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医学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实用临床医学
 
2015年 16卷 03期
刊出日期:2015-03-28

临床妇产科
   
临床妇产科
1 田宋新; 柴璐璐; 王宏
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脂阿拉伯甘露聚糖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
目的探讨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Esat6)、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结脑组,2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非结脑组,20例)和对照组(以头痛为主诉者,20例)脑脊液及血清中Esat6和LAM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结脑组患者脑脊液、血清中的Esat6及LAM含量均明显高于非结脑组和对照组(均P<0.05);非结脑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Esat6与LAM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r=0.961,r=0.894,均P<0.05)。结论脑脊液、血清中Esat6和LAM检测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的辅助诊断指标。 
2015 Vol. 16 (03): 1- [摘要] ( 489 ) [HTML KB] [PDF 0KB] ( 22 )
4 方莉; 范光磊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性骨营养不良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肾性骨营养不良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0例PNS患者(PNS组)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完整甲状旁腺素(iPTH)及血清钙(Ca)、血清磷(P)、碱性磷酸酶(ALP)、25羟维生素D3[25-(OH)VD3]等相关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PNS组TPⅠNP、β-CTx、iPTH、ALP、Cr及Bun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或P<0.05),Ca、25-(OH)VD3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TPⅠNP与β-CTx、iPTH、ALP、Cr、Bun呈正相关(P<0.01或P<0.05),与Ca、25-(OH)VD3呈负相关(均P<0.01);β-CTx与iPTH、ALP、Cr、Bun呈正相关(P<0.01或P<0.05),与Ca、25-(OH)VD3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联合检测TPⅠNP、β-CTx可提高对PNS患者并发肾性骨营养不良的早期诊断率。 
2015 Vol. 16 (03): 4- [摘要] ( 451 ) [HTML KB] [PDF 0KB] ( 27 )
7 李葆华; 刘晓峰
C反应蛋白与血乳酸联合检测在呼吸衰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与血乳酸联合检测在评估呼吸衰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将70例呼吸衰竭患者按其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46例和死亡组24例,同时选取3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于第1天、第4天测定CRP及血乳酸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第1、4天CRP与血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第1、4天CRP与血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且存活组第4天CRP与血乳酸水平较第1天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CRP联合血乳酸检测是呼吸衰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 
2015 Vol. 16 (03): 7- [摘要] ( 408 ) [HTML KB] [PDF 0KB] ( 96 )
9 高春强; 元小东; 郑丽坤; 王淑娟; 申健
无创理疗为主治疗贝尔面瘫
目的观察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走罐、无烟艾灸加面部按摩的"无创"理疗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8例贝尔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每组64例。发病1周内2组均采用糖皮质激素加B族维生素、抗病毒、活血化瘀等西医常规治疗;A组发病1周后加用走罐、无烟艾灸加面部按摩的无创理疗。观察时间3周。结果治疗后第1周末,A组6.3%(4/64)痊愈,80.0%(51/64)改善,总有效率86.3%;B组1.5%(1/64)痊愈,20.3%(13/64)改善,总有效率21.8%。治疗后2周末,A组87.5%(56/64)痊愈,9.3%(6/64)改善,总有效率96.8%;B组4.7%(3/64)痊愈,29.7%(19/64)改善,总有效率34.4%。治疗后3周末,A组93.8%(60/64)痊愈,4.7%(3/64)改善,总有效率98.5%;B组17.2%(11/64)痊愈,21.9%(14/64)改善,总有效率39.1%,A组疗效理想,治愈率高于B组(P<0.01)。结论无创理疗治疗贝尔面瘫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适用范围广、患者易于接受、操作相对简单的特点。
2015 Vol. 16 (03): 9- [摘要] ( 488 ) [HTML KB] [PDF 0KB] ( 21 )
12 赵双玉; 黄健林; 张震宇; 简庆佳
尿β2-微球蛋白与尿肌酐比值诊断早期肾功能损伤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尿β2-微球蛋白与尿肌酐比值诊断早期肾功能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接受治疗的142例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的正常志愿者8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尿β2-微球蛋白与尿肌酐比值。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尿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以及尿肌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β2-微球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错误判断率都很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β2-微球蛋白与尿肌酐比值能够有效、快捷、准确地诊断早期肾功能损伤。 
2015 Vol. 16 (03): 12- [摘要] ( 715 ) [HTML KB] [PDF 0KB] ( 20 )
15 熊萍香; 周玉平; 熊江琴; 宁安; 周宪民; 邹节新; 杨德平; 林智平; 胡美英
