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医学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实用临床医学
 
2019年 20卷 5期
刊出日期:2019-05-28

临床妇产科
   
临床妇产科
1 郑颖王柳林德洪陈漠水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br#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47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n=75)和对照组(n=72)。对照组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和比索洛尔,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及全血黏度低切等),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血清学指标[血清钠肽N端脑钠肽前体(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并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较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2组较治疗前LVEF明显提高(P<0.05),LVESV和LVEDV明显下降(P<0.05),血清hs-CRP、Pro-BNP水平明显下降(P<0.01),VEGF水平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心功能、血清学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3%比76.4%,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情况,降低血液黏度,增强心肌收缩力,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2019 Vol. 20 (5): 1- [摘要] ( 87 ) [HTML 1KB] [PDF 0KB] ( 189 )
6 夏露花宗平王新华董占飞崇乐秦永德
EGFR、VEGF和nm2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nm2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间外科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标本(研究组)180例和健康体检者的正常肺组织标本(对照组)53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组织标本,分析EGFR、VEGF和nm23的表达,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研究组EGFR、VEGF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nm23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肿瘤分期为Ⅰ—Ⅱ期EGFR阳性表达率均低于腺癌、肿瘤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转移的EGFR、VEGF、nm23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SCLC组织中EGFR表达与VEGF表达、VEGF表达与nm23表达均无明显的相关性(r=-0.183,P>0.05;r=-0.137,P>0.05),但EGFR表达与nm23表达呈负相关(r=-0.267,P<0.05)。结论对NSCLC的EGFR、VEGF和nm23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临床确诊肿瘤病变程度,为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2019 Vol. 20 (5): 6- [摘要] ( 32 ) [HTML 1KB] [PDF 0KB] ( 203 )
10 程卓张光平陈启驰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杓型/非杓型高血压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杓型/非杓型高血压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86名受试者按照血压状态分为3组:对照组70例,均为血压正常者;杓型高血压组(杓型组)102例,白天收缩压在夜间减少程度≥10%者;非杓型高血压组(非杓型组)114例,白天收缩压在夜间减少程度<10%者。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受试者24 h动态血压,收集血液样品测量RDW并通过自动血液学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比较3组血压、RDW水平和动态血压参数,分析高血压患者RDW值与夜间血压下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杓型组和非杓型组间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患者的RDW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杓型组相比,非杓型组的RDW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杓型组相比,非杓型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和24 h动脉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杓型组相比,非杓型组白天收缩压、白天舒张压、白天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杓型组相比,非杓型组的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夜间动脉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杓型组RDW值与夜间收缩压呈负相关(r=-0.199,P=0.027),非杓型组RDW值与夜间舒张压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关系(r=-0.079,P=0.383)。结论与杓型组和对照组相比较,RDW与非杓型组具有更强的相关关系,RDW或可作为非杓型高血压状态的监测指标。。
2019 Vol. 20 (5): 10- [摘要] ( 29 ) [HTML 1KB] [PDF 0KB] ( 231 )
14 杨柳张金坤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胰腺癌导致的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估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胰腺癌导致的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2014—2017年收治的30例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实行ERCP引流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 30例患者ERCP引流治疗成功28例,内镜下治疗成功率为93.3%(28/30)。28例ERCP引流成功患者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9%(26/28)。术后1周TBIL、DBIL、AKP、γ-GT水平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无消化道大出血、胃肠道穿孔等严重致死性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2例患者出现支架内梗阻,再次行ERCP放置支架;至随访结束,28例ERCP引流成功患者术后生存期46~824 d,中位生存期187 d。结论 ERCP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持久引流胆汁的优点;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9 Vol. 20 (5): 14- [摘要] ( 46 ) [HTML 1KB] [PDF 0KB] ( 217 )
