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医学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实用临床医学
 
2015年 16卷 09期
刊出日期:2015-09-28

临床妇产科
   
临床妇产科
1 谭力学; 张东常; 邱小丽; 阳爱芳; 丁淑敏; 罗文静
IL-2基因启动子区域T-384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IL-2基因启动子区域T-384G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及其血清IL-2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IBS患者(IBS组,n=213)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对照组,n=213)。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PCR-RFLP)方法分析2组IL-2基因启动子区域T-384G基因多态性。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2组血清IL-2水平。结果 IBS组及对照组TT、TG及GG基因型分布频数分别为77、100、36及115、86、12。IBS组GG基因分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G基因型人群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TT+TG(P<0.05)。结论 GG基因型是IBS易患基因,可能与其具有较高的IL-2表达水平有关。
2015 Vol. 16 (09): 1- [摘要] ( 386 ) [HTML KB] [PDF 0KB] ( 84 )
4 黄天伦; 涂卫平; 范洁; 房向东; 徐高四; 刘惠欣
防滑保护套带在颈内中心静脉导管外固定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防滑保护套带在颈内静脉置管式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8例需行颈内静脉置管术的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自愿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26例采用传统的胶布固定导管;试验组32例采用防滑保护套带导管。比较2组术后导管稳定性、舒适性及导管置入口局部皮肤感染率、脱线率。结果试验组置管稳定率、舒适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皮肤的感染率、脱线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传统固定法相比,防滑保护套带固定法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能大大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局部置入口局部皮肤感染、脱线,可有效防止导管向外或向上滑脱,是一种新的颈内静脉导管固定方法。
2015 Vol. 16 (09): 4- [摘要] ( 328 ) [HTML KB] [PDF 0KB] ( 87 )
6 罗明; 袁春梅; 吴芝勋; 马超伦
西医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72例的疗效
目的探讨西医联合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倍他乐克12.5mg、卡托普利25mg,口服,ti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口服,qd;1,6-二磷酸果糖(FDP)5.0g静脉滴注,Bid;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qd。辅以休息、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抗心力衰竭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血府逐瘀汤,剂量实行个体化,并随症加减。2组均14d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具有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的优点,联合西医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
2015 Vol. 16 (09): 6- [摘要] ( 319 ) [HTML KB] [PDF 0KB] ( 83 )
8 吴慧慧; 龚丛芬; 周建华
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心肌梗死组,选取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2组行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测量心电图的时间分辨率(P波时限、PR波时限、QRS波时限、T波时限、QT波时限)和心电图的空间分辨率(Ⅱ导联、avF导联及V1、3、5导联的P波振幅、QRS波振幅、T波振幅);检测2组心肌酶谱指标[血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远程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P波时限、PR波时限、QRS波时限、T波时限、QT波时限均明显延长,Ⅱ导联、avF导联及V1、3、5导联的P波振幅、QRS波振幅、T波振幅则均明显下降,血清CK-MB活性、hs-cTnT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心肌梗死组V1导联的QRS波振幅、T波振幅与血清CK-MB活性、hs-cTnT水平均呈正相关(r=1.958、2.257、2.441、2.194,均P<0.05)。结论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可取得与常规心电图相当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且振幅与心肌酶谱相关,可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诊断。
2015 Vol. 16 (09): 8- [摘要] ( 311 ) [HTML KB] [PDF 0KB] ( 50 )
12 管小玲; 汤佳珍
空腹血糖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与空腹血糖的关系,为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对1 03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肿瘤组)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入院时间、患病脏器(指原发肿瘤灶)、空腹血糖值]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同期体检的1 030例健康者(正常组)进行空腹血糖值检测。比较消化道不同脏器肿瘤(肝癌、胰腺癌、胃癌、直肠癌、十二指肠癌等)之间空腹血糖值的差异性、肿瘤组与正常组空腹血糖值及糖尿病、空腹糖耐量异常发生率。结果肿瘤组空腹血糖值、糖尿病发生率及空腹血糖耐量异常率均高于正常组(P<0.001)。肝癌、直肠癌、胰腺癌、胃癌、结肠癌之间的空腹血糖值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性,其中以胰腺癌的血糖值最高,其次为直肠癌、结肠癌、肝癌及胃癌(F=22.874,P<0.001)。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易出现高血糖;消化道肿瘤与糖尿病关系密切,其中胰腺癌的发生与高血糖最为密切。
