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医学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 17卷 05期
刊出日期:2016-05-28

临床妇产科
   
临床妇产科
1 曾文双; 林志坚; 张季声
阿司匹林抵抗与脑梗死急性期梗死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与急性期梗死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对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第1天行头颅MRI检查,并予阿司匹林300mg负荷剂量口服,服药3h后采用全血阻抗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根据检测结果将92例患者分为AR组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7d后复查头颅MRI。对2组脑梗死急性期梗死进展的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急性期梗死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AR组31例(33.7%),AS组61例(66.3%)。AR组NIHSS评分、急性期梗死进展发生率明显高于AS组[7.0(9.0)比5.0(6.0),P=0.041;32.3%比18.0%,P=0.026]。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示:AR(OR3.082,95%CI1.072~8.954,P=0.028)、NIHSS评分(OR1.212,95%CI 1.014~1.435,P=0.032)及年龄(OR1.049,95%CI1.003~1.102,P=0.035)是急性期脑梗死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R作为脑梗死急性期梗死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判断和二级预防策略的选择上具有重要价值。
2016 Vol. 17 (05): 1- [摘要] ( 85 ) [HTML KB] [PDF 0KB] ( 30 )
4 饶思友; 邓琼; 周芸; 曹先伟; 余奇; 徐珍; 唐素琴
手套外速干手消毒效果评价
目的比较采血操作时手套外表消毒与不戴手套直接手部消毒的效果,为提高手卫生依从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进行采血操作的护士896人次,对不同病人连续进行采血,研究组采血前用速干手消毒液3M以六步洗手法对手套外表进行消毒处理(544人次),监测其手套外表的菌落数。对照组未戴手套用速干手消毒液以六步洗手法进行手部消毒处理(352人次),监测其手的菌落数。连续操作前及采血操作1h后对2组进行采样。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标本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23%比91.48%、χ~2=2.39,P=0.12);且组内操作前后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2.65%比96.59%、χ~2=3.04,P=0.08;89.34%比92.05%、χ~2=0.903,P=0.34)。结论采血操作时手套外表消毒与不戴手套直接手部消毒后的效果相当,手套外表消毒能够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2016 Vol. 17 (05): 4- [摘要] ( 101 ) [HTML KB] [PDF 0KB] ( 14 )
6 周徐洲; 黄宝荣; 肖辉亮
维甲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炎症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甲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维甲酸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患者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6min步行距离(6MWD)及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FEV1/FVC%、6MW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49±0.42)L比(2.31±0.30)L,(1.97±0.32)L比(1.51±0.22)L,(83.24±12.11)%比(75.14±10.54)%,(364.8±34.5)m比(308.7±31.0)m,P<0.05或P<0.01]。研究组患者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28.4±12.5)ng·L-1比(154.8±14.8)ng·L-1,(21.5±6.8)μg·mL-1比(33.9±5.9)μg·mL-1,(511.7±83.0)ng·L-1比(785.4±76.8)ng·L-1,均P<0.01]。结论维甲酸对COPD的治疗可降低患者炎症水平,提高肺功能。
2016 Vol. 17 (05): 6- [摘要] ( 97 ) [HTML KB] [PDF 0KB] ( 27 )
9 熊晓清; 冉建民; 劳干诚; 刘薇
补液疗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液体平衡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液疗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液体平衡的影响。方法将72例DKA患者按是否出现多尿分为多尿组(PU组,n=18)及非多尿组(NPU组,n=54)。记录2组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2组在治疗初期、治疗后期静脉及胃肠补液量、DKA纠正前后的电解质变化。结果 PU组的年龄及病程显著低于NPU组(P<0.05),2组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U组在治疗初期、治疗后期的胃肠补液量较NPU组明显增多(P<0.01)。PU组的血钠水平在DKA纠正后更低(P<0.05)。结论在补液治疗DKA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尿量,根据失水和血钠情况及时调整补液的种类及补液量。
2016 Vol. 17 (05): 9- [摘要] ( 124 ) [HTML KB] [PDF 0KB] ( 15 )
12 余纳; 蔡小燕; 林小军; 叶静华
双歧杆菌联合甲氨蝶呤、羟氯喹治疗对RA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病情活动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甲氨蝶呤、羟氯喹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及病情活动性的影响。方法将64例RA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均给予甲氨蝶呤、羟氯喹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双歧杆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及病情活动性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TNF-α、IL-6水平及病情活动性评分均有所下降,血清IL-10水平相对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TNF-α、IL-6水平及病情活动性评分均明显降低,血清IL-10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双歧杆菌联合甲氨蝶呤、羟氯喹治疗RA可明显降低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能够显著缓解RA病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RA方案。
2016 Vol. 17 (05): 12- [摘要] ( 84 ) [HTML KB] [PDF 0KB] ( 50 )
