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医学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实用临床医学
 
2015年 16卷 06期
刊出日期:2015-06-28

临床妇产科
   
临床妇产科
1 陈建建; 王霖; 罗来恒
加味参芎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
目的应用加味参芎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观察加味参芎汤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临床症状上的优劣,从而总结出一个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稳定期的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案。方法将10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36例,口服中药加味参芎汤)、西药组(36例,吸入噻托溴铵)和中西医结合组(36例,口服中药加味参芎汤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对3组患者给予相应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连续3个疗程。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与其他2组比较,在改善肺功能指标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与西药组降低血液高切还原黏度、血液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较其他2组对咳嗽、咳痰、喘息、气短症状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临床疗效显控率中药组为87.8%、西药组为85.7%、中西医结合组为93.5%,中西医结合组较其他2组疗效显著(P<0.05)。结论加味参芎汤能有效降低COPD患者血液高黏度。加味参芎汤联合吸入噻托溴铵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显著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指标。 
2015 Vol. 16 (06): 1- [摘要] ( 215 ) [HTML KB] [PDF 0KB] ( 13 )
5 盛波
乌司他丁联合加味小承气汤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加味小承气汤灌肠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江门市五邑中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9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2组均予以补液、制酸、抑制胰液分泌等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10万U,2次·d-1治疗,并使用加味小承气汤保留灌肠。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8%比84.8%,P<0.05)。观察组腹痛与腹胀改善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禁食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使用乌司他丁联合加味小承气汤治疗,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并且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 
2015 Vol. 16 (06): 5- [摘要] ( 167 ) [HTML KB] [PDF 0KB] ( 43 )
8 朱慧艳; 赵智晗; 王宏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变化在神经功能损害和预后评定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及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入院时、发病48h及第14天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并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3个月后门诊随诊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与血浆凝溶胶蛋白变化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入院时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发病第14天凝溶胶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发病48h(P<0.01)。发病48h及发病第14天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中等面积脑梗死组及小面积脑梗死组(均P<0.05),中等面积脑梗死组与小面积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归好组发病48h及发病第14天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转归差组(P<0.01或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发病48h及发病第14天的脑梗死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与mRS评分呈负相关(r=-0.701、-0.568,均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患者降低更明显,并与预后呈负相关。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对评估脑梗死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015 Vol. 16 (06): 8- [摘要] ( 297 ) [HTML KB] [PDF 0KB] ( 27 )
12 宋效成; 李赐林; 黄斌; 周凤梁
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5例确诊为T2DM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拉鲁肽组(38例)和格列美脲组(37例)。利拉鲁肽组给予利拉鲁肽1.8mg·d-1皮下注射,格列美脲组给予格列美脲4 mg·d-1口服。2组均16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体质量、收缩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恶心、腹泻、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利拉鲁肽组较格列美脲组升高更明显(均P<0.05)。利拉鲁肽组的体质量减轻、收缩压降低与格列美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利拉鲁肽组早期胃肠道反应(恶心、腹泻)明显高于格列美脲组(P<0.05),格列美脲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利拉鲁肽组(16.2%比0.00%,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T2DM安全、有效。 
2015 Vol. 16 (06): 12- [摘要] ( 305 ) [HTML KB] [PDF 0KB] ( 52 )