2015 Vol. 16 (09): 12- [摘要] ( 291 ) [HTML KB] [PDF 0KB] ( 41 )
14 吴西雅; 肖刚; 肖祖克; 梁莹
TTF-1与CEA联合检测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与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40例胸腔积液患者行胸水TTF-1和CEA检测,将其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TTF-1和CEA检测对胸腔积液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及诊断肺癌的价值。结果 240例胸腔积液患者,胸水良性160例,恶性80例,其中肺癌68例、其他恶性肿瘤12例。CEA检测对恶性肿瘤检测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5.00%;TTF-1检测对恶性肿瘤检测的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92.50%。TTF-1对肺癌判断的灵敏度为86.76%,特异度为91.67%。结论胸水CEA检测有助于诊断胸腔积液是否为恶性,TTF-1检测有助于诊断恶性胸腔积液是否为肺癌,两者联合检测可为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2015 Vol. 16 (09): 14- [摘要] ( 276 ) [HTML KB] [PDF 0KB] ( 77 )
17 李娟; 吴磊; 邓群; 黄河浪; 刘建锋
超声波辅助治疗粘连包裹型结核性腹膜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波辅助治疗粘连包裹型结核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条件的粘连包裹型结核性腹膜炎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3HRZE/9HRE)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超声电导仪经皮局部透入异烟肼治疗,7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发热、腹痛、腹胀、腹泻、呕吐、便秘等症状缓解时间,腹腔包裹性积液、腹部包块及腹腔淋巴结肿大消退程度。结果第1个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患者发热、腹胀、腹痛、腹泻、呕吐、便秘症状较对照组明显缓解(P<0.05)。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缓解率较第1个疗程明显提高(P<0.05);腹腔包裹性积液消退程度、腹部包块及腹腔淋巴结肿大消退程度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超声波辅助治疗粘连包裹型结核性腹膜炎可以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局部浓度,提升药物疗效,减少口服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为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治疗找到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治疗方法。
2015 Vol. 16 (09): 17- [摘要] ( 221 ) [HTML KB] [PDF 0KB] ( 33 )
20 刘建民; 郭奕芬
雾化吸入妥布霉素联合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应用雾化吸入妥布霉素联合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方法将4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为20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与静脉抗感染(根据痰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止咳化痰、营养支持、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生理盐水20mL加妥布霉素300mg雾化、2次·d-1,对照组加用生理盐水20mL雾化、2次·d-1。疗程10~14d。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95%比80%,P<0.05),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单独使用静脉抗生素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有限,同时联合妥布霉素雾化吸入可增加疗效,减少抗生素使用剂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2015 Vol. 16 (09): 20- [摘要] ( 407 ) [HTML KB] [PDF 0KB] ( 65 )
22 吉红亮
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2组均采用正规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同时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磷酸西格列汀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低血糖及肝、肾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FPG、2hPG、HbA1c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FPG、2hPG、HbA1c则均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低血糖及肝、肾功能障碍。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是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2015 Vol. 16 (09): 22- [摘要] ( 257 ) [HTML KB] [PDF 0KB] ( 74 )
24 王祥翔; 柴湘婷
孤立性单侧外展神经麻痹1例并文献复习
<正>动眼(第Ⅲ)、滑车(第Ⅳ)、外展(第Ⅵ)三对颅神经麻痹是导致复视的常见的神经科病因,其中第Ⅲ、Ⅵ颅神经麻痹各占1/2,第Ⅳ颅神经麻痹不足10%;25%的第Ⅲ、Ⅳ、Ⅵ颅神经麻痹是特发的,但50%的第Ⅲ、Ⅳ、Ⅵ颅神经麻痹可自行恢复[1]。外展神经发自脑桥中部被盖中线两侧的展神经核,其纤维自桥延沟内侧部出脑后,穿过岩斜坡硬膜进入基底窦外下壁,穿过Dorello管,向前进入海绵窦后部,平行