15 周洪; 李秋根
COPD患者BODE指数与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中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7、IL-8、LTB4)水平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研究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BODE和GOLD分级,分析BODE与GOLD之间的相关性。测定各组COPD患者及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7、IL-8和LTB4的水平,分析BODE指数与外周血中TNF-α、IL-17、IL-8和LTB4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的BODE指数分级与GOLD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81,P=0.000 1)。COPD各组患者外周血血浆中TNF-α、IL-17、IL-8和LTB4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随着BODE分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TNF-α、IL-17、IL-8及LTB4水平与BODE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883、0.756、0.774、0.933,均P<0.01)。结论对TNF-α、IL-17、IL-8、LTB4细胞因子的检测有助于COPD病情判断和指导治疗。
2016 Vol. 17 (05): 15- [摘要] ( 117 ) [HTML KB] [PDF 0KB] ( 67 )
18 陈高振; 周志莲; 韦兴龙; 廖钢; 陈家前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疗程1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PaO2、PaCO2)以及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00%比76.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FEV1与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
2016 Vol. 17 (05): 18- [摘要] ( 151 ) [HTML KB] [PDF 0KB] ( 39 )
21 吴波
门冬氨酸鸟氨酸、醒脑静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醒脑静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肝性脑病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采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精氨酸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谷氨酸钠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d后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氨、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氨水平及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d后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7d后血清氨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醒脑静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有较好的疗效,可以降低血氨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但不能改善肝、肾功能。
2016 Vol. 17 (05): 21- [摘要] ( 123 ) [HTML KB] [PDF 0KB] ( 32 )
23 王海波; 赖伟荣; 陈长江
帕瑞昔布钠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效果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行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手术的全身麻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帕瑞昔布钠联合右美托咪定组(PD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20例。3组均行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5min PD组静脉注射1mg·kg-1帕瑞昔布钠,微量泵输注0.5μg·kg-1右美托咪定20mL;D组微量泵输注0.5μg·kg-1右美托咪定20mL;C组微量泵输注生理盐水20mL。记录基础状态(T0),拔管前1min(T1),拔管时(T2),拔管后1min(T3)、5min(T4)、15min(T5)、30min(T6)及60min(T7)时MAP、HR、SpO2,并进行儿童麻醉后躁动评分(PAED)、Ramsay镇静评分、改良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m-CHEOPS)。记录拔管前后咳嗽、躁动例数及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3组MAP、HR T0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C组均高于D组、DP组,D组高于D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ED评分T4—T6时点C组高于PD组、D组,D组高于D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T4—T7时点C组低于DP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HEOPS评分T4—T7时点C组高于DP组、D组,D组高于D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发生率C组高于DP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发生率C组高于DP组和D组,D组高于D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右美托咪定能降低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手术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咳嗽发生率,血流动力学平稳而且不延长拔管、苏醒时间。
2016 Vol. 17 (05): 23- [摘要] ( 136 ) [HTML KB] [PDF 0KB] ( 53 )
27 任浩棠; 李瑞平; 王毅钓
胰腺癌并糖尿病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研究
目的研究胰腺癌并糖尿病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糖代谢对其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5年5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46例胰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117例为观察组,无糖尿病患者129例为对照组,分析2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糖代谢的情况。结果术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观察组胰漏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癌并糖尿病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血糖水平可得到改善,并可降低胰漏的发生率。