17 章颖妹杨程垠
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AE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N-末端脑纳肽前体(NT-proBN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6例AECOPD患者按病情进展程度分为3组:A组30例为AECOPD患者、B组28例为AECOPD合并肺心病代偿期患者、C组28例为AECOPD合并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分别检测3组患者血NT-proBNP水平、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动脉压(PAP)及住院时间。结果 A、B、C组NT-proBNP浓度依次逐渐升高,且C组与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 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的浓度与PAP、住院时间呈正相关(r=0.816、0.471,均P<0.01),与PaO2呈负相关(r=-0.544,P<0.01)。结论血NT-proBNP水平可用于早期评估AE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等情况,并有助于为治疗AECOPD合并肺心病提供客观依据。
2019 Vol. 20 (5): 17- [摘要] ( 30 ) [HTML 1KB] [PDF 0KB] ( 169 )
20 孙楠楠
中药结合穴位埋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颈椎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究中药结合穴位埋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颈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药(葛根汤)结合穴位埋线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颈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颈痛量表(NPQ)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VAS、N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VAS、NPQ评分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给予中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2019 Vol. 20 (5): 20- [摘要] ( 24 ) [HTML 1KB] [PDF 0KB] ( 182 )
22 向平赖晓阳武涛涛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垂体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正>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以基础代谢率低为主要表现,因其循环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负反馈致垂体细胞增生,影像学不易与垂体瘤相区分,故极易误诊为垂体瘤[1]、高泌乳素血症等疾病。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曾收治1例,现将其诊治经过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因视力下降1年于2018年6月收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患者入院前2年曾行卵巢囊肿切除术,术后泌乳素达91.36 ng·mL-1,至当地医院行垂体MRI检查,提示
2019 Vol. 20 (5): 22- [摘要] ( 57 ) [HTML 1KB] [PDF 0KB] ( 226 )
24 郭长春袁静李涵薇侯杰
七氟烷与丙泊酚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对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比较
目的比较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七氟烷与丙泊酚对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0例胸科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与七氟烷组,每组100例,术中均行单肺通气。2组患者麻醉诱导相同,麻醉维持时丙泊酚组静脉泵入丙泊酚,七氟烷组吸入七氟烷。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后0.5 h (T2)和手术结束时(T3)肺功能指标[包括潮气量(VT)、气道均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动态肺顺应性(Cydn)]、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氧化应激因子[包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2组VT和Cydn均在T2时降低,T3时增高,但均显著低于T1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peak与Pmean均在T2时增高,T3时降低,但均显著高于T1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肺功能指标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1—T3时IL-6与IL-10水平均较T0时明显增高,其中T2、T3时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丙泊酚组IL-6水平显著低于七氟烷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七氟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1—T3时MDA水平较T0明显增高,SOD水平明显降低,其中T2、T3时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丙泊酚组SDO水平显著高于七氟烷组,MDA水平显著低于七氟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对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优于七氟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肺损伤保护作用。
2019 Vol. 20 (5): 24- [摘要] ( 41 ) [HTML 1KB] [PDF 0KB] ( 182 )
29 张雷
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与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并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比较
目的对比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与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并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并抽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2组手术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及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情况(包括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并抽剥术相比,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进而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