2015 Vol. 16 (09): 24- [摘要] ( 271 ) [HTML KB] [PDF 0KB] ( 108 )
26 欧阳振轩
利福平胶囊局部治疗淋巴结核术后切口不愈合13例
<正>结核病是呼吸系统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约有5.8亿人感染了结核杆菌,全国人口结核感染率为44.5%[1],而淋巴结核是肺外结核的一种常见病,又以颈淋巴结核多见,多发生于颈部一侧或双侧,无明显滑动的肿块,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则逐渐增大,甚至皮肤变紫,最终破溃流水样脓液,严重时排出黄浊干酪样物。少数病人可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淋巴结核因其有完整的包膜或脓腔,单纯口服抗结核药物
2015 Vol. 16 (09): 26- [摘要] ( 290 ) [HTML KB] [PDF 0KB] ( 90 )
27 张奋国; 雷晴峰
一氧化碳中毒误诊为脑梗死1例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因神志不清伴四肢抖动2h于2012年12月10日11:15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h,被其家人发现四肢间歇性抖动,问之不答,偶有胡言乱语,伴小便失禁,床边可见少许呕吐物(少量食物残渣及胃内容物)。"120"接诊人员发现室内生有煤炉,气味不大,其他人无任何不适。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余,2011年5月初因头晕在外院确诊为"脑梗死"并住院治疗,好转出院,无后遗症。入院时查体:
2015 Vol. 16 (09): 27- [摘要] ( 267 ) [HTML KB] [PDF 0KB] ( 74 )
28 廖卫华; 刘亚云; 唐国英
2种内固定方法治疗C3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2种内固定方法治疗C3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8例C3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外固架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42.5±6.2)min、(53.0±10.5)mL比(75.6±9.1)min、(139.2±13.5)mL,均P<0.05];2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随访1年,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观察组优良率为91.7%,对照组优良率为95.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8,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具有安装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及出血量少等特点,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中有很大空间。
2015 Vol. 16 (09): 28- [摘要] ( 317 ) [HTML KB] [PDF 0KB] ( 60 )
30 余智锋; 刘亚云; 唐国英
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对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锁骨钩钢板固定组和克氏针固定组,每组44例。锁骨钩钢板固定组给予锁骨钩钢板治疗,克氏针固定组给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骨不连接、局部感染、固定松动)发生率。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对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Karlsson肩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锁骨钩钢板固定组和克氏针固定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5.2±4.2)min和(62.3±6.7)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4.3±18.2)mL和(81.9±16.8)mL,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锁骨钩钢板固定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克氏针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1%,克氏针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锁骨钩钢板固定组(P<0.05)。锁骨钩钢板固定组优良率为94.7%,克氏针固定组优良率为7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有显著的疗效。
2015 Vol. 16 (09): 30- [摘要] ( 280 ) [HTML KB] [PDF 0KB] ( 73 )
33 徐成; 张悦安; 范锟铻
氧化亚氮在烧伤清创换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氧化亚氮(笑气)用于烧伤创面换药的镇痛效果。方法 30例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不给予笑气/氧气吸入镇痛,试验组给予笑气/氧气吸入镇痛。记录2组患者清创换药前、中、后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疼痛程度(VAS)评分和镇静程度(Ramsay)评分。结果试验组清创换药前、中、后HR、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清创换药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清创换药过程中、清创换药后HR均显著增加(P<0.05),清创换药过程中SpO2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在换药过程中及换药后的VAS疼痛评分显著降低,Ramsay镇静评分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笑气/氧气吸入镇痛技术在烧伤创面换药中安全、有效。
2015 Vol. 16 (09): 33- [摘要] ( 224 ) [HTML KB] [PDF 0KB] ( 111 )
36 朱健奎; 田涛; 傅强