2016 Vol. 17 (05): 27- [摘要] ( 118 ) [HTML KB] [PDF 0KB] ( 38 )
30 谢淑芬; 张曙; 郭建恩; 曾淳; 黄文峰; 周桂兰; 谢海辉
依达拉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清MMP-9和S-100β蛋白质量浓度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对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S-100β蛋白质量浓度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将80例65~93岁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依达拉奉组(E组,n=40)和对照组(C组,n=40)。2组均采用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E组于术前30min静脉注射依达拉奉60m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24h及术后6、24、48和72h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MMP-9及S-100β蛋白质量浓度。结果 2组患者术后各时点血清MMP-9与S-100β蛋白质量浓度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而E组术后各时点血清MMP-9与S-100β蛋白质量浓度均较C组明显降低(P<0.05)。2组术后6、24、48h MMSE评分均较术前24h显著降低(P<0.05),E组术后6、24、48h 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组POCD发生率较C组显著降低(15.0%比27.5%,P<0.05)。结论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清MMP-9及S-100β蛋白质量浓度升高;依达拉奉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MMP-9及S-100β蛋白质量浓度,并减轻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损害。
2016 Vol. 17 (05): 30- [摘要] ( 112 ) [HTML KB] [PDF 0KB] ( 58 )
33 唐志国
传统外剥内扎术和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传统外剥内扎术和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者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普外科就诊治疗的混合痔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就2组混合痔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与术后疼痛程度控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外剥内扎术,缩短了治疗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2016 Vol. 17 (05): 33- [摘要] ( 111 ) [HTML KB] [PDF 0KB] ( 26 )
35 刘毅; 卢秋良; 胡亦蓉; 吕玉良; 王智彪
食管癌颈部三角吻合术40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三角吻合术在食管癌患者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三角吻合组(40例)采取颈部三角吻合术行食管胃吻合;管状吻合组(60例)采用传统管状吻合。对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肺梗死等),心血管并发症(房颤、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2组吻合时间,围术期心血管、肺部并发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吻合口瘘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加强颈部换药及支持治疗后瘘口愈合。三角吻合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2.5%,管状吻合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采用三角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并且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状吻合术。
2016 Vol. 17 (05): 35- [摘要] ( 83 ) [HTML KB] [PDF 0KB] ( 10 )
38 宋晓燕; 陈清蓉; 黎珊珊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与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欣母沛)与子宫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所致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行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在常规处理后子宫仍未收缩且有大量活动性出血时,欣母沛组给予欣母沛250μg子宫体注射,间隔15~30min可重复使用;B-Lynch组采取子宫B-Lynch缝合术止血。对2组疗效、止血时间、产后出血量及子宫复旧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欣母沛组有效率为100.0%,止血时间为(39.6±7.2)min,产后出血量为(1 065.1±12.7)mL;B-Lynch组有效率为80.0%,止血时间为(67.3±15.7)min,产后出血量为(1 334.5±13.6)mL。欣母沛组患者有效率高于B-Lynch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B-Lynch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B-Lynch组(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2个月,欣母沛组子宫均恢复良好,B-Lynch组3例患者子宫复旧不良。结论欣母沛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缩短止血时间及减少出血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当术中发现出血倾向尽早使用该药疗效更好。
2016 Vol. 17 (05): 38- [摘要] ( 135 ) [HTML KB] [PDF 0KB] ( 57 )
41 樊芬莲; 卢玉山; 陶一蕾; 张中
宫颈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早期病变的诊断
目的比较宫颈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98例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对其行宫颈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以宫颈组织活检结果为标准对上述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宫颈脱落细胞DNA异倍体细胞检出率为23.31%,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15.92%,前者阳性率高于后者(P<0.05);DNA定量分析对宫颈病变敏感度为80.98%、特异性为51.64%,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病变的敏感度为69.33%、特异性为62.39%。结论宫颈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对宫颈疾病的筛查准确性更高,可有效避免漏诊的发生,与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检查后,可提高临床检出率和准确性。