2019 Vol. 20 (5): 29- [摘要] ( 27 ) [HTML 1KB] [PDF 0KB] ( 201 )
31 崔银江
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对老年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对老年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在关节镜下行微创手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康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至术后6个月,应用-后足评分系统对2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82%比22.73%,χ~2=4.423,P=0.036);研究组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5.45%比81.82%,χ~2=4.062,P=0.044)。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可促进老年性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利于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
2019 Vol. 20 (5): 31- [摘要] ( 35 ) [HTML 1KB] [PDF 0KB] ( 187 )
34 谷培利张俊杰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在围术期采取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围术期采取ERAS理念下营养支持。观察2组干预前、干预后血清白蛋白(ALB)、纤维连接蛋白(FN)、前白蛋白(PA)水平的变化,临床指征(包括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体质量下降)、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血清ALB、FN、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体质量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术期ERAS理念下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胃癌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康复进程,改善预后。
2019 Vol. 20 (5): 34- [摘要] ( 17 ) [HTML 1KB] [PDF 0KB] ( 202 )
36 胡茜莹李桂梅李华维
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治疗妇科良性疾病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11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有手术指征的妇科良性疾病患者140例,其中肌瘤或腺肌瘤31例,卵巢囊肿53例,异位妊娠56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伤口疼痛程度及患者对瘢痕恢复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但伤口疼痛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患者对瘢痕恢复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与传统腹腔镜相比,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减轻患者术后腹部伤口疼痛及改善瘢痕美观方面具有更大优势。
2019 Vol. 20 (5): 36- [摘要] ( 50 ) [HTML 1KB] [PDF 0KB] ( 187 )
39 柳书勤殷敏敏
醋酸甲地孕酮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
目的探究醋酸甲地孕酮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39)。对照组给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醋酸甲地孕酮、宫腔镜电切术联合治疗。对比2组疗效,发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年复发率、转移率及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125(CA125)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缓解率为84.62%,较对照组的64.10%高(P<0.05);观察组发热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复发率、转移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醋酸甲地孕酮、宫腔镜电切术联合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可缩短发热时间,促进术后恢复,改善预后,降低复发率、转移率,提高生活质量。
2019 Vol. 20 (5): 39- [摘要] ( 51 ) [HTML 1KB] [PDF 0KB] ( 203 )
41 王旭龙
药浴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粗大运动障碍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药浴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粗大运动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小儿脑瘫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38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浴联合推拿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GMFM-88评分、Barthel(BI)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发育商(DQ)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GMFM-88评分中A、B、C、D、E区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改良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动作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D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药浴联合推拿治疗可有效提高小儿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神经功能。
2019 Vol. 20 (5): 41- [摘要] ( 44 ) [HTML 1KB] [PDF 0KB] ( 174 )
44 陈芬郭凌燕李羽陈林林
VEGF-A、VEGF-C在口腔疣状癌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基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和口腔疣状癌(OVC)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比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OSCC和OVC中的表达。方法收集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5—2013年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口腔疣状癌26例(OVC组)、口腔鳞状细胞癌21例(OSCC组)组织标本以及6例正常口腔黏膜(对照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A和VEGF-C在3组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OSCC组VEGF-A、VEGF-C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OVC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VEGF-A、VEGF-C的表达明显高于口腔疣状癌,可能是导致两者临床生物学行为特征不同的因素之一。