血吸虫病患者不同胃黏膜病变中Survivin、p53、E-cadherin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鄱阳湖区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Survivin、p53、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择鄱阳湖区域确诊为慢性与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51例)的胃黏膜标本(其中萎缩性胃炎49例,胃黏膜异形增生30例,不完全性大肠上皮化生34例,胃癌38例)。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p53、E-cadherin在正常黏膜、癌前病变、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壁细胞可见阳性表达,而其他细胞几乎无表达。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萎缩性胃炎、不完全性大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各组分别为51.02%、58.82%、66.67%、86.84%,各组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胃黏膜、萎缩性胃炎、不完全性大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各组分别为1.32%、16.33%、58.82%、76.67%、92.11%,各组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表达率为100.00%,在萎缩性胃炎、不完全性大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各组胃黏膜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3.67%、76.47%、63.33%、26.31%,各组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p53、E-cadherin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有关(均P<0.05)。结论 Survivin、p53、E-cadherin蛋白可能参与血吸虫患者胃癌病变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较理想的标志物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转移预后的预警。 
2015 Vol. 16 (03): 15- [摘要] ( 419 ) [HTML KB] [PDF 0KB] ( 26 )
19 申强; 陈刚; 舒易文; 王丰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参数优化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参数优化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对4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采用实时三维超声以左室16个心肌节段达收缩期末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及最大差值(Tmsv 16-SD%和Tmsv 16-Dif%)作为同步性参数,观察患者CRT术前2d及术后7d起搏间期(VV间期)优化后左心室的收缩同步性情况及左室射血功能情况。结果起搏间期优化后与优化前比较,患者的Tmsv 16-SD%、Tmsv 16-Dif%均显著降低(P<0.05),且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显著减小(P<0.05),但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P<0.05);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6min行走距离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术后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进行个体化起搏间期参数优化可以增强左心室的舒缩同步性,显著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2015 Vol. 16 (03): 19- [摘要] ( 310 ) [HTML KB] [PDF 0KB] ( 14 )
21 李俊岭; 陈秀珠; 邓涛
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严重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CT)、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总数(WBC)在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30例严重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结果分为好转组(n=20)和恶化组(n=10),监测治疗后第1、2、3、5天和第7天患者血清PCT、APACHEⅡ评分、CRP及WBC,比较组间及组内相关指标的差异,观察其相关性。结果好转组PCT、APACHEⅡ评分及CRP进行性下降;而在恶化组中,PCT、APACHEⅡ评分及CRP进行性升高,在第5天及第7天恶化组PCT、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与好转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PCT与APACHEⅡ评分、CRP和APACHEⅡ评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动态监测PCT、CRP浓度对于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可用于预后判断及病情监测。 
2015 Vol. 16 (03): 21- [摘要] ( 350 ) [HTML KB] [PDF 0KB] ( 28 )
24 曾晶晶
支气管镜下注入立止血和凝血酶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效果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采用支气管镜下立止血与凝血酶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64例支气管扩张导致咯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在支气管镜下给予肾上腺素止血;观察组在支气管镜下给予立止血和凝血酶治疗。观察2组的止血情况和复发咯血情况,比较2组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例数为32例,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28例,总有效率为8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止血平均用时、复发出血时间以及复发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镜下注入立止血和凝血酶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止血效果佳,止血用时短,止血时间长,出血量少。
2015 Vol. 16 (03): 24- [摘要] ( 306 ) [HTML KB] [PDF 0KB] ( 24 )
27 李宏韬; 叶向荣; 罗小刚; 赵含; 吴彩霞
165例上消化道异物类型分析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异物的类型。方法对189例疑有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在胃镜下使用多种内镜辅助工具将异物取出。结果 189例上消化道异物成功取出165例,其中食物性异物122例,最多为骨性异物76例;非食源性异物43例,最多为硬币(15例)。结论误食为主要原因,以食物性异物为最多。精神疾病、家庭纠纷等,是导致患者自服异物的重要诱因。 
2015 Vol. 16 (03): 27- [摘要] ( 337 ) [HTML KB] [PDF 0KB] ( 27 )
29 李思云; 熊隆江; 刘华江; 黄晓蓬
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固定治疗肩袖损伤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方法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肩袖损伤患者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固定修复肩袖,同时行肩关节镜下肩峰成形及肩峰下滑囊切除,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肩关节术前和术后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为11.2分,术后平均为33.9分,其中优41例,良5例,差2例。结论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固定是治疗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固定稳定,有效增加腱骨接触面,促进腱骨愈合。