2016 Vol. 17 (05): 41- [摘要] ( 139 ) [HTML KB] [PDF 0KB] ( 33 )
43 吕淑莲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对肥胖、非胰岛素抵抗PCOS患者瘦素、雄激素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对肥胖、非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瘦素、雄激素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对79例肥胖、非胰岛素PCOS患者采用达英35治疗3个疗程(1个疗程为21d),测定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的体质指数(BMI)、卵巢体积、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以及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BMI下降、卵巢体积显著缩小,LH、LH/FSH、T及Leptin均显著降低,FSH显著升高(均P<0.05);FIN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英35在明显改善肥胖,非胰岛素抵抗PCOS患者的BMI、卵巢体积以及雄激素水平同时,并未对胰岛素敏感性产生影响。
2016 Vol. 17 (05): 43- [摘要] ( 93 ) [HTML KB] [PDF 0KB] ( 29 )
45 陈芳芳
子痫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对胎盘功能与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对胎盘功能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75例子痫前期患者(观察组)及8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进行三维彩超检查,检测胎儿子宫动脉及脐动脉收缩时的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的流速值,观察血流速度的峰谷比(S/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组胎盘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及凋亡促进因子Caspase-3。对2组新生儿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记录围产儿的预后(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子宫动脉及脐动脉的S/D、PI、RI及Caspase-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urviv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过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适时终止妊娠,可改善围产儿预后。
2016 Vol. 17 (05): 45- [摘要] ( 109 ) [HTML KB] [PDF 0KB] ( 20 )
47 史耀勋
馥感啉口服液佐治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上呼吸道感染
目的观察馥感啉口服液佐治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108例PNS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馥感啉口服液,治疗3d后比较2组患儿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发热、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9%比75.93%,P<0.05)。结论馥感啉口服液佐治儿童PNS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
2016 Vol. 17 (05): 47- [摘要] ( 135 ) [HTML KB] [PDF 0KB] ( 55 )
50 曾丽娥; 郑敬阳; 林印涛; 林春燕; 苏丽端; 王慧芳
降钙素原在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鉴别婴幼儿肺炎病原体及指导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48例婴幼儿急性肺炎患儿,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PCT(PCT>0.5ng·mL-1为阳性),采用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CRP(CRP>5mg·L-1为阳性),采用流式细胞学及Perox(过氧化物酶染色)及Baso基本原理检测血常规(WBC正常值为512×109 L-1)。结果在细菌性肺炎患儿中PCT、CRP和WBC的敏感度分别为88.0%(395/449)、59.7%(268/449)和49.2%(221/449),特异度分别为85.0%(357/420)、92.9%(390/420)和78.6%(330/420)。结论 PCT有助于细菌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可指导抗生素应用。
2016 Vol. 17 (05): 50- [摘要] ( 103 ) [HTML KB] [PDF 0KB] ( 19 )
52 欧阳卫东; 胡华琨; 许凯; 彭夕华; 谢维炎; 肖煜
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在新生儿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对新生儿胸腔镜手术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诊和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A)组和小潮气量通气(B)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瑞芬太尼0.5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泵注,0.5%1.5%七氟烷持续吸入维持麻醉。气管插管后A组新鲜气体流量为2L·min-1,潮气量(VT)1012mL·kg-1机械通气;B组新鲜气体流量2L·min-1,VT 68mL·kg-1,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0.49kPa机械通气。术中建立人工CO2气胸,气胸压为0.531.33kPa。观察2组患儿气管插管后5min(T1),人工CO2气胸后15min(T2)、45min(T3)及气胸结束后15min(T4)4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及肺功能指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OI)]的变化,并进行血气分析(PaO2、PaCO2)。结果 2组各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2、T3及T4时MAP均显著低于T1,T2、T3时Pplat、Ppeak较T1显著升高,A组升高更明显(均P<0.05)。与T1相比:2组T2、T3、T4时A-aDO2明显升高,A组升高更明显;T2、T3时PaCO2明显升高,B组升高更明显(均P<0.05)。2组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为新生儿胸腔镜手术患儿提供一种相对安全可靠的机械通气方式,该方式能改善胸腔镜手术患儿的肺功能。
2016 Vol. 17 (05): 52- [摘要] ( 116 ) [HTML KB] [PDF 0KB] ( 71 )
55 张盛; 明腾; 邹勇; 涂洪强