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钉棒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伤椎固定组和跨伤椎固定组,每组60例。2组均采用GSS钉棒固定,经伤椎固定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术治疗;跨伤椎固定组采用传统的跨伤椎固定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JOA腰腿痛评分效果,术后1周及6个月伤椎前、后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的恢复情况。结果经伤椎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5.70±17.90)min、(328.80±148.11)mL、(12.5±1.8)d及(11.5±2.4)d;跨伤椎固定组分别为(74.10±22.58)min、(283.70±120.75)mL、(11.9±2.3)d及(11.8±2.7)d,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的恢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伤椎固定组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的恢复程度均优于跨伤椎固定组(均P<0.05)。按JOA腰腿痛评分标准,经伤椎固定组优良率为96.7%,跨伤椎固定组优良率为9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钉棒系统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传统的跨伤椎固定能更好地维持矫正效果,是更为坚强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2015 Vol. 16 (09): 36- [摘要] ( 284 ) [HTML KB] [PDF 0KB] ( 95 )
39 谭宇林; 曾群英; 肖宇明; 李俊威
七氟醚与异丙酚用于小儿疝气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七氟醚与异丙酚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110例(ASA)Ⅰ级择期斜疝手术男性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结果治疗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且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早(P<0.05);治疗组术中血压和心率较对照组稳定(P<0.05)。结论七氟醚应用于小儿疝气手术麻醉对小儿呼吸道刺激小、诱导快,且术后苏醒早,麻醉安全性好。
2015 Vol. 16 (09): 39- [摘要] ( 256 ) [HTML KB] [PDF 0KB] ( 47 )
41 吴自强
生殖道感染HSV的临床检测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生殖道感染单纯疱疹病毒(HSV)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被诊断为生殖道感染HSV病患者120例。同时进行HSV抗原法检测及血清IgM、IgG抗体检测。对比不同检测方法及不同皮疹状态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经抗原法检测发现,水疱期阳性检出率(85.19%,23/27)明显高于溃疡期的检出率(58.06%,5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血清IgM、IgG抗体检测发现,原发组的IgG阳性检出率(4.35%,2/46)显著低于复发组的IgG阳性检出率(18.92%,1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原法下阳性检出率(64.17%,77/120)明显高于抗体法下的阳性检出率(18.33%,2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HSV的检测结果与皮疹状态有关,皮疹越到后期,阳性检出率越低。在临床检测中,抗原法明显优于血清IgM、IgG抗体法。
2015 Vol. 16 (09): 41- [摘要] ( 235 ) [HTML KB] [PDF 0KB] ( 90 )
43 郑晓霞
多囊卵巢综合征血脂代谢的特点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血脂代谢特点。方法选取PCOS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BMI分将其分为肥胖组(n=30)和非肥胖组(n=30);同时选择30例正常生育功能的女性作为对照(对照组),检测并分析3组患者脂代谢数据。结果 PCOS患者较对照组、肥胖组较非肥胖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载体蛋白A1则明显下降(P<0.05)。且非肥胖组以上各指标均优于肥胖组(P<0.05)。结论 PCOS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血脂代谢异常,肥胖型患者相对较为明显。
2015 Vol. 16 (09): 43- [摘要] ( 249 ) [HTML KB] [PDF 0KB] ( 36 )
45 杨新革; 张红花
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未破裂型宫角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未破裂型宫角妊娠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对40例未破裂型宫角妊娠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 40例患者术前口服米非司酮5d,无药物不良反应出现,腹腔镜手术顺利,平均出血80mL(30~350mL),平均手术时间46min(35~75min),无一例输血,无一例转开腹。术后3个月,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形态正常。结论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未破裂型宫角妊娠,在临床上是一种微创、安全、并发症少、能较好地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可行方法。
2015 Vol. 16 (09): 45- [摘要] ( 251 ) [HTML KB] [PDF 0KB] ( 45 )
47 曹晓春; 刘希娟; 丁勇民; 宋小华; 刘燕玲; 叶春风; 李国林; 刘洋; 龚丹
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的脑电诊断及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lectrical status epilepticus during sleep,ESES)的脑电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脑电图棘慢波指数(SWI)≥50%并完成治疗的癫痫患儿30例(A组16例:50%≤SWI<85%;B组14例:SWI≥85%),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C、D 2组,每组15例,行不同疗程(C组6个月,D组12个月)激素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心理损伤评估,并随访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B 2组治疗前均有程度不一的神经心理损伤,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总智商(FIQ)均较正常值低,以VIQ下降最显著,B组VIQ和FIQ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VIQ、FIQ较激素治疗前均有增高(P<0.05),其中ESES消失者VIQ、FIQ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C、D 2组间神经心理损伤改善程度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不良反应大于C组(P<0.05)。结论 SWI≥50%定为ESES的脑电诊断标准有助于ESES的合理诊断,早期干预;激素治疗ESES安全有效,疗程6个月更合理。