2019 Vol. 20 (5): 44- [摘要] ( 20 ) [HTML 1KB] [PDF 0KB] ( 220 )
48 彭小维殷小龙杨洋邓燕于春红廖瑜俊
高度远视性弱视患者弱视治疗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度远视性弱视治疗前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方法对68例(136眼)高度远视性弱视患者行常规弱视治疗,采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成像仪于治疗前与治疗后3、6、12、24个月对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进行扫描,比较治疗前后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68例(136眼)高度远视性弱视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治疗后3、6、12、24个月均较治疗前减少,其中治疗后3、6、1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4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治疗后3、6、12、24个月均较治疗前减少,其中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12、24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度远视性弱视患者通过弱视治疗后,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变薄。
2019 Vol. 20 (5): 48- [摘要] ( 33 ) [HTML 1KB] [PDF 0KB] ( 200 )
50 杨毓雯杜微云张辉潘雨薇左伟敏柳建华
超声、D-二聚体在外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D-二聚体检测在外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住院患者106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依据超声检测结果将106例患者分为下肢DVT组(n=53)和下肢无DVT组(n=53);均行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依据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将106例患者分为4组:A组(<0.5 mg·L-1,24例)、B组(≥0.5 mg·L-1~≤5 mg·L-1,27例)、C组(>5 mg·L-1~≤10 mg·L-1,29例)和D组(>10 mg·L-1,26例)。观察A、B、C、D 4组DVT超声检出率,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DVT超声检出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观察下肢DVT组受累血管分布情况。结果下肢DVT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下肢无DV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 4组DVT的超声检出率依次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DVT的超声检出率呈正相关(r=0.59,P<0.01)。DVT好发于膝下深静脉(37/53,69.81%),常累及小腿肌间静脉(35/53,66.04%)。结论超声检查、D-二聚体检测可为外科住院患者下肢DVT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019 Vol. 20 (5): 50- [摘要] ( 49 ) [HTML 1KB] [PDF 0KB] ( 206 )
54 张丽丽陈业媛王华菊陈莉
高频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对冈上肌腱撕裂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RI)对冈上肌腱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靖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冈上肌腱撕裂患者69例,均行高频超声及MRI检查,以关节镜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结果 69例患者中,经关节镜或手术诊断冈上肌腱撕裂阳性60例(86.96%),其中完全性撕裂23例,部分性撕裂37例,阴性9例(13.04%)。阳性患者中,高频超声诊断冈上肌腱撕裂54例,其中诊断为完全性撕裂22例,部分性撕裂32例。MRI诊断冈上肌腱撕裂56例,其中诊断为完全性撕裂23例,部分性撕裂33例。高频超声对冈上肌腱撕裂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0%(54/60)、77.8%(7/9)、88.4%(61/69),MRI对冈上肌腱撕裂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3%(56/60)、88.9%(8/9)、92.8%(64/69)。高频超声对冈上肌腱撕裂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与MRI对冈上肌腱撕裂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高频超声因其具有简单快捷、价格低,且能够实时动态观察等优点,可作为冈上肌腱撕裂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对完全性撕裂诊断价值尤为显著。
2019 Vol. 20 (5): 54- [摘要] ( 25 ) [HTML 1KB] [PDF 0KB] ( 194 )
58 杨永涛王青陈玥如侯梦
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MRCP与DWI检查的图像分析及联合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的图像分析及联合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67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MRCP、DWI检查。统计对比MRCP、DWI单项及联合诊断符合率,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MRCP、DWI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5.21%,高于MRCP(86.83%)、DWI(88.62%)单项诊断(均P<0.05)。结论 MRCP联合DWI可提高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符合率,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信息。
2019 Vol. 20 (5): 58- [摘要] ( 40 ) [HTML 1KB] [PDF 0KB] ( 196 )
61 姜社甜
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体检发现的女性乳腺结节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价值及乳腺良恶性结节特征。结果 350例患者有443个结节,其中恶性结节122个(27.54%),良性结节321个(72.46%);超声造影诊断乳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86.89%、特异度为85.05%、准确度为85.56%;恶性结节向心性、增强强度高、灌注缺损、增强范围扩大、蟹足征、滋养血管比例均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超声造影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有一定价值,可有效区分良恶性结节特征。