选择性脑灌注技术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选择性脑灌注(SCP)技术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7例婴幼儿先天性主动脉弓缩窄施行主动脉弓手术中应用SCP技术:年龄1个月~6岁,平均(12.1±8.1)个月,体质量3.5~23.0(5.7±4.9)kg,合并室间隔缺损(VSD)等心内畸形52例,合并法洛四联症3例,合并右室双出口1例,合并肌部VSD同期行镶嵌治疗2例。术中体外循环采用弹簧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靠近无名动脉根部处插管,转流降温至肛温20~22℃,将动脉插管顺延置入无名动脉内进行SCP。结果全组患儿SCP时间为19~32(20.3±5.8)min,均顺利停体外循环,56例痊愈出院,临床中均无明显神经系统并发征,死亡病例1例,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无脑损伤证据。结论适当中低灌注流量、温度,进行选择性脑灌注可以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安全有效。
2016 Vol. 17 (05): 55- [摘要] ( 95 ) [HTML KB] [PDF 0KB] ( 27 )
57 孙强
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lgG、lgA、lgM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lgG、lgA、lg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提高患儿机体抗体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2016 Vol. 17 (05): 57- [摘要] ( 143 ) [HTML KB] [PDF 0KB] ( 35 )
59 苏鹏; 孔祥斌; 晏世刚; 黄玉娟
眼前段生物结构参数的年龄相关性改变与性别差异研究
目的比较30岁以上正常人不同年龄段眼前段生物结构参数的变化及性别差异,为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提供证据。方法选择474例眼科门诊检查正常者为研究对象,均30岁以上,其中男213例,女261例。采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获取眼前段水平图像,用中山房角分析软件进行图片分析获得眼前段结构参数[包括房角宽度(angle open distance,AOD500)、虹膜面积、前房深度及前房容积],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采用stata12.0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各年龄段AOD500、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及虹膜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AOD500、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及虹膜面积均显著高于女性(P<0.001)。30~55岁年龄段,AOD500变化最大,而55岁后AOD500变化相对平缓;男性前房容积在50岁前变化相对明显,50岁后变化相对平缓,而女性前房容积变化明显且均匀。结论 30以上正常人AOD500、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均随年龄增加呈递减趋势,而虹膜面积随年龄增加呈递增趋势;女性较男性更易患闭角型青光眼。
2016 Vol. 17 (05): 59- [摘要] ( 96 ) [HTML KB] [PDF 0KB] ( 38 )
63 孙继洪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效果
目的评价应用新鲜羊膜移植方式对患有眼表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有眼表疾病的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采用常规保存羊膜移植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新鲜羊膜移植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眼表疾病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眼表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新鲜羊膜移植方式对患有眼表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
2016 Vol. 17 (05): 63- [摘要] ( 92 ) [HTML KB] [PDF 0KB] ( 40 )
65 李俊彪; 郑广鑫; 吕超伟; 何晓
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MRI表现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CT、MRI及病理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CT平扫显示16例肿瘤内均见虫蚀状、鼠咬状、地图状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4例肿瘤未突破骨皮质。17例无明显骨膜反应,3例轻度骨膜反应。CT增强扫描显示6例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软组织肿块内坏死、囊变区无强化。MRI平扫显示20例肿瘤均见骨质破坏,其中4例肿瘤未突破骨皮质;16例肿瘤突破骨皮质并形成软组织肿块,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均呈混杂高信号。病理切片显示肿瘤呈灰黄、灰白相间鱼肉状,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并呈黏液半透明状。免疫组织化学显示17例患者的vimentin(+),CD68(+),AAT(+),AACT(+),Mac387(+)。结论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临床及影像学方面缺乏特征性,应综合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表现,结合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分析,才能对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作出正确的诊断。
2016 Vol. 17 (05): 65- [摘要] ( 170 ) [HTML KB] [PDF 0KB] ( 38 )
68 陈秀平
超声对肾结核及其分型的诊断价值和意义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结核及其分型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对26例肾结核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26例患者病变的肾脏确诊率、误诊率、漏诊率及超声分型特征。结果 26例患者中,有病变的肾脏31个,其中确诊20个(64.5%),均为肾结核(结节型肾结核2个,囊肿型肾结核4个,积水型肾结核7个,积脓型肾结核2个,萎缩型肾结核2个,钙化型肾结核1个,混合型肾结核2个);误诊9个(29.0%),其中肾积水伴结石3个,肾囊肿伴感染2个,单纯性肾囊肿4个;漏诊2个(6.5%),均为肾脓肿。确诊率明显高于误诊率、漏诊率(P<0.05)。结论对肾结核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分型,可提高确诊率,降低误诊率、漏诊率,且超声检查对肾结核的诊断和分型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 Vol. 17 (05): 68- [摘要] ( 104 ) [HTML KB] [PDF 0KB] ( 36 )
70 李美琴; 杨前勇; 周美丽
