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医学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实用临床医学
 
2019年 20卷 6期
刊出日期:2019-06-28

临床妇产科
   
临床妇产科
1 杨欢吴奇虞建新蒋姗姗许仁炜
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型糖尿病阿司匹林抵抗的疗效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型糖尿病阿司匹林抵抗(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2型糖尿病A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的常规基础治疗,同时采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1、2、3个月后血小板聚集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1、2、3个月后血小板聚集率:观察组分别为(54.56±13.34)%、(49.35±11.87)%、(47.63±12.35)%,对照组分别为(64.59±14.87)%、(59.56±12.75)%、(58.70±12.67)%。2组治疗2、3个月后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治疗1个月后(均P<0.05),观察组治疗1、2、3个月后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型糖尿病AR具有较好的效果。
2019 Vol. 20 (6): 1- [摘要] ( 132 ) [HTML 1KB] [PDF 0KB] ( 214 )
3 徐加誉樊春卉谭萍
改良抗酸染色联合CPA在基层医院诊断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改良抗酸染色联合交叉引物恒温扩增(CPA)在基层医院诊断肺结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45例肺结核患者,痰涂片镜检阴性标本34例,阳性标本11例。均分别采用Xpert MTB/RIF技术、CPA技术联合改良抗酸染色法、CPA技术、改良抗酸染色法检验痰液标本,比较4种方法的阳性检验结果。结果 45例标本,改良抗酸染色法阳性率为33.33%,明显低于CPA技术联合改良抗酸染色法(62.22%)、CPA技术(53.33%)、Xpert MTB/RIF技术(64.44%)(P<0.05)。结论 4种方法均对肺结核疾病有辅助临床诊断的作用。改良抗酸染色法联合CPA可节约检验成本,可代替Xpert MTB/RIF检测方式,适合在基层医院使用。
2019 Vol. 20 (6): 3- [摘要] ( 41 ) [HTML 1KB] [PDF 0KB] ( 246 )
6 游娜黄炼红葛舒颖
综合性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
目的运用不同评估方法探讨综合性康复训练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72例,其中脑梗死28例,脑出血27例,其他17例。通过综合性康复训练(口腔感觉训练、口腔运动训练、针灸治疗及Vitalstim吞咽治疗)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反复唾液试验、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电视透视吞咽检查(VFSS)检测患者吞咽功能,观察综合性康复训练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反复唾液试验吞咽次数、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VFSS评分均显著升高(均P<0.05),SSA评分显著降低(P<0.05)。脑出血洼田饮水试验治疗有效率较脑梗死显著升高(P<0.05),其余评估方法脑出血与脑梗死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结合传统康复治疗、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训练对改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观察发现在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脑出血吞咽障碍预后较脑梗死更好。
2019 Vol. 20 (6): 6- [摘要] ( 31 ) [HTML 1KB] [PDF 0KB] ( 223 )
10 张萃萍欧阳晓春马遥
不同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采用医用空气加压舱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静脉滴注,B组采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60 mg静脉滴注,C组采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00 mg静脉滴注。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比90.0%,P>0.05)。B、C 2组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83.3%、90.0%比60.0%,均P<0.05)。C组在治疗期间出现1例血糖升高,2例高血压,1例失眠;A、B 2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采用160、500 mg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其疗效相当,但500 mg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时不良反应较多,故推荐160 mg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
2019 Vol. 20 (6): 10- [摘要] ( 47 ) [HTML 1KB] [PDF 0KB] ( 225 )
12 魏福娟黄海华许文琼刘建英汤佳珍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瘤2例报告
目的加强对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TSH瘤)的认识以减少误诊率,探讨垂体TSH瘤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例确诊为垂体TSH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2例患者均以甲状腺毒症症状为首发症状,但其中1例仅表现轻度甲状腺毒症症状;1例甲状腺轻度肿大,另1例甲状腺无肿大;2例均表现为FT3、FT4、TSH水平升高,奥曲肽抑制试验阳性,垂体MRI均提示垂体腺瘤且病理结果符合TSH瘤,2例患者均采取经蝶入路手术治疗方案且术后随访甲状腺功能恢复无垂体功能减退。结论垂体TSH瘤临床发病率低,容易误诊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手术治疗仍是该病的一线治疗方式。
2019 Vol. 20 (6): 12- [摘要] ( 22 ) [HTML 1KB] [PDF 0KB] ( 236 )
15 梁一帆蔡东娣李云雁郑天怀
舍曲林联合利培酮治疗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舍曲林在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纯接受利培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舍曲林联合利培酮口服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阴性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阴性症状采用PANSS量表进行评分,包括情感缺乏、思维贫乏、意志缺乏、情趣缺乏及注意力障碍等5个方面。结果 2组治疗后情感缺乏、思维贫乏、意志缺乏、情趣缺乏及注意力障碍等阴性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78%比84.44%,χ~2=4.939,P=0.026);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利培酮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临床表现临床效果明显,无显著毒副作用。