15 张美华; 黄建伟; 温凌; 王巧瑜; 潘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衰竭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肝衰竭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内科护肝、退黄(促肝细胞生长素、复方甘草酸苷、思美泰等)等综合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标准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BMSCs移植治疗,5d为1个疗程。测定并观察2组血清中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LT、TBIL、PT、APTT、TNF-α及IL-1β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L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移植治疗对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15 Vol. 16 (06): 15- [摘要] ( 241 ) [HTML KB] [PDF 0KB] ( 30 )
18 伍世全; 董玉华
2012-2013年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2012—2013年高要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要市人民医院2012—2013年各项抗菌类药物使用资料,记录该段时间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排名前五的科室、药物名称及限定日使用频率(DDDs)。结果 12012年—2013年间AUD排名第一位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由2012年的18.11降低到2013年的12.13;除青霉素类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较2012年同期使用增加外,剩余所有药物2013年使用强度均较去年降低;2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和ICU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排名最靠前的3个科室,其2012年AUD水平分别为133.78、132.52、98.48,明显高于2013年AUD水平,且除上述3个科室外的其他科室2013年AUD水平较2012年同期均有所降低;3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及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位列抗菌药物使用排名前3名,其DDDs也由2012年的12113.34、10102.68、7788.63逐渐降低到2013年的12100.63、10019.47和7701.62。结论高安市人民医院基本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过量情况,各项规范制度也日趋管理化与合理化,但仍存在一定改进空间,需对部分青霉素类药物进行严格控制。
2015 Vol. 16 (06): 18- [摘要] ( 311 ) [HTML KB] [PDF 0KB] ( 21 )
20 涂建斌; 饶丽华
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应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药物敏感分析系统对南昌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送检标本分离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并对检出的阴沟肠杆菌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37株阴沟肠杆菌,其中标本来源于痰液(占51.8%)为第1位,尿液(占22.7%)为第2位;在病区分布中重症监护病房(ICU,占31.4%)为第1位,呼吸内科(占28.5%)为第2位。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96.4%、94.2%、90.5%、13.9%、10.2%、9.5%、8.8%、7.3%和5.1%。结论阴沟肠杆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其敏感抗生素谱窄,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对常用抗生素的使用,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报告针对性地合理用药,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并延缓耐药株的产生。 
2015 Vol. 16 (06): 20- [摘要] ( 219 ) [HTML KB] [PDF 0KB] ( 30 )
23 蒋希萌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45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Gensini评分标准分为:轻度病变组(≤7分,194例)、中度病变组(8~14分,218例)和重度病变组(>14分,46例)。观察记录3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体质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酐清除率(Ce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探讨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示:糖尿病、吸烟史、LVEF、Cer、hs-CRP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糖尿病、吸烟史、LVEF、Cer和hs-CRP显著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糖尿病、吸烟史、LVEF、Cer、hs-CRP有较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合并糖尿病、有较长吸烟史以及LVEF、Cer和hs-CRP明显异常的患者,要给予特别关注。
2015 Vol. 16 (06): 23- [摘要] ( 211 ) [HTML KB] [PDF 0KB] ( 69 )
25 刘军
布地奈德与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急诊重症哮喘的疗效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与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急诊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诊重症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氨茶碱静脉注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布地奈德与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雾化吸入。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及咳嗽、气促、喘息、哮鸣音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91.67%比75.00%,P<0.05),咳嗽、气促、喘息、哮鸣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地奈德与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急诊重症哮喘患者不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更快,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方式。 
2015 Vol. 16 (06): 25- [摘要] ( 309 ) [HTML KB] [PDF 0KB] ( 19 )
27 李卫星; 康健; 程亮; 梁芳; 刘波; 邹亿城; 陈海滨