基于认知改善的临床护理在糖尿病自我效能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改善的临床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2例,针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认知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在干预前后采用简易疾病认知问卷(包括疾病辨识、疾病时间性、疾病结果、疾病个人可控性、疾病治疗可控性、疾病综合理解、疾病对患者情绪的影响及疾病关心度)及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量表(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自我护理及并发症处理)对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我效能进行评分。结果 92例糖尿病患者,12例失访,共8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干预后患者对疾病结果、疾病个人可控性、疾病综合理解、疾病关心度及疾病对情绪影响的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后患者对疾病辨识、疾病时间性及疾病医疗可控性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患者总自我效能及饮食控制、血糖监测、自我护理、并发症处理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均P<0.05),运动和药物治疗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自我效能与疾病的个人可控性和综合理解呈正相关(r=0.545、0.313,均P<0.05),与疾病对情绪的影响呈负相关(r=-0.358,P<0.05)。结论基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的临床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2016 Vol. 17 (05): 70- [摘要] ( 86 ) [HTML KB] [PDF 0KB] ( 37 )
73 闵宝妹; 吴恋; 杨小娟; 胡庆兰
饮食日记干预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基于3日饮食日记的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探讨。方法将60例腹膜透析患者按饮食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3日饮食日记干预组(研究组)、普通饮食组(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在护士和营养科医生的指导下,采用选择性的饮食治疗方案;对照组行普通饮食治疗方案。随访6个月,记录2组3d饮食,即磷摄入量、血浆白蛋白,检测血磷浓度等指标,并评价2组营养状况。结果随访第1个月和第6个月,研究组磷的摄入、总热量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血红蛋白、铁蛋白水平显著增加且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磷水平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4.28%比29.62%,P<0.05)。结论基于3日饮食日记的干预,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化验结果,制订个性化饮食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营养状态并改善高磷血症。
2016 Vol. 17 (05): 73- [摘要] ( 113 ) [HTML KB] [PDF 0KB] ( 70 )
77 钟莉芳; 李崎; 邱鸿; 邓慧
非营养性吸吮与循环光照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与循环光照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及循环光照。观察第14天2组早产儿的体质量、头围、身高增长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出生后第14天体质量为(2 061.2±129.7)g、头围为(31.5±1.3)cm、身高为(42.6±1.5)cm,其增长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与循环光照能较早实现足量胃肠喂养,促进胃肠道的发育和功能成熟,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减少光线刺激和能量利用,促进早产儿睡眠和体格的生长发育。
2016 Vol. 17 (05): 77- [摘要] ( 78 ) [HTML KB] [PDF 0KB] ( 21 )
79 潘林香; 肖灿; 汤颖; 胡阳琼; 刘跃晖
后颅窝肿瘤显微手术后并发皮下积液的护理
目的探讨后颅窝肿瘤术后并发皮下积液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后颅窝肿瘤术后皮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对策。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和积极的对症治疗,29例患者获得随访,1例因脑积水予以行分流手术调整;腰椎穿刺持续引流1例复发,再次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余病例预后良好。结论皮下积液是后颅窝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尽早发现,妥善处理,防止感染,愈后良好。
2016 Vol. 17 (05): 79- [摘要] ( 112 ) [HTML KB] [PDF 0KB] ( 28 )
82 喻蓉艳; 张超; 范仉金; 刘姗
临床护理路径在动脉瘤介入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研究组实施CNP,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得分明显提高(P<0.01)。结论 CNP有利于优化护理程序,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服务品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2016 Vol. 17 (05): 82- [摘要] ( 90 ) [HTML KB] [PDF 0KB] ( 31 )
84 张斯杏; 王亚萍; 朱丹
吞糊试验结合康复护理在老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吞糊试验结合康复护理在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直接进食的方法,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吞糊试验进行摄食能力评估,并给予康复护理。观察和统计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发生吸入性肺炎、便秘、泌尿系统感染、营养不良和再插管的比例,及干预前后血液中血清清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并对吞咽功能障碍评定进行再次判断。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便秘、呼吸系统感染、营养不良和再插管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2组患者血清清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清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2组患者进行8周的护理干预后,对其吞糊试验的等级进行再次评定,观察组患者多处于Ⅳ—Ⅵ级,而对照组多处于Ⅱ—Ⅲ级,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糊试验结合康复护理有利于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2016 Vol. 17 (05): 84- [摘要] ( 151 ) [HTML KB] [PDF 0KB] ( 49 )
87 李小琴; 吴静; 李美秀