2019 Vol. 20 (6): 15- [摘要] ( 30 ) [HTML 1KB] [PDF 0KB] ( 240 )
18 孙桂琴魏文佳刘欢欢
aVR导联法在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aVR导联法在鉴别诊断心房颤动(房颤)伴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收治的120例房颤伴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VR导联法明确患者是室性还是室内差异性传导,并对动态心电图中308处单发宽QRS波做进一步分析,比较aVR导联法与传统方法诊断室性心动过速与室内差异性传导结果。结果 aVR导联法鉴别诊断房颤伴室性心动过速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14%、84.21%、85.83%。室性QRS波长短周期、QRS波群三相或多相、QRS波起始向量相同导联数≥10的符合率均低于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P<0.05),QRS波起始向量相同导联数≤7、类代偿间歇符合率高于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P<0.05)。传统方法与aVR导联法在室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符合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QRS波群呈非三相或多相波、有类代偿间歇、无长短周期;传统方法与aVR导联法在心室内差异性传导诊断中符合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长短周期、QRS波群三相或多相、QRS波起始向量相同导联数≥10。结论 aVR导联法在室性心动过速与室内差异性传导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用于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分析。
2019 Vol. 20 (6): 18- [摘要] ( 32 ) [HTML 1KB] [PDF 0KB] ( 229 )
20 李佳伟陈翔廖乐泰沈健温志超邓陶刘承远陈海鸣陈思捷
支架联合腹腔镜在左半结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肠道支架联合腹腔镜治疗左半结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可根治性切除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急诊开腹组18例和支架联合腹腔镜组30例。急诊开腹组全身麻醉下急诊行一期切除造瘘术,术后3~6个月行二期瘘口还纳手术;支架联合腹腔镜组急诊内镜下行肠道支架置入术,先缓解肠梗阻症状,3~10 d后行腹腔镜一期左半结肠根治术。比较2组近期临床疗效,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转ICU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其中急诊开腹组总住院费用包括二期造瘘还纳手术费用)。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诊开腹组手术时间为(210.0±58.5)min,比支架腹腔镜组的(247.9±55.6)min短(P<0.05);急诊开腹组肛门排气时间为(104.8±27.1)h,比支架腹腔镜组的(83.1±15.0)h长(P<0.05);急诊开腹组术后转ICU率和总住院费用明显高于支架腹腔镜组(P<0.05,P<0.001)。结论肠道支架在左半结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安全可靠,联合腹腔镜使得手术达到一期切除吻合,避免了肠造瘘,实现了微创及快速康复的临床疗效。
2019 Vol. 20 (6): 20- [摘要] ( 46 ) [HTML 1KB] [PDF 0KB] ( 249 )
24 牟艳
直肠指诊体位的改良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直肠指诊的最佳体位。方法选取240例进行直肠指诊的女性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4组,分别采用弯腰前俯位(A组,n=60)、弯腰屈膝位(B组,n=60)、弯腰塌腰位(C组,n=60)和弯腰屈膝塌腰位(D组,n=60),同时配合呼吸放松法进行直肠指诊。检查结束后,各组体检者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评估疼痛感受。结果 A、B、C、D组VAS评分分别为(1.57±1.52)、(0.82±0.97)、(0.53±0.75)、(0.27±0.58)分。D组明显低于A、B、C组(P<0.05),C组、D组明显低于A组(P<0.001),D组明显低于C组(P<0.05),C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弯腰屈膝塌腰位可以明显缓解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和疼痛,直肠指诊时,可选用该体位。
2019 Vol. 20 (6): 24- [摘要] ( 33 ) [HTML 1KB] [PDF 0KB] ( 232 )
27 何永浩许伟国梁嘉铭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锁定加压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使用三叶草接骨板治疗的患者列为对照组,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患者列为研究组,每组40例。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Neer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Neer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血量,缩短病程,促进患者伤势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9 Vol. 20 (6): 27- [摘要] ( 13 ) [HTML 1KB] [PDF 0KB] ( 208 )
30 王英鲍哲恒范猛马乐徐东明姜文学
血友病性关节炎行全膝置换术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血友病性膝关节炎患者10例(14例膝),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术前及术后康复治疗计划,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个月通过测量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功能评分对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0例患者康复治疗后伸膝角度、膝关节HSS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屈膝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关节内出血、切口感染、假体松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并发症,且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均达优良标准(HSS评分>80分)。结论在控制患者出血风险的前提下,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安全可行,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关节活动度及患肢功能。