2019 Vol. 20 (5): 61- [摘要] ( 31 ) [HTML 1KB] [PDF 0KB] ( 186 )
63 王文莉
循证护理对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术中血压、心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术中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将62例无痛胃镜下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 2组术前的血压及心率差异不大;术中2组的血压及心率均较术前上升,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中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能避免患者因血压和心率过高、过快而影响手术的进行。
2019 Vol. 20 (5): 63- [摘要] ( 33 ) [HTML 1KB] [PDF 0KB] ( 182 )
66 吴艳
快速康复护理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微创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微创术后快速康复护理的方法,以提高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在静脉全身麻醉下接受闭合穿针石膏外固定的微创手术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共71例。按其入院时间顺序编号,单号为观察组(n=36),双号为对照组(n=35)。对照组予常规微创术后护理,观察组予快速康复护理。比较2组住院时间,观察针孔感染、患部疼痛缓解、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调查家属及患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1.5±1.6)、(13.6±2.5)d,针孔感染率分别为5.56%、22.86%,第7天疼痛评分(NRS)分别为(3.54±0.71)、(4.72±0.92)分,3个月后关节功能优秀率分别为75.00%、51.43%,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5±3.7)分、(90.32±4.2)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微创术后行快速康复护理能减低针孔感染、缓解疼痛及提高肘关节功能,还能够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2019 Vol. 20 (5): 66- [摘要] ( 31 ) [HTML 1KB] [PDF 0KB] ( 189 )
69 张宁
集束化护理对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30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颅脑损伤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干预后血栓发生情况(包括下肢肿胀疼痛DVT及肺栓塞发生率)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FMA运动量表评分)。结果 2组下肢肿胀疼痛、下肢DVT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肺栓塞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下肢DVT、下肢肿胀疼痛的发生风险,利于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2019 Vol. 20 (5): 69- [摘要] ( 29 ) [HTML 1KB] [PDF 0KB] ( 185 )
71 谢丽娟王静胡庆兰郑园华
综合护理宣教对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宣教对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宣教。观察2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腹膜炎发生率及腹膜炎发生原因(操作不规范、短管过时未换、肠道感染、其他因素)的比例。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0%比24.0%,P<0.05),观察组操作不规范、短管过时未换、肠道感染、其他因素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CAPD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宣教,不仅能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而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9 Vol. 20 (5): 71- [摘要] ( 22 ) [HTML 1KB] [PDF 0KB] ( 220 )
73 王艳慧
以正念减压疗法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以正念减压疗法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肺癌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以正念减压疗法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护理前后癌因性疲乏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2组护理前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癌因性疲乏评分较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肺癌患者实施以正念减压疗法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癌因性疲乏程度,利于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促进治疗进程的推进。
2019 Vol. 20 (5): 73- [摘要] ( 25 ) [HTML 1KB] [PDF 0KB] ( 178 )
76 娄春燕
“3H”优质护理理念在重症肺炎患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3H"优质护理理念在重症肺炎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98例重症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3H"优质护理理念实施护理,比较2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气促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气促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35±1.13)d、(5.03±1.65)d、(3.46±1.13)d、(10.01±3.2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54±1.68)d、(7.85±2.27)d、(5.87±1.56)d和(14.54±4.19)d(均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1%(P<0.01)。结论在重症肺炎患儿护理中应用"3H"优质护理理念可有效缩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出院。
2019 Vol. 20 (5): 76- [摘要] ( 14 ) [HTML 1KB] [PDF 0KB] ( 175 )
76 赵媛媛杨小辉顾洁钮美娥
缓解期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肌力水平与疲乏、体力活动的关系