2015 Vol. 16 (09): 47- [摘要] ( 316 ) [HTML KB] [PDF 0KB] ( 107 )
50 莫坤梅; 黎远团; 谢建红; 陈雨彬; 梁伯泉; 陈忠其; 邓玲
早产儿脑损伤与宫内感染引起细胞因子网络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因果关系,从细胞因子网络反应角度探讨宫内感染早产儿脑损伤机制,为防治早产儿脑损伤提供新途径。方法将100例早产儿根据头颅超声及CT检查结果分为早产脑损伤组(31例)和早产无脑损伤组(69例)。通过对2组胎膜、胎盘的病理检测(主要以检测绒毛膜羊膜炎为主),判断是否有宫内感染导致的早产儿脑损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 100例患儿中发生宫内感染40例,60例为非宫内感染,宫内感染患病率为40.0%。宫内感染患儿脑损伤的患病率为47.5%(19/40),非宫内感染患儿脑损伤的患病率为20.0%(12/60)。宫内感染患儿脑损伤患病率显著高于非宫内感染患儿(χ2=8.485,P<0.05)。早产脑损伤组IL-1β、IL-6、IL-10及TNF-α分别为(6.33±2.17)(8.20±4.10)(1.46±0.25)及(5.35±2.00)μg·L-1;早产无脑损伤组IL-1β、IL-6、IL-10及TNF-α分别为(1.44±1.01)(1.58±2.33)(1.65±0.30)及(3.57±1.33)μg·L-1。早产脑损伤组IL-1β、IL-6、TNF-α显著高于早产无脑损伤组,IL-10低于早产无脑损伤组(均P<0.05)。结论早产儿脑损伤与宫内感染关系密切,细胞因子网络反应可能介导该损伤过程。
2015 Vol. 16 (09): 50- [摘要] ( 332 ) [HTML KB] [PDF 0KB] ( 103 )
54 马国哲; 梁明姬
不同氧浓度的复苏囊正压呼吸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氧浓度的复苏囊正压呼吸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按不同氧浓度的复苏囊正压呼吸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3组均给予触觉刺激,并对患儿的呼吸道进行清理。在此基础上,A组在接通储氧的自动充气式复苏囊前提下采用21%氧气行窒息复苏治疗,B组在不接通储氧的自动充气式复苏囊的前提下采用40%氧气行窒息复苏治疗,C组在接通储氧的自动充气式复苏囊的前提下采用100%氧气行窒息复苏治疗。观察3组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临床疗效。结果与A组比较,B、C 2组有效率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C组比较,A、B 2组PO2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对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采用氧浓度为40%的复苏囊正压呼吸,可有效地防止患儿出现低氧血症,提高了复苏效果,改善患儿的预后。
2015 Vol. 16 (09): 54- [摘要] ( 293 ) [HTML KB] [PDF 0KB] ( 32 )
57 曾丽春; 何玲; 陈丽萍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99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研究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病人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转归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99例确诊为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头颅影像学检查情况及临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99例患儿中,<7d发病占29.29%,农村患儿占62.63%,早产儿占17.17%;临床表现为反应差的患儿占82.83%,体温大于38.5℃占67.68%,肌张力改变占44.44%,惊厥占29.29%,原始反射减弱占40.40%。初次外周血感染指标检查结果和脑脊液(CSF)检查阳性率均不高,其中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异常率稍高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异常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46%比38.38%,P>0.05);外周血降钙素原(PCT)与CRP异常率有明显差异(70.00%比50.50%,P<0.05)。从血液和CSF培养出的各种致病菌中,G-菌稍多于G+菌,血培养阳性率为26.26%,G-菌占53.85%,其中10例(38.46%)为多重耐药菌。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为11.11%,G-菌占54.55%,其中5例(45.45%)为多重耐药菌。80例患儿行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头颅CT及MRI患儿占28.75%(23/80)。结论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较困难。对该病的早期诊断依赖于临床PCT、CRP、血培养以及脑脊液等多项检验的联合判定。
2015 Vol. 16 (09): 57- [摘要] ( 275 ) [HTML KB] [PDF 0KB] ( 59 )
61 张盛; 明腾; 邹勇; 涂洪强; 王小威; 谢学良; 黄国金
右胸小切口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右胸小切口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4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20例采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纠治;观察组220例采用右胸部小切口行体外循环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纠治。比较2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胸骨畸形及伤口感染发生率、术后死亡率等。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引流量、胸骨畸形及伤口感染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死亡率、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胸小切口适用于小儿及婴幼儿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切口隐蔽、术后渗血少、切口感染发生率低、无胸骨胸廓畸形等优点;但必须术前超声诊断明显,选择心内缺损位置合适的病例,应用熟练的手术技巧和必要措施改善术野显露,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2015 Vol. 16 (09): 61- [摘要] ( 242 ) [HTML KB] [PDF 0KB] ( 45 )