2019 Vol. 20 (6): 30- [摘要] ( 24 ) [HTML 1KB] [PDF 0KB] ( 215 )
34 黄彪彭小英王新亮弘振忠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疼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台山市中医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8例,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是否并发疼痛分为2组:疼痛组18例和非疼痛组80例,收集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可能的危险因素,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2组术后髌骨轨迹不良、术后发生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术后髌骨轨迹不良(OR=2.647,95%CI 1.141~16.154,P=0.016)、术后发生感染(OR=3.214,95%CI 1.228~19.647,P=0.000)是影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后髌骨轨迹不良、术后发生感染,临床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干预,对降低术后疼痛有重要价值。
2019 Vol. 20 (6): 34- [摘要] ( 21 ) [HTML 1KB] [PDF 0KB] ( 199 )
36 黄海生
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疗效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观察2组手术前后颅内压变化及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8.18%比31.82%,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比30.00%,P<0.05)。结论相较于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2019 Vol. 20 (6): 36- [摘要] ( 22 ) [HTML 1KB] [PDF 0KB] ( 222 )
38 蓝志平
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6例采用环乳晕切口术治疗,研究组76例采用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对比2组手术情况(包括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12 h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瘢痕长度)、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乳头溢液、皮肤瘀斑、局部血肿、乳腺畸形)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12 h VAS评分、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瘢痕长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能显著缩小切口长度,降低术中损伤,缩短手术时间,且术后疼痛程度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时间短,瘢痕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9 Vol. 20 (6): 38- [摘要] ( 27 ) [HTML 1KB] [PDF 0KB] ( 219 )
40 张军民
超声引导下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观察2组手术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结石清除率)、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但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均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72%比98.36%,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28%比14.75%,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及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2019 Vol. 20 (6): 40- [摘要] ( 47 ) [HTML 1KB] [PDF 0KB] ( 210 )
43 魏艳萍
常规抗凝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孕产期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常规抗凝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孕产期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孕产妇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2例孕产期深静脉血栓孕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7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凝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79%比78.95%,χ~2=4.15、P<0.05),血清IL-1、IL-6及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孕产期深静脉血栓孕产妇予以常规抗凝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改善患者深静脉血栓症状,且有效地降低炎性因子。
2019 Vol. 20 (6): 43- [摘要] ( 52 ) [HTML 1KB] [PDF 0KB] ( 210 )
45 高国峰王明辉程亚丹申玉红