目的探讨缓解期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肌力水平与疲乏、体力活动的关系。方法选取缓解期炎症性肠病患者40例,其中克罗恩病(CD)27例和溃疡性结肠炎(UC)13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使用WCS-100型电子握力计进行握力测试;采用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与训练系统进行等速肌力测试,采集患者的下肢肌力参数,其速度设置为60°·s-1和180°·s-1;采用多维疲乏量表(MFI-20)评估患者的疲乏程度;采用国际体力活动水平问卷(IPAQ)评估患者体力活动状况。结果外周肌力与疲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屈肌疲劳指数与疲乏总分、精神性疲乏、动力下降呈正相关(r=0.385~0.413,均P<0.05);伸肌疲劳指数与生理性疲乏呈正相关(r=0.367,P<0.05);握力与疲乏得分无关(均P>0.05)。外周肌力与体力活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总体力活动水平、工作、家务园艺相关体力活动水平与握力、下肢等速肌力参数均无关(均P>0.05),中等强度以上休闲相关体力活动与屈伸相对峰力矩、屈伸总功呈正相关(r=0.380~0.504,均P<0.05),与屈伸疲劳指数呈负相关(r=-0.439~-0.612,均P<0.05)。结论下肢等速肌力与疲乏、中等强度以上休闲相关体力活动有关,未来研究可考虑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锻炼,并将下肢肌力训练纳入运动康复训练计划中,以明确其对疲乏、肌力的影响。
2019 Vol. 20 (5): 76- [摘要] ( 27 ) [HTML 1KB] [PDF 0KB] ( 201 )
84 程飞刘瑞杰涂昌兰军郭灼林
PCI术后急性肾损伤实施CRRT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合并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实施持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07例PCI术后合并急性肾损伤实施CRRT患者在1周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与焦虑和抑郁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07例患者中有焦虑抑郁状态者75例,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合并高血压病或糖尿病、高心功能分级、吸烟、性格内向及文化水平低均对SAS、SDS的评分有显著性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性格内向是CI-AKI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CI术后合并急性肾损伤实施CRRT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或/和糖尿病、高心功能分级、吸烟、性格内向、文化水平低者更易产生术后焦虑抑郁状态,吸烟、糖尿病、性格内向是影响CI-AKI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医师应对这些类型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予以特别重视。
2019 Vol. 20 (5): 84- [摘要] ( 25 ) [HTML 1KB] [PDF 0KB] ( 195 )
87 骆佳佳李冬英朱菱胡燕胡晓莹
早期目标导向活动应用于ICU获得性衰弱的研究进展
ICU获得性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ICU-AW)是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在国内外重症医学领域越来越受关注。采取早期目标导向活动(early goal-directed mobilization,EGDM)对于改善ICU-AW患者的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ICU-AW的危害、危险因素、早期识别方法和EGDM的方式、安全保障及其意义,明确了EGDM应用于ICU-AW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出组建多学科医护人员团队,配备充足的医疗卫生资源,加强护士的依从性等问题还有待解决。国内针对ICU-AW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且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今后可考虑对ICU-AW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和干预方法,以及有效护理管理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2019 Vol. 20 (5): 87- [摘要] ( 16 ) [HTML 1KB] [PDF 0KB] ( 192 )
92 唐红娟熊重祥邹和群
IgA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IgA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主要病因之一,20%~40%的IgA肾病患者在确诊20年内进展至ESRD。因此,探索促进IgA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提高评估疾病进展情况和预测疾病预后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综述从IgA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免疫-补体机制、氧化应激-炎症因子以及microRNA-易感基因方面概括近年来研究的促进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
2019 Vol. 20 (5): 92- [摘要] ( 48 ) [HTML 1KB] [PDF 0KB] ( 178 )
97 肖山秀王健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研究进展
<正>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包括胰管或胆管的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患引起的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伴或不伴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周围循环障碍征象。ANVUGIB年发病率为(19.4~57.0)/10万,发病后7 d内再出血率为13.9%,病死率为8.6%[1]。近年来,随着各学科的快速发展,ANVUGIB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本
2019 Vol. 20 (5): 97- [摘要] ( 34 ) [HTML 1KB] [PDF 0KB] ( 207 )
103 许云云李凌汪利群黄佳
HPV不同亚型及多重亚型持续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现状
<正>宫颈癌是全球女性中第四大常见癌症,2012年全球共有约266 000人死于宫颈癌,占所有女性癌症死亡人数的7.5%[1]。由于宫颈癌筛查在中国尚未普遍实施,宫颈癌发病率仍然较高[2]。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占11.9%,死亡率为11.1%[1],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3]。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由癌前病变逐渐转变为癌的连续病理过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主要致病因子[4],HPV持续感
2019 Vol. 20 (5): 103- [摘要] ( 33 ) [HTML 1KB] [PDF 0KB] ( 189 )
实用临床医学
 

编辑部公告

 
· 通知——《实用临床医学》自2021年始由月刊变更为双月刊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实用临床医学》2014年栏目调整公告
· 《实用临床医学》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实用临床医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