64 徐汉云
小儿支原体肺炎咽拭子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对小儿咽拭子肺炎支原体(MP)的鉴定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肺炎患儿1 087例,通过咽拭子采集分泌物,对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1 087例患儿中,MP培养阳性者240例,阳性率为22.08%,其中男性MP阳性率21.99%,女性MP阳性率22.18%,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敏感试验中,MP对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的敏感率较高,对克拉霉素中度敏感,对红霉素、罗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和克林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咽拭子培养对MP检出率较高。在药物敏感试验中MP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性低,这对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和抗生素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
2015 Vol. 16 (09): 64- [摘要] ( 594 ) [HTML KB] [PDF 0KB] ( 56 )
66 万宇; 刘金有
腮腺混合瘤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的CT诊断价值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患者的CT表现及手术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腮腺混合瘤患者,CT呈边缘清楚、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者12例,手术证实为良性混合瘤;CT呈分叶状或圆形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轮廓不清者1例,为恶性肿瘤。12例良性混合瘤患者,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面神经麻痹2例、涎瘘1例。结论腮腺混合瘤临床表现多样,根据CT影像学表现初步明确诊断。根据肿瘤部位、形态及大小,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
2015 Vol. 16 (09): 66- [摘要] ( 338 ) [HTML KB] [PDF 0KB] ( 125 )
69 陈蔚华; 裴婧
口腔黏膜白斑癌变8例报告
目的探讨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癌变的发病性别、年龄、部位、临床特征及病理表现。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14年10月病理诊断为OLK的17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诊。结果 170例OLK患者中有8例发生癌变,癌变率为4.71%。8例白斑癌变患者男女比例相当;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6例;病程较短,1个月至4年;5例发生在口腔黏膜的高危险区(舌缘和舌腹),2例在外界刺激下发生癌变。临床表现大多无明显症状,质软、无触痛等,也有突然增大、溃烂、不适感。均质型白斑4例,溃疡状、颗粒状病损各2例。病理表现以早期微浸润为主。结论 OLK发生癌变时间短,症状不明显,提示临床上要重视OLK的诊疗,做好其可能癌变的预防工作,并提醒患者定期随访。
2015 Vol. 16 (09): 69- [摘要] ( 317 ) [HTML KB] [PDF 0KB] ( 88 )
71 左谦云; 万星华; 张爱妹; 胡元吉; 陶醉
胃低张CT增强扫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胃低张CT增强扫描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2例胃癌患者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行仰卧位增强扫描,扫描前10 min肌内注射654-2 10 mg,随后饮水800~1 200 mL。经肘静脉注入碘佛醇80~100mL,分三期进行,用0.67mm重建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均能清晰显示胃癌的形态、大小、部位、周围组织侵犯及转移情况。胃癌病灶表现为局限或广泛胃壁增厚、僵直、胃腔缩小及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均有异常强化。结论胃低张CT增强扫描检查方法简单,准确率高,为不能耐受胃镜及钡餐患者提供了新方法,弥补了胃镜及钡餐检查腔外病变情况不能显示的不足,是诊断胃癌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5 Vol. 16 (09): 71- [摘要] ( 402 ) [HTML KB] [PDF 0KB] ( 69 )
73 梁聪聪; 万业达; 牛金亮; 何岸苇
低位胆系梗阻性疾病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分析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诊断低位胆系梗阻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行MRCP检查的低位胆系梗阻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MRCP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0例患者中,经手术病例诊断胆管结石28例、胰头癌13例、壶腹癌7例、胆管癌5例、胆胰管炎症4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3例。MRCP检查成像中,左肝管、肝内胆管、肝总管、胆总管清晰显示率为100%,显著高于其他部位的显示率(P<0.05);与手术病理诊断比较,MRCP定性诊断总符合率为80.0%(48/60),其中壶腹癌的MRCP定性诊断诊断符合率为100%,显著高于其他疾病(P<0.05)。结论 MRCP可有效诊断胆系梗阻性疾病,成像完整、定位准确,可作为低位胆系梗阻性疾病临床诊断首选方法,必要时可配合其他检查手段使用,以提高诊断率。
2015 Vol. 16 (09): 73- [摘要] ( 261 ) [HTML KB] [PDF 0KB] ( 88 )
75 廖如云; 严敏