2015 Vol. 16 (03): 29- [摘要] ( 681 ) [HTML KB] [PDF 0KB] ( 43 )
31 孙厚启; 侯吉学; 黄桂林
浆细胞性乳腺炎6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患者按其临床表现分为4型:隐匿型2例、肿块型52例、脓肿型9例、瘘管型4例。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包括乳管切除术、乳腺区段切除术、肿块局部切除术、脓肿切开引流术、乳腺瘘管切除术、单纯乳房切除术等,67例患者均治愈。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表现复杂,依据临床分型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5 Vol. 16 (03): 31- [摘要] ( 423 ) [HTML KB] [PDF 0KB] ( 37 )
33 喻劲松; 徐国海; 肖实
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和(或)卵巢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比卡因组(D组)和布比卡因组(C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未用术前药,入室后常规监测ECG、BP和SpO2,面罩吸氧,开放上肢静脉通路,输注乳酸钠林格液。患者先呈左侧卧位选择腰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给予2%利多卡因试验剂量3mL,观察5min无蛛网膜下隙阻滞征象后,D组经硬膜外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5mL+右美托咪定0.1μg·kg-1;C组单纯经硬膜外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5 mL。分别于给药前(T0)、用药后10 min(T1),手术开始后10 min(T2)、30 min(T3)、60min(T4)和手术结束时(T5)记录2组患者HR、MAP、SpO2变化及Ramsay镇静评分,观察2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D组T1—T5的HR、MAP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升高,且麻醉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延长(均P<0.05);2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比卡因较单纯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时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并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镇静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2015 Vol. 16 (03): 33- [摘要] ( 467 ) [HTML KB] [PDF 0KB] ( 35 )
36 郭朝阳; 秦章禄; 袁庆文; 何德
腹腔镜技术对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对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影响。方法将4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腔镜组与开腹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阴性淋巴结中CEA、CK20的表达情况,比较分析2组表达差异性。结果腹腔镜组常规病理阴性淋巴结115枚,其中CEA阳性17枚(14.8%),CK20阳性10枚(11.5%);开腹组109枚,其中CEA阳性14枚(12.8%),CK20阳性13枚(11.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比较并不增加癌细胞区域淋巴结的微转移。
2015 Vol. 16 (03): 36- [摘要] ( 396 ) [HTML KB] [PDF 0KB] ( 21 )
38 张蕊; 许姗
0.9%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初榨橄榄油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
目的观察0.9%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初榨橄榄油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采用抗组胺类药物、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初榨橄榄油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按4级评分法对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9%比53.3%,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0.9%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初榨橄榄油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疗效较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更多还原
2015 Vol. 16 (03): 38- [摘要] ( 458 ) [HTML KB] [PDF 0KB] ( 22 )
40 刘华江; 李思云; 黄晓蓬; 熊隆江
关节镜下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57例
目的探讨胫骨髁间棘骨折在关节镜下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的疗效。方法对57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采用膝关节镜下清理关节内瘀血、增生的纤维组织,清理骨床,关节镜直视下复位骨折,然后用直径3.5mm空心加压螺钉固定骨折或腱骨交界处。结果术后随访12~31个月(平均21.5个月),骨折均早期愈合,抽屉试验及Lachmann征阴性,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优良率95%。结论关节镜下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固定牢靠、关节功能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2015 Vol. 16 (03): 40- [摘要] ( 296 ) [HTML KB] [PDF 0KB] ( 43 )
42 陈少勇; 韦富中; 李楚琼
乳腺穿刺与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乳腺穿刺和切口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乳腺脓肿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术,观察组采用乳腺穿刺和切口引流术,比较2组术后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疼痛评分、疤痕长度及术后并发症(乳漏、乳头乳晕感觉障碍)、复发及继续哺乳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和疤痕长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观察组乳漏发生率、感觉障碍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继续哺乳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01);2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切开引流术,穿刺引流术可以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便患者继续哺乳,对患者乳房的美观影响较小,是治疗乳腺脓肿的理想方法。 
2015 Vol. 16 (03): 42- [摘要] ( 375 ) [HTML KB] [PDF 0KB] ( 32 )
