。
2020 Vol. 21 (3): 80- [摘要] ( 37 ) [HTML 1KB] [PDF 0KB] ( 236 )
83 刘毅邹于生陈慧明刘冬秀陈姝慧
江西某县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事件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事件的传播途径、感染源和感染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江西某县新冠病毒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综合判断这是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冠病毒感染事件,2名确诊者为父亲A、大儿子B,2名感染者为小儿子C、侄女G(A四哥的女儿);感染者C为首例无症状感染者,有浙江宁波居住史,首例被确诊的是患者A。感染者C感染地为浙江绍兴或宁波,感染时间为2020年1月13—18日,本起感染事件感染来源可能为湖北省输出的第一代病例。病毒经家庭内和走亲聚餐传播。A症状较重,发病较早;B症状较轻,发病较晚;C和G为无症状感染者。结论对新冠病毒感染应严格执行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科学防控,强化家庭内成员的防护意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和隔离,积极防范新冠病毒的扩散和蔓延。
2020 Vol. 21 (3): 83- [摘要] ( 42 ) [HTML 1KB] [PDF 0KB] ( 213 )
86 殷庭萱李艺然刘志伊徐岩贾文宁刘金辉
肺炎链球菌神经氨酸酶A的研究进展
肺炎链球菌神经氨酸酶A(neuraminidase A,NanA)是由1035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蛋白,是肺炎链球菌感染过程中的重要毒力因子。该蛋白在肺炎链球菌3种同源神经氨酸酶(NanA、NanB、NanC)中活性最强、保守性最高。文章从NanA的结构以及NanA在促进肺炎球菌黏附与定植、生物膜形成、引发侵袭性感染和与流感病毒协同作用、疫苗应用等方面阐述了肺炎链球菌NanA的功能。
2020 Vol. 21 (3): 86- [摘要] ( 58 ) [HTML 1KB] [PDF 0KB] ( 231 )
91 刘华子袁天明
地塞米松治疗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研究进展
细菌性脑膜炎是小儿时期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威胁着儿童的生命及影响患儿预后的生活质量。地塞米松为皮质类固醇激素,是目前临床最常使用的治疗细菌性脑膜炎药物,通过减轻炎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来发挥作用。文章就地塞米松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作用机制、使用时机及使用指针、对患儿预后的影响、不良反应、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提供参考依据。
2020 Vol. 21 (3): 91- [摘要] ( 59 ) [HTML 1KB] [PDF 0KB] ( 213 )
95 林静陈志敏
儿童腺病毒性肺炎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研究进展
儿童病毒性肺炎中腺病毒(adenovirus,ADV)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均较为常见。ADV性肺炎与RSV肺炎的发病及临床特征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对两者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发现ADV性肺炎与RSV肺炎的好发年龄、好发季节、部分临床表现、肺部喘鸣音发生率大致相同,IL-2、IL-4、IL-6均升高。与ADV性肺炎比较,RSV肺炎发病率和重症率更高,CD3、CD4水平、CD4/CD8比值下降,CD8、IFN-γ及IL-10升高。ADV性肺炎影像学表现为实变向心性分布、团簇状影、支气管充气征;RSV肺炎则表现为肺门旁、支气管周围炎性浸润、节段或大叶不张。
2020 Vol. 21 (3): 95- [摘要] ( 88 ) [HTML 1KB] [PDF 0KB] ( 209 )
99 张余鑫李生伟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急性胰腺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各种诱因所导致胰腺的急性炎症状态,由于该疾病通常来势凶猛,针对其的治疗是多方面支持的综合性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举措。相关指南推荐尽早予以必要的营养支持,以满足患者能量需求,改善疾病的病情及预后。就多种营养支持手段而言,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arly enteralnutrition,EEN)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近些年来的研究中,观点颇多,尚未达成较为统一的共识,但就目前而言,AP患者接受EEN显示有益,在选择EEN途径中有经口进食、鼻空肠管饲、鼻胃管饲,在启动时机上缺乏较为统一的观点,EEN的支持配方、形式及其与肠道微生态环境的研究较多,观点各异,就EEN本身而言,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对AP患者中EEN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2020 Vol. 21 (3): 99- [摘要] ( 76 ) [HTML 1KB] [PDF 0KB] ( 231 )
104 孙鑫鑫舒静许萍
长链非编码RNA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肺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其特征在于细胞外基质成分(ECM)的聚集和炎症相关损伤。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可能在肺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然而具体机制尚未确定。文章总结了lncRNA在促进和抑制肺纤维化过程中的调节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寻找肺纤维化的潜在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2020 Vol. 21 (3): 104- [摘要] ( 85 ) [HTML 1KB] [PDF 0KB] ( 243 )
实用临床医学
 

编辑部公告

 
· 通知——《实用临床医学》自2021年始由月刊变更为双月刊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实用临床医学》2014年栏目调整公告
· 《实用临床医学》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实用临床医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