右美托咪定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皮肤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皮肤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女性外阴皮肤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右美托咪定组)采用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5μg静脉注射,注射后静脉泵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5μg·kg-1,5 min后改为0.4μg·kg-1·h-1持续静脉泵泵注直至手术结束;B组(丙泊酚组)采用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5μg静脉注射,注射后静脉泵泵注丙泊酚注射液1.5~2 mg·kg-1,5 min后改为1~2 mg·kg-1·h-1持续静脉泵泵注直至手术结束;C组(局部麻醉组)采用1%利多卡因适量局部浸润麻醉20 mL+1‰肾上腺素0.6 mL局部浸润麻醉。比较3组入室后(T1),手术开始时(T2)、术中(T3)、手术结束时(T4)的MAP、HR、SpO2值的变化及不同RAMSAY分级比例、麻醉效果。结果 A组T2、T3时SpO2值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T2时MAP、HR值和T3、T4时HR值均低于C组,B组T2、T3时SpO2值低于A、C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3时MAP值低于B、C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RAMSAY分级为0级所占比例均低于C组,A组RAMSAY分级为0级所占比例、优良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高于B组,A、B 2组优良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皮肤病具有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
2019 Vol. 20 (6): 45- [摘要] ( 19 ) [HTML 1KB] [PDF 0KB] ( 242 )
48 李秀芬
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观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分娩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118例临床资料,按产妇子宫下段瘢痕厚度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55例(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 mm)与观察组63例(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 mm)。比较2组阴道分娩情况、出血量、子宫破裂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升高(P<0.05),术中、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减少(P<0.05);2组子宫破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 mm有助于提高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经阴道分娩成功率,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
2019 Vol. 20 (6): 48- [摘要] ( 84 ) [HTML 1KB] [PDF 0KB] ( 248 )
50 吴波
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对初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泌乳量及新生儿胆红素的影响
目的分析助产士干预初产妇产后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三早")的结局。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自然分娩且分娩结局良好无母婴分离的初产妇400例,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产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后由助产士帮助指导行"三早"行为及相关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比较2组产妇纯母乳喂养依从性、产后72 h泌乳量及新生儿胆红素。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乳头直接哺乳率分别为90.5%、53.0%,单侧哺乳时间>30 min·次-1分别为88.5%、49.5%,喂哺频率≥8次·d-1分别为86.0%、49.0%,产后72 h泌乳量分别为(54.60±25.70)、(38.76±24.52)mL,产后72 h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分别为(97.47±54.72)、(200.07±88.92)μmol·L-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对产后"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的干预行为有助于提高纯母乳喂养依从性、促进泌乳量增加、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2019 Vol. 20 (6): 50- [摘要] ( 27 ) [HTML 1KB] [PDF 0KB] ( 237 )
52 徐玲玲巴宏军唐雯陈孝韩尔乔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剥脱性皮炎并溶血性贫血、胆结石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总结1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剥脱性皮炎并溶血性贫血、胆结石的临床特点,并行文献复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PICU收治的1例4岁11个月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因高热而滥用激素退热,部分掩盖青霉素所致的严重过敏反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使机体处于高度的致敏状态,停青霉素,改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等抗生素抗感染后,激发了更严重的过敏反应(剥脱性皮炎2次,合并溶血性贫血及胆结石)。结果予患儿激素、人免疫球蛋白冲击和抗过敏等对症治疗后治愈。结论激素可掩盖部分过敏反应;青霉素与碳青霉烯类、头孢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存在交叉过敏反应时症状更严重。临床应高度重视滥用激素的危害,加强对青霉素皮试假阴性的认识,避免交叉过敏反应的发生。
2019 Vol. 20 (6): 52- [摘要] ( 26 ) [HTML 1KB] [PDF 0KB] ( 184 )
56 班克创邹金林严有敏
蛋白琥珀酸铁和硫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蛋白琥珀酸铁和硫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硫酸亚铁治疗;试验组予以蛋白琥珀酸铁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水平变化情况,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Hb、SF及血清铁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试验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00%比60.00%,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00%比40.00%,P<0.05)。结论蛋白琥珀酸铁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硫酸亚铁高,不良反应少。
2019 Vol. 20 (6): 56- [摘要] ( 104 ) [HTML 1KB] [PDF 0KB] ( 243 )