44 黄海翔; 周仁实; 伍绍成; 柯绍强; 刘丙科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目的比较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96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随访3~12个月,在手术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影像学评估和疼痛程度评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2组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矫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可以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明显降低术后疼痛,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2015 Vol. 16 (03): 44- [摘要] ( 360 ) [HTML KB] [PDF 0KB] ( 59 )
46 孙雷; 赵家鹏; 刘哲; 陈晶祥; 谢水华
Inter Tan系统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新一代股骨近端顺行联合拉力交锁髓内(Inter Tan)系统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应用Inter Tan系统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5.6个月。手术时间(62.6±17.2)min,术中出血量(102.3±55.4)mL,骨折愈合时间(26.0±7.8)周,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85.5±6.6)分。60例患者骨折复位质量优43例,良14例,差3例,优良率89.4%。结论 Inter Tan系统内固定术具有出血少、固定牢靠、操作相对简单、疗效确切等优点,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老年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2015 Vol. 16 (03): 46- [摘要] ( 444 ) [HTML KB] [PDF 0KB] ( 40 )
49 王炜昌; 杨庆; 刘雄业; 王荣生; 何立文; 许育东; 王伟雄
普通钢板与钢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对比
目的对比普通钢板与钢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锁骨骨折患者,其中27例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21例患者采用钢针内固定(观察组),均予1~3年的随访。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确切,手术耗时短,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5 Vol. 16 (03): 49- [摘要] ( 465 ) [HTML KB] [PDF 0KB] ( 25 )
51 陈新铭; 谢芳林
F4输尿管导管配合低压灌注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F4号输尿管导管配合低压灌注对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F4输尿管导管配合低压灌注组(F4组)、使用斑马导丝配合常压灌注组(斑马导丝组),各48例。结果 F4组与斑马导丝组手术均成功进行,未行开放手术。F4组手术结石上移至肾盂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肾区严重疼痛、术后发热等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斑马导丝组(P<0.05)。结论 F4号输尿管导管配合低压灌注可以提高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成功率,并有效降低术中、术后的并发症。 
2015 Vol. 16 (03): 51- [摘要] ( 393 ) [HTML KB] [PDF 0KB] ( 33 )
53 吴海云
应用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目的探讨应用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4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4例)采取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60例)采取传统疝修补术,比较2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出现阴囊水肿1例,低热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3%;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阴囊水肿2例,低热1例,疝复发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3%,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手术耗时少、恢复快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2015 Vol. 16 (03): 53- [摘要] ( 352 ) [HTML KB] [PDF 0KB] ( 68 )
55 陈绮萍; 廖丹; 陈张铭; 秦红芳
骶尾骨前网片固定悬吊术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老年女性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骶尾骨前网片固定悬吊术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老年盆腔脏器脱垂(POP)术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6例老年PO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2组均行骶尾骨前网片固定悬吊术治疗;观察组术后1个月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比较2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压力性尿失禁(SUI)及盆底肌力情况。结果 2组术后均能有效减少SUI发生,观察组术后6个月SUI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χ2=7.470 1,P=0.023 9)。对照组术后盆底肌力无明显改善(χ2=1.303 2,P=0.860 8),观察组能明显增强盆底肌力,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52 0,P=0.0000);术后6个月2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43 1,P=0.0000)。结论骶尾骨前网片固定悬吊术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能从结构和功能上改善老年POP患者的盆底功能。 
2015 Vol. 16 (03): 55- [摘要] ( 393 ) [HTML KB] [PDF 0KB] ( 28 )
58 舒志成; 谭静
药物联合B超监测用于剖宫产妇女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B超监测用于剖宫产妇女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有剖宫产史、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软化宫颈,并使用传统取节育器术进行手术;研究组给予B超监测下取节育器术联合药物软化宫颈。对2组宫颈软化良好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痛持续时间及取节育器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宫颈软化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取节育器成功率为92.0%,对照组取节育器成功率为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腹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有剖宫产史、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者,给予B超监测取节育器术联合药物软化治疗临床效果好,能在提高宫颈软化良好率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术后腹痛,提高了取节育器的成功率。 