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联合椎旁神经阻滞(PV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112例采用MED联合PVB治疗,对照组108例采用开放椎板开窗术(OD)联合PVB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及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出血量)、术后情况(术后3d最高体温、住院时间);采用Nakai评分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出血量、术后3d最高体温、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32%比87.96%,P<0.05)。结论 MED联合PV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组织创伤少、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2015 Vol. 16 (06): 27- [摘要] ( 247 ) [HTML KB] [PDF 0KB] ( 24 )
30 刘博
不同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啶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效果比较
目的评价不同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异丙酚静脉全身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循环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适合ERCP手术的剂量。方法选择90例择期行ERCP手术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右美托咪啶低剂量负荷组(D1组)与右美托咪啶高剂量负荷组(D2组),每组45例。D1组术前按0.5μg·kg-1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泵注10min,D2组术前按1.0μg·kg-1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泵注10min,然后2组均按0.6μg·kg-1·h-1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50mL;2组手术开始前2min均注射异丙酚1.0mg·kg-1,然后以2~4 mg·kg-1·h-1泵注异丙酚。记录给药前(T0),进内镜即刻(T1),手术开始后10min(T2)、20min(T3)、30min(T5)及手术结束时(T6)的MAP、HR、RR、SPO2值,记录体动∕呛咳次数,SPO2≤90%或呼吸频率≤9次·min-1的次数及苏醒时间、手术时间、异丙酚用量、芬太尼用量。于T0、T3时点取5mL静脉血测定血清肾上腺素水平。结果 D2组MAP、HR在T4—T6时点均较D1组显著降低(P<0.05),异丙酚、芬太尼用量较D1组显著减少(P<0.05),T3时点肾上腺素水平较D1组显著降低(P<0.05)。D2组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发生率均较D1组显著升高(P<0.05),而体动∕呛咳发生率较D1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负荷量0.5μg·kg-1可安全用于ERCP保留自主呼吸的静脉全身麻醉,并且能较好地控制术中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2015 Vol. 16 (06): 30- [摘要] ( 171 ) [HTML KB] [PDF 0KB] ( 18 )
34 李欢欢; 马龙先
右美托咪啶联合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联合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疗效。方法拟择期行甲状腺病灶切除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30例。Ⅰ组为DEX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Ⅱ组全身麻醉组。2组患者均给予1.0μg·kg-1 DEX泵注,10min内注射完毕,之后按0.1μg·kg-1·min-1速度持续泵注,直至手术结束。记录2组患者入室(T0)、麻醉前(T1)、麻醉后(T2)、切皮后(T3)SBP、DBP、HR。术后分别记录2组麻醉总费用,术后24、48h随访患者咽喉不适、恶心呕吐、伤口引流量及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Ⅰ、Ⅱ组患者T1较T0,Ⅰ组患者T2较T0、T3较T2SBP、DB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组患者T2较T0、T3较T2SBP、DB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喉返神经损伤发生。Ⅰ组麻醉费用、术后咽部不适感及恶心呕吐发生率较Ⅱ组低(P<0.05)。结论 DEX联合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减少。 
2015 Vol. 16 (06): 34- [摘要] ( 254 ) [HTML KB] [PDF 0KB] ( 38 )
37 王进峰; 卢晓明; 王礼平; 尹九湖
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孕期输尿管结石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在治疗孕期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孕期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均经辅助检查证实输尿管结石,同时合并肾绞痛,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其中右输尿管结石25例、左输尿管结石22例、双侧输尿管结石3例,31例位于输尿管中、上段,19例位于输尿管下段。结果 50例患者中37例表面麻醉后膀胱镜下置管成功;12例膀胱镜下置管失败,改用输尿管镜下置管成功;1例逆行置管失败后局部麻醉行经皮肾顺行置管成功。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先兆流产,术后肾绞痛得到明显缓解,肾积水情况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术后复查48例提示输尿管支架位置好,1例输尿管支架上端位于输尿管上段,1例患者输尿管支架术后3d拔除尿管时滑脱,经重新置管后位置佳。结论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是治疗孕期输尿管结石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2015 Vol. 16 (06): 37- [摘要] ( 302 ) [HTML KB] [PDF 0KB] ( 39 )
39 汪发生
自体脂肪移植在面部轮廓年轻化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矫正面部软组织因衰老变薄、凹陷,使面部轮廓年轻化的临床应用和技巧。方法采用注射器法抽取自体脂肪,经低速离心与净化,多层次、多隧道的注射,用来矫正面部软组织萎缩造成的各种凹陷。共158例373个部位接受了自体脂肪移植注射,每个部位均超量注射50%。结果 158例373个部位经1~3次注射后随访1~2年,移植的自体脂肪存活率基本稳定,外观满意,皮肤光鲜靓丽,手感良好,回复青春容颜。结论面部软组织因衰老变薄、凹陷应用自体脂肪移植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微创,取材方便,是未来面部轮廓年轻化的发展方向。 
2015 Vol. 16 (06): 39- [摘要] ( 139 ) [HTML KB] [PDF 0KB] ( 18 )
42 李震宇; 徐荫; 颜斌
微创清除术结合蛛网膜下腔置管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结合蛛网膜下腔置管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及尿激酶灌注引流结合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治疗。结果 56例患者中2d内血肿基本清除6例,3d内18例,5d内20例,7d内12例。死亡8例,其中2例为再出血,2例为穿刺脑疝不缓解导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1例颅内感染,1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48例生存者治疗3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标准(ADL)评分,ADLⅠ级16例,Ⅱ级19例,Ⅲ级10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论微创清除术结合蛛网膜下腔置管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简便易行且疗效好。 