59 夏晓芹张家杰张志刚赖宝添许瑶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拔管失败的效果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拔管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NRD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试验组采用HHHFNC治疗。观察2组用氧时间和有创、无创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包括腹胀、肺气漏、感染、鼻内损伤等)发生率、拔管失败率。结果 2组无创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拔管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1%比16.67%,P>0.05)。试验组用氧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18.45±5.43)d、(6.32±2.98)d比(23.17±5.87)d、(8.44±3.36)d,均P<0.05)];试验组腹胀、肺气漏、感染、鼻内损伤发生率分别为7.41%、1.85%、1.85%、12.9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8%、12.96%、12.96%、37.04%(P<0.05)。结论 HHHFNC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拔管失败的效果与NCPAP相当,但HHHFNC在缩短用氧和有创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2019 Vol. 20 (6): 59- [摘要] ( 25 ) [HTML 1KB] [PDF 0KB] ( 186 )
62 龙外德
双黄连颗粒联合黄疸茵陈颗粒、常乐康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黄疸
目的评估双黄连颗粒联合黄疸茵陈颗粒、常乐康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新生儿CMV感染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6),对照组予黄疸茵陈颗粒治疗,观察组予双黄连颗粒联合黄疸茵陈颗粒、常乐康治疗。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3.81%、96.00%,患儿家属治疗总满意度分别为80.95%、100.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双黄连颗粒联合黄疸茵陈颗粒、常乐康治疗CMV感染性黄疸,其效果更优,能够快速地降低胆红素水平,提高治疗的满意度。
2019 Vol. 20 (6): 62- [摘要] ( 33 ) [HTML 1KB] [PDF 0KB] ( 210 )
64 尹细凝吴星恒秦聪
667例早产儿主要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胎龄、出生体质量与早产儿主要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667例早产儿的病例资料,将其按胎龄分为28~<30(28.8±0.6)周组(胎龄1组,n=21)、30~34(32.2±1.0)周组(胎龄2组,n=194)和>34~36+6(35.7±0.8)周组(胎龄3组,n=452);按出生体质量分为860~<1500(1 237.0±558.4)g组(体质量1组,n=59)、1500~2500(2 090.0±549.0)g组(体质量2组,n=361)和>2500(2 857.4±549.4)g组(体质量3组,n=247)。回顾性分析各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早产儿主要并发症分别为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201例(30.13%),贫血164例(24.59%),窒息119例(17.84%),呼吸衰竭66例(9.90%),呼吸暂停62(9.30%)。胎龄1、2组NRDS、贫血、窒息、呼吸衰竭及呼吸暂停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胎龄3组,胎龄1组NRDS、贫血、窒息及呼吸衰竭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胎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1、2组NRDS、贫血、窒息、呼吸衰竭及呼吸暂停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体质量3组,体质量1组NRDS、贫血、窒息、呼吸衰竭及呼吸暂停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体质量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轻,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预防早产发生、加强对早产儿管理是关键。
2019 Vol. 20 (6): 64- [摘要] ( 40 ) [HTML 1KB] [PDF 0KB] ( 234 )
67 黄永
感觉统合训练在脑损伤患儿综合康复训练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脑损伤患儿神经功能、行为问题及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损伤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2组患儿均行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干预。比较2组患儿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变情况以及干预后行为问题、感觉统合失调发生情况。结果 2组干预后NIHS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干预后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可有效改善脑损伤患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患儿感觉统合失调、行为问题的发生。
2019 Vol. 20 (6): 67- [摘要] ( 21 ) [HTML 1KB] [PDF 0KB] ( 227 )
69 张远远杨志博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多功能微波治疗仪治疗,研究组采用鼻内镜手术。观察2组治疗前后嗅觉功能评分和鼻气道阻力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8%比82.35%,P<0.05)。2组治疗后嗅觉功能评分、鼻气道阻力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嗅觉功能评分、鼻气道阻力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具有较好的疗效。
2019 Vol. 20 (6): 69- [摘要] ( 18 ) [HTML 1KB] [PDF 0KB] ( 182 )
71 廖圆兵张建平李芬芬黄家良汪智文刘浩
MRCP测量急性胰腺炎胰胆管汇合夹角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测量急性胰腺炎(AP)胰胆管汇合夹角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例AP(A组)患者、10例胰胆管疾病患者(B组)和10例健康体检者(C组),分别行MRCP检查。观察3组胰胆管汇合夹角、胰胆管汇合类型的所占比例,并对AP与胰胆管汇合夹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B、C 3组胰胆管汇合夹角分别为(63.19±14.84)°、(60.29±16.32)°和(50.37±15.46)°。A、B 2组胰胆管汇合夹角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胰胆管汇合类型为Ⅴ型、B-P型所占比例均高于B组,胰胆管汇合类型为P-B型所占比例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胰胆管汇合类型为Ⅴ型所占比例高于A、B 2组,胰胆管汇合类型为B-P型、P-B型所占比例均低于A、B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与胰胆管汇合夹角呈正相关(r=8.401,P<0.05)。结论 MRCP显示的汇合类型和胰胆管汇合夹角是临床诊断AP的重要指标。