2015 Vol. 16 (03): 58- [摘要] ( 433 ) [HTML KB] [PDF 0KB] ( 46 )
60 葛艳; 刘永利
前置胎盘合并有剖宫产史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分析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史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前置胎盘合并有剖宫产史的患者26例(观察组)及同期首次剖宫产的前置胎盘患者50例(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对2组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感染、产褥病、DIC等)发生率、子宫切除及围产儿的结局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胎盘植入、中央性前置胎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子宫切除率及早产、新生儿窒息、围产儿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前置胎盘合并有剖宫产史的患者胎盘植入、中央性前置胎盘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产后出血的风险较大,严重影响围产儿结局;术前明确诊断、完善围术期处理,有利于改善产妇和围产儿的结局。 
2015 Vol. 16 (03): 60- [摘要] ( 348 ) [HTML KB] [PDF 0KB] ( 43 )
62 徐火荣
腹腔镜手术在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行持续硬膜外麻醉,进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佳。 
2015 Vol. 16 (03): 62- [摘要] ( 331 ) [HTML KB] [PDF 0KB] ( 19 )
64 刘国军
左乙拉西坦预防儿童热性惊厥复发的效果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对热性惊厥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156例既往有热性惊厥史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儿,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98例)。2组均按常规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在体温超过37.5℃时,对照组给予退热治疗(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并在体温超过38.5℃时加用安定口服;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口服LEV。记录2组热性惊厥复发率、次数等。结果治疗组热性惊厥复发6例,复发率6.12%,总复发次数为6次;对照组热性惊厥复发26例,复发率44.83%,其中复发1次为19例,占32.76%,复发2次为5例,占8.62%,复发3次及以上为2例,占3.45%,总复发次数为52次。治疗组热性惊厥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EV可明显降低热性惊厥的再发率,未见显著的不良反应发生。
2015 Vol. 16 (03): 64- [摘要] ( 441 ) [HTML KB] [PDF 0KB] ( 40 )
66 陈光
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小儿川崎病冠膜损伤的效果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小儿川崎病冠膜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川崎病冠膜损伤患儿按随机双盲法分为35例治疗组和33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400 mg·kg-1·d-1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1 000mg·kg-1·d-1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四肢变化、皮疹、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以及发热等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川崎病冠膜损伤患儿,能够增强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2015 Vol. 16 (03): 66- [摘要] ( 416 ) [HTML KB] [PDF 0KB] ( 33 )
67 毛蕾; 刘春兰; 周琼
丝裂霉素联合典必殊眼膏辅助KTP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阻塞性泪道的疗效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联合典必殊眼膏辅助KTP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阻塞性泪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8例阻塞性泪道疾病患者(共218眼)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100例采用丝裂霉素联合典必殊眼膏辅助KTP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B组88例采用丝裂霉素辅助KTP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C组30例采用KTP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均在6个月以上。A组治愈82眼、有效7眼、无效11眼,总有效率89.0%(89/100);B组治愈60眼、有效9眼、无效19眼,总有效率78.4%(69/88);C组治愈14眼、有效7眼、无效9眼,总有效率70.0%(21/30)。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典必殊眼膏可提高KTP激光泪道成形术的远期有效率。
2015 Vol. 16 (03): 67- [摘要] ( 420 ) [HTML KB] [PDF 0KB] ( 5 )
70 张庆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填充硅油或全氟丙烷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填充硅油或全氟丙烷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填充物质的不同分为硅油组和全氟丙烷组,每组35例。硅油组给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填充硅油,全氟丙烷组给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填充体积分数为14%全氟丙烷,比较2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硅油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0.1占57.14%(20/35),矫正视力<0.05占42.86%(15/35);全氟丙烷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0.1占82.86%(29/35),矫正视力<0.05占17.14%(6/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硅油组和全氟丙烷组视网膜复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57%(31/35)比85.71%(30/35),P>0.05];硅油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全氟丙烷组[20.00%(7/35)比8.57%(3/35),P<0.0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全氟丙烷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与填充硅油相近,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2015 Vol. 16 (03): 70- [摘要] ( 341 ) [HTML KB] [PDF 0KB] ( 20 )