居家自测血压与透析日血压的关联研究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居家自测血压与透析日血压的关联。方法选取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分别收集患者居家自测血压与透析日上机前30min及上机后1、2、3、4h不同时间点的血压进行比较。结果居家自测血压与透析后1、2、3、4h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上机后30min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后1h判定高血压、正常血压与居家自测血压判定高血压、正常血压一致性高,分别为80.0%和65.7%(κ=0.44,P=0.00)。结论透析后1h血压对透析方案制定有重要意义,对不能自测血压的患者指导服用降压药也有一定指导作用。
2016 Vol. 17 (05): 87- [摘要] ( 100 ) [HTML KB] [PDF 0KB] ( 36 )
89 戴雁; 王建宁; 李昱
治疗性触摸对TCI术后患者术肢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治疗性触摸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CI)术后患者术肢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TCI术后术肢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并于术后2、4h松解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刻度半圈,术后6h完全松解压迫止血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术后给予治疗性触摸。观察2组术后2、4h疼痛评分差值及术后术肢穿刺点出血、血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4h疼痛评分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术后穿刺点出血、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CI术后术肢疼痛患者采用治疗性触摸,能够缓解患者术肢疼痛,且未增加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的风险。
2016 Vol. 17 (05): 89- [摘要] ( 97 ) [HTML KB] [PDF 0KB] ( 29 )
92 付丽霞; 张倩平; 付楚慧
江西省某院980名女性绝经过程相关症状的调查
目的调查40~60岁更年期妇女的绝经相关症状。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更年期门诊对40~60岁患者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共980例患者完成该调查,绝经年龄为(50.00±2.15)岁。绝经前期(n=189)、围绝经期(n=455)、绝境后期(n=336)与Kupperman评分等级呈弱相关(r=0.142,P=0.00)。最常见的5种绝经相关症状是骨关节和肌肉痛(68.98%,676/980)、潮热汗出(60.92%,597/980)、易激动(52.86%,518/980)、失眠(50.82%,498/980),阴道干涩(42.65%,418/980),其他依次为感觉异常、尿失禁、心悸、头痛、抑郁、皮肤蚁走感;除尿失禁、抑郁、皮肤蚁走感外,其他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女性患者的绝经相关症状以轻、中度为主,绝经发展过程与症状程度有关。围绝经期以潮热汗出最为常见,绝经后期以骨关节肌肉痛、失眠等问题多见,绝经前期最常见的症状是易激动。
2016 Vol. 17 (05): 92- [摘要] ( 128 ) [HTML KB] [PDF 0KB] ( 57 )
95 贺箫楠
高校教师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高血压病的患病情况,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2月年度河南推拿职业学校健康体检的352名教师体检报告进行分析,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结果该高校教师高血压患病率为21.59%。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吸烟、饮酒、高脂饮食者患病率较高(P<0.01或P<0.05)。结论应针对高血压危险因素,有效地开展高校教师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
2016 Vol. 17 (05): 95- [摘要] ( 97 ) [HTML KB] [PDF 0KB] ( 57 )
97 杨凌妍; 范惠珍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是传统中药——苦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以及抑制肿瘤侵袭和转移等,同时也能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性,并能增强临床上常用抗肿瘤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活性。复方苦参注射液、康艾注射液能减轻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进一步了解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文章就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6 Vol. 17 (05): 97- [摘要] ( 149 ) [HTML KB] [PDF 0KB] ( 41 )
101 黄建伟; 许小明
过敏性休克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过敏性休克发病急骤,难以预见,成为近年来引起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客观、科学、严谨和准确的法医学鉴定至关重要。当前过敏性休克死亡的法医学诊断主要是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结合死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观察和生化指标检测做出诊断。由于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和病理学形态没有特异性,也缺乏特异性的生化指标,过敏性休克的法医学鉴定仍然是一大难题。本文通过探讨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机制,对目前过敏性休克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下一步的研究作出展望。
2016 Vol. 17 (05): 101- [摘要] ( 119 ) [HTML KB] [PDF 0KB] ( 60 )
105 赵岚
国内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现状
现代人工关节置换术是20世纪骨科的一次革命性进展[1]。20世纪80年代,美国有约有50 000例患者接受膝关节置换术,而20世纪90年代为约144 000例[2];我国约有130万骨关节炎患者需要行人工关节手术[3]。目前,应用效果较好且较广泛的人工关节是髋关节和膝关节[4]。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时间相对较长,更多的康复训练是在院外完成,而关节功能的康复对手术疗效的评判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尤为重要。由此延续护理应运而生,它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延伸到患者的家
2016 Vol. 17 (05): 105- [摘要] ( 170 ) [HTML KB] [PDF 0KB] ( 66 )
实用临床医学
 

编辑部公告

 
· 通知——《实用临床医学》自2021年始由月刊变更为双月刊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实用临床医学》2014年栏目调整公告
· 《实用临床医学》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实用临床医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