1例不典型肺结节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正>肺结节病是结节病的一种,病理表现为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属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因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各项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也常无特征性表现,因此诊断较困难,通常需联合多种检查方法,在排外其他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疾病的基础上予以诊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2014年11月4日收治1例不典型肺结节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病史已2年余,以反复咳嗽、咳痰,间断咯血为主要表现,经过近2年连续正规抗结核治
2015 Vol. 16 (09): 75- [摘要] ( 223 ) [HTML KB] [PDF 0KB] ( 28 )
77 汤利萍
PDCA循环在ICU失禁性皮炎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规范ICU皮肤问题管理,减少可预防失禁性皮炎的发生,加强ICU护士应对失禁性皮炎的能力。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发生的65例失禁性皮炎患者(对照组)及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发生的失禁性皮炎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和措施改进,并指导今后失禁性皮炎的管理。比较2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治愈时间及发生皮炎的严重程度等。结果对照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占同期总住院人数的21.5%(65/302),观察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占同期总住院人数的3.0%(10/329)(P<0.01)。观察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失禁性皮炎发生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PDCA循环有助于减少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降低皮炎发生的严重程度,减轻护士工作量,实现护理质量优效管理。
2015 Vol. 16 (09): 77- [摘要] ( 261 ) [HTML KB] [PDF 0KB] ( 53 )
82 胡燕; 刘晓明; 鄢茵
早期呼吸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呼吸锻炼对脊髓损伤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脊髓损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术前接受呼吸指导,围术期再行常规性护理。对2组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第1s呼吸气体的容积(FEV1)、用力呼吸的肺活量(FVC)及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呼吸急促、呼吸频率改变、分泌物增加、肺活量下降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呼吸锻炼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少患者并发症,促使患者术后康复。
2015 Vol. 16 (09): 82- [摘要] ( 251 ) [HTML KB] [PDF 0KB] ( 39 )
85 黄财花
热敷疗法对高通量透析患者防内瘘失功的效果
目的观察热敷疗法对高通量透析患者维持动静脉内瘘功能的效果。方法将54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试验组患者每次行高通量透析24h后,内瘘穿刺处采用热敷疗法,每天2次,每次20min;对照组每次行高通量透析后,穿刺点不行热敷疗法,其他保养方法不变,2组患者透析过程中用相同的透析机器和透析器,透析处方也相同,每周3次,每次4h,透析间隔期每天2次,透析过程的前、中、后期,观察动静脉内瘘功能情况。结果试验组27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内瘘失功和半失功现象,对照组27例患者,5例出现内瘘失功,3例出现半失功。试验组内瘘失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比29.6%,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用动静脉内瘘行高通量透析,在透析结束24h后,穿刺部位定时的热敷疗法能防止患者的内瘘失功。
2015 Vol. 16 (09): 85- [摘要] ( 318 ) [HTML KB] [PDF 0KB] ( 67 )
87 刘鹏
疼痛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行泌尿外科手术后疼痛的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2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加用疼痛护理。比较2组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疼痛程度为0度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均明显升高,术后疼痛程度为Ⅱ—Ⅳ度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对行泌尿外科手术后疼痛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2015 Vol. 16 (09): 87- [摘要] ( 257 ) [HTML KB] [PDF 0KB] ( 52 )
89 王琴
结构式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76例原发性食管癌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2组均采用常规健康指导。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加用结构式心理干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应激处理和应对技巧。对2组入院时、术后第5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焦虑、抑郁评分。比较2组焦虑、抑郁程度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术后第5天焦虑、抑郁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原发性食管癌患者实施结构式心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患者围术期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2015 Vol. 16 (09): 89- [摘要] ( 244 ) [HTML KB] [PDF 0KB] ( 72 )