2019 Vol. 20 (6): 71- [摘要] ( 23 ) [HTML 1KB] [PDF 0KB] ( 194 )
74 陈秋梅袁晓芸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血管前置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血管前置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2011年8月至2018年7月产前检查的62例血管前置孕妇的影像和临床资料。所有孕妇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同时记录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中胎盘分布情况。结果 62例孕妇中,产前超声检查共诊断出血管前置56例,准确率为90.32%(56/62);误诊6例(9.68%),其中2例误诊为胎盘边缘血窦破裂,2例误诊为脐带先露,2例误诊为子宫下段扩张血管。超声诊断血管前置准确率低于病理诊断,误诊率高于病理诊断(P<0.05)。超声检查中胎盘位于前壁19例(33.93%),胎盘位于后壁18例(32.14%),胎盘分布广泛19例(33.93%);而病理诊断中胎盘位于前壁21例(33.87%),胎盘位于后壁20例(32.26%),胎盘分布广泛21例(33.87%)。超声检查中胎盘位于前壁、胎盘位于后壁及胎盘分布广泛所占比例与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产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临床通过分析孕妇的超声影像对其胎盘血管前置情况进行判断。
2019 Vol. 20 (6): 74- [摘要] ( 28 ) [HTML 1KB] [PDF 0KB] ( 227 )
76 宋艳君
风险管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骨科手术术后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风险管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不同部位医院感染率(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包括压疮、跌倒、拔管以及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不同部位医院感染包括手术切口、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及胃肠道感染)。结果观察组患者各种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但2组患者胃肠道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护理的应用能够提高骨科手术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并能够降低患者不同部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019 Vol. 20 (6): 76- [摘要] ( 16 ) [HTML 1KB] [PDF 0KB] ( 205 )
78 张倩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和咽喉、扁桃体充血,闭塞)消失时间、患儿家长疾病知识认知评分及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咳嗽、发热和咽喉、扁桃体充血及闭塞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周围环境卫生、生活规律、适宜性运动、常规性治疗方式、急性发作处理评分及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2019 Vol. 20 (6): 78- [摘要] ( 18 ) [HTML 1KB] [PDF 0KB] ( 225 )
81 胡亚平施丹丹庞明明
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异位妊娠患者术后疼痛及不良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异位妊娠患者术后疼痛和不良心理状况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76例行手术的异位妊娠患者,并严格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2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和疼痛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SAS、SDS以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SAS、SDS以及VA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6.32%(χ~2=5.21,P=0.02)。结论予术后异位妊娠患者一体化护理模式,其干预效果确切,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2019 Vol. 20 (6): 81- [摘要] ( 20 ) [HTML 1KB] [PDF 0KB] ( 226 )
84 黄夏萍黄洁琼
延续护理措施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遵医嘱行为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肺结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9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接受延续护理,2组均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2组护理3个月后遵医嘱行为的总遵从率及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心理、躯体及社会功能4个方面)评分。结果观察组总遵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44%比81.11%,χ~2=7.457、P=0.006);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心理、躯体及社会功能各个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肺结核患者,在对症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
2019 Vol. 20 (6): 84- [摘要] ( 42 ) [HTML 1KB] [PDF 0KB] ( 217 )
87 游欣灵邓莉杜哲明
宫颈癌放疗后致放射性肠炎的临床护理
目的总结宫颈癌经放疗后致放射性肠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鄱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放射性肠炎患者20例,保留灌肠后予以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肠镜前后护理、肛周皮肤护理、灌肠护理、出院宣教等,观察护理效果。结果保留灌肠后予以综合护理后20例患者腹泻、便血、黏液便及里急后重等症状明显改善或者消失,3个月后复查肠镜,内镜下所示肠道黏膜病变均好转,经随访1年,均无临床症状。结论宫颈癌放射治疗后导致放射性肠炎后通过高质量综合护理,可有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及满意度。