72 鄢涛; 姚芳
改良式泪道加压冲洗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改良式泪道加压冲洗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7例(91眼)新生儿泪囊炎采用改良式泪道加压冲洗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91眼中治愈83眼,治愈率91.21%;8眼泪道冲洗不通后改行泪道探通术。结论改良式泪道加压冲洗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简单可行,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规范的操作能有效提高疗效,避免并发症。 
2015 Vol. 16 (03): 72- [摘要] ( 336 ) [HTML KB] [PDF 0KB] ( 41 )
74 黄萍
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超声声像图,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对PLSVC胎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PLSVC胎儿的超声声像图,其中经尸解证实19例,产后随访证实8例。结果超声诊断27例胎儿均为Ⅰ型PLSVC,即经冠状静脉窦引流入右心房。27例中5例为单纯PLSVC,22例合并其他心脏异常及心外畸形,其中2例合并染色体异常。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可准确诊断胎儿PLSVC,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5 Vol. 16 (03): 74- [摘要] ( 542 ) [HTML KB] [PDF 0KB] ( 38 )
76 刘琦
超声诊断脂肪肝与血脂水平及肝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超声定量分析脂肪肝与血脂、肝功能之间关系。方法对在永新县人民医院经超声诊断为脂肪肝的患者331例(脂肪肝组,其中轻度脂肪肝102例,中度脂肪肝136例,重度脂肪肝93例)及健康体检经超声诊断无脂肪肝的正常者200例(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罗氏7600生化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转氨酶(LT)及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结果脂肪肝组的TC、TG、GGT、ALT水平及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重度脂肪肝患者TC、TG、GGT及ALT异常率均明显高于轻、中度脂肪肝患者,中度脂肪肝患者高于轻度脂肪肝患者(均P<0.05)。结论超声对脂肪肝分型准确,结合血脂、肝功能的异常情况对脂肪肝诊断及预后具有指导价值。 
2015 Vol. 16 (03): 76- [摘要] ( 323 ) [HTML KB] [PDF 0KB] ( 43 )
79 向德雨; 秦章禄; 胡侃; 刘立玺; 赖丽霞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误诊为肠梗阻1例并文献分析
<正>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疾病,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病变可累及全消化道的各层组织。EG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合并肠梗阻表现者少见,极易漏诊及误诊,现就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EG患者诊治过程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2015 Vol. 16 (03): 79- [摘要] ( 564 ) [HTML KB] [PDF 0KB] ( 52 )
82 余六秀; 刘兰; 谢丽华; 万燕; 黄春晖
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对红斑狼疮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控制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红斑狼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及干预1、3、6、12个月时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包括躯体健康(PF)、躯体角色功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绪角色功能(RE)、心理健康(MH)8个维度]。结果护理干预6、12个月GH、VT、SF、RE、MH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l),提示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5 Vol. 16 (03): 82- [摘要] ( 318 ) [HTML KB] [PDF 0KB] ( 12 )
85 曹娟娟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目的研究系统性护理干预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的31例患者为治疗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抑郁、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均显著低于护理前,且治疗组患者护理后抑郁、焦虑状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可有效稳定患者不良情绪。 
2015 Vol. 16 (03): 85- [摘要] ( 311 ) [HTML KB] [PDF 0KB] ( 20 )
87 常燕敏
母乳喂养路径宣教对产妇喂养成功率及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路径宣教对产妇喂养成功率及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产妇,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喂养的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母乳喂养路径宣教进行宣教,比较2组母乳喂养成功率和知识掌握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及纯母乳喂养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路径宣教,有利于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增强产妇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了解,是一种有效的喂养宣教方式。
2015 Vol. 16 (03): 87- [摘要] ( 284 ) [HTML KB] [PDF 0KB] ( 8 )
89 吴芳菊; 熊美泉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应用呼吸机的护理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正确应用呼吸机治疗效果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对43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呼吸衰竭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患者,在护理中除加强常规护理外,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各项生命体征,加强气道护理与并发症的护理,尤其要注意正确使用呼吸机,避免使颅内压增高等。结果 31例患者完全脱机恢复自主呼吸,7例因家属要求放弃治疗自动出院,5例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早期正确应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治疗时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病情观察,合理的气道管理,合理设置、通气参数的合理调节,是救治成功、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2015 Vol. 16 (03): 89- [摘要] ( 275 ) [HTML KB] [PDF 0KB] ( 40 )