91 陈秀君; 吴静
自制深静脉置管固定护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固定护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3例置管固定用自制置管护套包扎,对照组53例用传统的纱布块加胶布缠绕包扎,每次透后记录,随访1年,观察对比两种置管固定法的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结果试验组置管固定牢固度、患者舒适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置管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深静脉置管护套可以大大减少血液透析患者由于置管固定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增强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5 Vol. 16 (09): 91- [摘要] ( 223 ) [HTML KB] [PDF 0KB] ( 93 )
93 张华秀; 魏建梅
1例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等离子消融术的护理体会
<正>应用等离子消融技术进行椎间盘髓核成形术,是继化学融核术、经皮椎间盘切吸术和髓核激光汽化减压术之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又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法[1],利用等离子刀将颈椎间盘髓核消融,从而减少盘内压力,减少炎症介质,达到颈椎间盘重建的治疗目的[2]。该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尤其对颈椎间盘原性病变引起的颈型、神经根型、交感型颈椎病疗效显
2015 Vol. 16 (09): 93- [摘要] ( 176 ) [HTML KB] [PDF 0KB] ( 77 )
95 谢雨芳; 蒋雪明; 卜亚玮; 李晓洁; 方乐; 高武红
深圳市南山区2007—2014年托幼机构儿童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托幼机构儿童体格发育、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针对儿童发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预防。方法对2007—2014年深圳市南山区辖区内180所托幼机构中的264 105名儿童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2007—2013年比较,2014年儿童体质量达标率及龋齿、视力不良患病率均明显升高,肥胖、营养不良及贫血患病率则均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深圳市南山区儿童体格发育良好,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预防视力不良、龋齿,降低常见病的患病率。
2015 Vol. 16 (09): 95- [摘要] ( 239 ) [HTML KB] [PDF 0KB] ( 99 )
98 梁惠怡
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目的对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取已接种乙肝疫苗的学龄前儿童6 00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从化市市区和农村的体检中随机抽取。均采用"0、1、6"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儿童。在空腹的状态下,采集儿童血液样本,分析儿童体内的乙肝抗体产生情况。结果2011—2013年从化市市区的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率和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同期的农村,2012—2013年市区的HbsAg的携带率低于同期的农村(P<0.05),2014年市区和农村的乙肝疫苗接种率、HbsAg的携带率及抗-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岁儿童的抗体阳性率高于5~6岁儿童(63.77%比54.73%,P<0.05)。结论按免疫程序对儿童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预防措施较好,能够有效降低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加强对乙型肝炎易感人群的有计划的免疫,是降低乙型肝炎感染的有效途径。
2015 Vol. 16 (09): 98- [摘要] ( 288 ) [HTML KB] [PDF 0KB] ( 71 )
100 林松发; 李红宾
侵袭性念珠菌病的研究进展
<正>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又称为侵袭性真菌感染,是一类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好发于免疫受损的患者等,如血液恶性肿瘤接受高强度化疗者[1]。而在侵袭性真菌病中,念珠菌属感染占其中的大部分,称之为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或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nvasive candida infection),包括深部念珠菌病、
2015 Vol. 16 (09): 100- [摘要] ( 247 ) [HTML KB] [PDF 0KB] ( 42 )
104 谢静茹; 晏小华
PDCA循环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正>康复护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历史较短,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一般基础护理外,还包括应用专科护理技术,使患者的身心最大程度得到康复。近年来,PDCA循环应用于护理的研究越来越多,对护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将近些年国内康复护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现综述如下。1 PDCA循环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质量环,是管理学中通
2015 Vol. 16 (09): 104- [摘要] ( 263 ) [HTML KB] [PDF 0KB] ( 69 )
实用临床医学
 

编辑部公告

 
· 通知——《实用临床医学》自2021年始由月刊变更为双月刊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实用临床医学》2014年栏目调整公告
· 《实用临床医学》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实用临床医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