2019 Vol. 20 (6): 87- [摘要] ( 41 ) [HTML 1KB] [PDF 0KB] ( 240 )
89 吴少林程喜好叶高亮蔡天盼黄河浪吴磊
大学生化妆品不良反应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大学生化妆品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江西省宜春职业技术学院5个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民族、专业、年级、过敏史等;化妆品使用及不良反应、对不良反应发生认知度的情况。运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获取有效调查对象1522人,其中女性比例为62.35%。总体化妆品使用率为92.84%,其中女性化妆品使用率为95.57%,男性化妆品使用率为88.31%;大一、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化妆品使用率分别为91.89%、91.92%、93.88%,较好、中等及较差经济状况的学生化妆品使用率分别为94.96%、95.92%、79.93%;学前教育、会计、护理、旅游管理、艺术与设计各专业学生化妆品使用率分别为92.41%、94.85%、89.61%、91.84%、95.24%。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3%,不良反应类型中接触性皮炎发生率最高为8.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5.231,95%CI 1.802~11.411,P<0.05)、会计(OR=0.409,95%CI 0.578~0.945,P<0.05)、护理(OR=0.758,95%CI 0.533~0.845,P<0.05)、经济状况(OR=2.435,95%CI 1.738~3.458,P<0.05)、美容美发机构(OR=1.925,95%CI 1.074~3.451,P<0.05)、网络(OR=2.014,95%CI 1.165~3.513,P<0.05)、化妆品使用种类(OR=1.287,95%CI 1.042~1.589,P<0.05)、化妆品使用频率(OR=2.456,95%CI 1.074~5.618,P<0.05)及冬季(OR=1.024,95%CI 0.089~0.784,P<0.05)均为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论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化妆品使用率处于中高等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中等,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及学校的重视,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和监管力度,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降低化妆品不良反应发生率。
2019 Vol. 20 (6): 89- [摘要] ( 28 ) [HTML 1KB] [PDF 0KB] ( 247 )
94 黄盈敏
2018年广州市南沙区儿童粪便分离沙门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
目的了解广州市南沙区儿童粪便分离沙门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疾病防治和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从2018年1—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941例儿童送检粪便标本中分离沙门菌127株,分析检出沙门菌儿童的年龄及检出时间的分布特点、用沙门菌诊断血清检测其血清型分布,并用自动仪器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结果粪便检出沙门菌的儿童男女比例为1.4:1,年龄分布为16 d~10岁,年龄主要集中在0~3岁(90.6%),<1岁最多(48.0%),1~2岁其次(35.4%)。检出时间集中在6~10月(64.6%),8、9月最多。血清型主要为O4群。对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分别为47.2%和59.1%,三四代头孢菌素的敏感率为84%~92.1%,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性分别为92.9%、86.6%、72.4%,未发现有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耐药菌。结论本地区沙门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敏感性较低,对三四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敏感性较高。临床要根据药物敏感性结果和疗效调整用药。
2019 Vol. 20 (6): 94- [摘要] ( 32 ) [HTML 1KB] [PDF 0KB] ( 191 )
97 陶莹邓见键吴辉汪丽霞唐芬芬缪新新
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研究现状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一种新型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该手术具有强化椎体、稳定骨折及缓解疼痛、创伤小等优点。但PVP需要通过经皮穿刺向病椎注入骨水泥,而手术可能会伴发因骨水泥注入导致的并发症,尤其是骨水泥椎间盘渗漏。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可导致椎间盘退变加速,邻近椎体骨折率增加,甚至二次手术等不良后果。为提高人们对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相关问题的认识,文章就PVP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2019 Vol. 20 (6): 97- [摘要] ( 46 ) [HTML 1KB] [PDF 0KB] ( 185 )
102 孙小兰钟建民
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以进行性对称性四肢瘫痪、反射消失或减退为特点的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该病病因不明,可能与空肠弯曲菌等肠道、呼吸道病原相关。分子模拟是GBS的主要发病机制,即由于神经类似结构的病原入侵机体,产生抗神经节苷脂的抗体,从而导致交叉反应。GBS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点、脑脊液和神经电生理特征。GBS的治疗,应尽早使用血浆置换和(或)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部分难治性GBS可试用新型补体抑制剂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但其疗效尚待临床试验证实。文章就儿童GBS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2019 Vol. 20 (6): 102- [摘要] ( 73 ) [HTML 1KB] [PDF 0KB] ( 192 )
实用临床医学
 

编辑部公告

 
· 通知——《实用临床医学》自2021年始由月刊变更为双月刊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实用临床医学》2014年栏目调整公告
· 《实用临床医学》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实用临床医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