91 黄番番
营养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胎儿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营养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胎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3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8例妊娠期每日正常就餐和常规饮食;观察组68例妊娠期给予营养指导:包括均衡营养、控制血糖总热量、适量运动和少量多餐4个方面。检测2组分娩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指标,并比较2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胎儿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分娩时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空腹血糖水平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2%比44.1%,P<0.05),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8%比29.4%,P<0.05)。结论营养指导可明显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孕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胎儿正常良好的发育。 
2015 Vol. 16 (03): 91- [摘要] ( 232 ) [HTML KB] [PDF 0KB] ( 29 )
93 邹敏; 杨建英
1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院外PICC导管破裂原因分析及护理
<正>乳腺癌是实体瘤中对含蒽杂环类、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最敏感的肿瘤之一,但化疗药物静脉注射引起局部损伤一旦发生,其后果多很严重,临床常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术可带来一定的危险及严重并发症,且留置时间较短[1]。21世纪初开始使用的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为化疗药给药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由于其材质柔软、不耐压力,如使用不当,可导致导管破裂[2-3]。按照常规,导管均为一次性使 
2015 Vol. 16 (03): 93- [摘要] ( 228 ) [HTML KB] [PDF 0KB] ( 21 )
96 李象辉; 李显春; 金娜; 李昆波; 代月娇; 陆慧仙; 苏真芳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情况与血糖控制相关性调查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与血糖控制的关系,为制订和实施完善的健康教育计划、普及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与血糖控制问卷",对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其中200例问卷应答有效。结果 200例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掌握情况与其BMI、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4、-0.906、-0.484、-0.445(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掌握情况直接影响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临床上应为患者制订全面、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提供有效、可行及患者容易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良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及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2015 Vol. 16 (03): 96- [摘要] ( 270 ) [HTML KB] [PDF 0KB] ( 53 )
98 李小霞; 游志鹏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进展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是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之后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继发性黄斑水肿(ME)是导致患者视功能损伤最常见的原因。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和以曲安奈德、地塞米松为代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成为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BRVO继发黄斑水肿(BRVO-ME)的治疗展开综述。 
2015 Vol. 16 (03): 98- [摘要] ( 270 ) [HTML KB] [PDF 0KB] ( 31 )
102 李欢欢; 马龙先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保护的新进展
随着医学的日益进步,甲状腺手术已日臻完善,但是甲状腺手术各种各样的术中、术后并发症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对现今的医患关系有强烈的反作用。本文主要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就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及预防措施作一综述,为临床医师更加有效地保护喉返神经、降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提供参考。 
2015 Vol. 16 (03): 102- [摘要] ( 195 ) [HTML KB] [PDF 0KB] ( 20 )
105 闻健琼
漱口水对复合树脂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正>随着现代人对口腔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盲目地使用漱口水,市场上的漱口水种类繁多,成分也不尽相同。对于口腔健康的维护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合理、规范地使用漱口水成为当下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1962年美国学者Bowen发明了以Bis-GMA树脂为基质,二氧化硅为填料的牙科复合树脂,近年来复合树脂的发展非常迅速,性能也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复合树脂因其价格低廉,色泽与天然牙 
2015 Vol. 16 (03): 105- [摘要] ( 222 ) [HTML KB] [PDF 0KB] ( 14 )
实用临床医学
 

编辑部公告

 
· 通知——《实用临床医学》自2021年始由月刊变更为双月刊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实用临床医学》2014年栏目调整公告
· 《实用临床医学》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实用临床医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