2015 Vol. 16 (06): 42- [摘要] ( 169 ) [HTML KB] [PDF 0KB] ( 31 )
45 王丽晖
高渗晶体液在大面积烧伤休克患者复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渗晶体液在大面积烧伤休克患者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烧伤面积超过50%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渗液组和平衡液组,每组15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高渗液组给予高渗晶体液(乳酸钠林格液500mL加入10%氯化钠溶液16mL中配成含钠浓度为186mmol·L-1的高渗晶体液)治疗,平衡液组给予乳酸钠林格液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第1个24h和第2个24h液体总输入量、尿量、心率,输液后电解质[血钠、血氯、血碳酸氢根值(HCO-3)],肝、肾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Cr)]的变化以及水肿回吸收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高渗液组治疗后第1个24h和第2个24h的液体总输入量均明显少于平衡液组(均P<0.05),2组治疗后第1个24h和第2个24h的尿量、心率变化,血钠、血氯、血HCO-3的浓度及ALT、TBIL、C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渗液组水肿回吸收时间为(2.8±1.0)d,平衡液组水肿回吸收时间为(4.0±0.9)d,高渗液组水肿回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平衡液组(P<0.05)。结论高渗晶体液具有明显抗休克效果,能通过减少复苏液体总量使尿量控制在理想范围,减轻组织水肿,缩短水肿消退时间,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15 Vol. 16 (06): 45- [摘要] ( 318 ) [HTML KB] [PDF 0KB] ( 11 )
48 张发忠
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恢复、呼吸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对上腹部术患者麻醉恢复(拔出导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清醒时间)、呼吸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89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80例)和研究组(109例)。研究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单一的全身麻醉。对2组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呼吸及躁动发生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术中使用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及异氟醚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拔导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躁动、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上腹部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患者的麻醉恢复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及躁动发生率均优于单一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 
2015 Vol. 16 (06): 48- [摘要] ( 179 ) [HTML KB] [PDF 0KB] ( 43 )
50 钟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配合低压冲洗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配合低压冲洗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高危BP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2组患者均采取TURP治疗,治疗组行低压冲洗,对照组行常规持续冲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量表(IPSS)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明显增加(均P<0.05),且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0%,0/35)明显低于对照组(14.3%,5/35)(P<0.05)。结论 TURP配合低压冲洗治疗高危BPH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15 Vol. 16 (06): 50- [摘要] ( 144 ) [HTML KB] [PDF 0KB] ( 21 )
52 叶春芳
两种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9.0 mg布比卡因麻醉,对照组给予10.5mg布比卡因麻醉,观察2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麻醉药物补充量、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药物补充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阻滞平面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7.7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4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P<0.05)。结论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9.0mg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麻醉起效快,效果好,安全性高。 
2015 Vol. 16 (06): 52- [摘要] ( 147 ) [HTML KB] [PDF 0KB] ( 11 )
54 陈卫荣
局部麻醉联合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开放性胸外伤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联合电视胸腔镜手术对开放性胸外伤患者的诊断价值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开放性胸外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局部麻醉联合电视胸腔镜手术,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3、7d的疼痛(VAS)评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5%(3/40)比50.0%(20/42),P<0.05]。结论局部麻醉联合电视胸腔镜治疗开放性胸外伤患者具有创口小、恢复快的优势,且患者并发症较少,可使患者得到更加稳定、有效的治疗。 
2015 Vol. 16 (06): 54- [摘要] ( 209 ) [HTML KB] [PDF 0KB] ( 23 )
56 李军
23例深Ⅱ度烧伤患者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疗效
目的探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43例深Ⅱ度烧伤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3例),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观察组进行治疗,对照组用传统的包扎疗法。观察2组的创面恢复情况,观察指标:换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治疗费用。结果对照组的换药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1.5±2.5)d和(24.5±3.6)d,明显多于观察组换药时间(3±0.5)d和愈合时间(18.9±1.6)d,观察组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后均未出现感染现象。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费用虽高,但这种治疗手段能加快创面范围缩小,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并且减轻患者的痛苦。
2015 Vol. 16 (06): 56- [摘要] ( 224 ) [HTML KB] [PDF 0KB] ( 31 )
58 铁江辉; 杨彦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00例DAI患者,在伤后6个月对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将1~3分者纳入预后不良组(n=43),4~5分者纳入预后较好组(n=57)。记录并分析患者临床、影像学指标及其预后相关因素,并对伤后6个月的GOS进行多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2组单一因素比较:预后较好组年龄、住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DWI脑中轴病灶数目、表观迷散系数(ADC值)、双侧瞳孔异常和正常较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病因以及CT分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I患者伤后6个月GOS多因素回归分析:住院GCS、双侧瞳孔异常、DWI脑中轴病灶数目以及ADC值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且GCS预后准确率最高。结论住院GCS、双侧瞳孔异常、DWI脑中轴病灶数目以及ADC值,尤其是住院GCS与影像学等较为客观的指标相结合,对判断DAI患者的预后更为有效。 
2015 Vol. 16 (06): 58- [摘要] ( 315 ) [HTML KB] [PDF 0KB] ( 64 )
60 赵炳端; 许湘宁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收治的72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2例患者中30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治愈27例,治愈率为90.00%,1例因感染中毒休克治疗无效死亡,2例3个月后复发接受手术治疗。44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治愈44例,治愈率达100.00%,其中1例切口裂开,2例切口感染,均得到有效处理。术后1~3年的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一部分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方能痊愈,但易复发,需再次实施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疾病复发率小,但术后要注意处理切口,以防感染和裂开。 
2015 Vol. 16 (06): 60- [摘要] ( 248 ) [HTML KB] [PDF 0KB] ( 22 )
62 李秋芳
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结合颈管搔刮术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结合颈管搔刮术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2例宫颈病变患者均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结合颈管搔刮术检查,并根据手术指征行针对处理,术后病理诊断。比较患者活检结合搔刮术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结合颈管搔刮术共确诊39例,诊断符合率为92.86%。其中:微小浸润癌4例,宫颈原位癌10例,CINⅡ—Ⅲ级13例,CIN I级5例,慢性宫颈炎7例,与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0%、90.91%、92.85%、83.33%和100.00%。行子宫切除术13例,宫颈锥切术25例,宫颈癌根治术4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结果良好。结论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结合颈管搔刮术检查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诊断符合率较高,是宫颈病变诊断的重要手段,并可运用于患者术后随访。
2015 Vol. 16 (06): 62- [摘要] ( 214 ) [HTML KB] [PDF 0KB] ( 33 )
64 张书莲
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57例
目的研究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2例PCOS不孕患者,分别予以达英-35(对照组n=55)和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观察组n=57)治疗。于患者月经周期第2—5天晨取静脉血测定卵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雌二醇(E2),统计2组患者月经恢复率、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治疗后2组F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LH、T、E2及月经恢复率排卵率和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不孕的临床疗效确切。 
2015 Vol. 16 (06): 64- [摘要] ( 241 ) [HTML KB] [PDF 0KB] ( 11 )
66 袁艳红; 刘冬云; 姜红; 李向红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临床高危因素及防治策略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高危因素,寻求预防BPD发生、治疗及改善其预后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胎龄<37周且住院时间≥28d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BPD诊断标准分为BPD组(60例)和非BPD组(252例)。结果 BPD发生率为19.2%。通过对32个因素分析发现小胎龄、低出生体质量、多胎、男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炎、窒息、贫血、动脉导管未闭(PDA)、败血症、肺出血、气胸、胆汁淤积或病理性黄疸、高压力机械通气、高浓度氧疗是BPD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多胎(OR=2.386,P<0.05)、NRDS(OR=1.806,P<0.05)、肺炎(OR=94.278,P<0.01),贫血(OR=1.805,P<0.05)、败血症(OR=19.712,P<0.01)、机械通气(OR=48.750,P<0.01)是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母亲孕期疾病对BPD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均P>0.05)。结论避免早产,预防感染,减少早产儿合并症及输血,避免高压力机械通气、高浓度氧疗,注意维生素的补充,积极进行出院后指导,对于BPD防治及改善其预后极为重要。 
2015 Vol. 16 (06): 66- [摘要] ( 382 ) [HTML KB] [PDF 0KB] ( 22 )
70 刘华明; 杨海; 郑斌; 陈伟玉
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开放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患儿的临床资料,将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行开放手术的59例作为开放组,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腹腔镜手术的136例为腹腔镜组,比较2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合并症发生率及术区的外观美感。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合并症发生率少于开放组,术区的外观美感优于开放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开放组(P<0.05);2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具有临床疗效好、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快、切口疤痕小、可同时处理对侧病变(隐睾或隐性疝)的优点。 
2015 Vol. 16 (06): 70- [摘要] ( 226 ) [HTML KB] [PDF 0KB] ( 56 )
73 魏怀俊
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吸衰竭患儿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2组血气指标[pH、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并发症(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慢性肺疾病等)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和pH、SaO2及PaO2值均明显升高,PaCO2值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并发症发生率则均明显下降,通气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并可提高疗效。 
2015 Vol. 16 (06): 73- [摘要] ( 406 ) [HTML KB] [PDF 0KB] ( 47 )
75 王琨; 赵蓓; 张智霖
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舌下含服免疫治疗依从性及对策
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舌下含服免疫治疗(SLIT)的依从性并探讨提高依从性的对策。方法将400例以尘螨过敏为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与治疗干预组,每组200例。均行SLIT,治疗组行一般性诊疗常规,治疗干预组采取规范化管理干预。随访2组脱落及治疗规范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治疗组2年内脱落率明显高于治疗干预组(56%比37%,P<0.05),脱落原因中前3位为疗效欠佳、地域或时间原因及不良反应。治疗干预组中SLIT的规范性(2年内遗漏用药情况)好于治疗组(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SLIT 2年内脱落率高,经干预及加强患者管理后可显著降低脱落率,增强治疗的规范性和依从性。 
2015 Vol. 16 (06): 75- [摘要] ( 194 ) [HTML KB] [PDF 0KB] ( 66 )
77 赵伟
CT扫描与内镜超声检查对膀胱癌术前临床分期的对比
目的对比CT扫描与内镜超声检查对膀胱癌的术前临床分期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术前进行临床分期且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膀胱癌患者196例,将采用内镜超声进行术前分期者归为观察组(EUS组,n=98),采用CT扫描检查者归为对照组(CT组,n=98)。对比CT、EUS以及两者联合的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结果EUS组膀胱癌术前T1、T2分期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明显高于CT组,而T3、T4分期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CT组优于EUS组(均P<0.05);CT与EUS联合检查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明显优于两者单独检查(P<0.05)。结论EUS在早期膀胱癌分期判断的准确性高于CT检查,且CT与EUS联合检查优势更明显。 
2015 Vol. 16 (06): 77- [摘要] ( 160 ) [HTML KB] [PDF 0KB] ( 25 )
79 李藕; 温国欢; 曹秀芬; 高重阳; 韩述; 毛婷; 贺星
临床护理路径在HIV感染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HIV感染需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应用CNP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健康教育效果、治疗依从性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较佳率、健康教育总优良率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NP对HIV感染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15 Vol. 16 (06): 79- [摘要] ( 226 ) [HTML KB] [PDF 0KB] ( 18 )
82 朱庆红
结肠造口自护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评价结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提供支持。方法以53例结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法、质性资料内容分析法开展研究,评价患者造口护理能力,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评估患者造口自护能力评分影响因子。结果53例患者自护能力平均得分(81.48±15.32)分,≤70分3例。年龄<55岁、中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离婚、独居、费用自付比例≥50%、造口时间≥6个月患者造口自护能力显著高于同因素其他分层患者(P<0.05);文化水平、年龄、居住情况、造口时间成为患者造口自护能力评分影响因子(P<0.05)。结论多数结肠造口患者具有基本的结肠造口自护能力,但或多或少均存在不足;高龄、文化水平较低、与子女和(或)配偶居住、造口时间较短者,造口自护能力相对较差。 
2015 Vol. 16 (06): 82- [摘要] ( 148 ) [HTML KB] [PDF 0KB] ( 8 )
84 曹爱琴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的术后护理
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采用常规微创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术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2015 Vol. 16 (06): 84- [摘要] ( 159 ) [HTML KB] [PDF 0KB] ( 23 )
86 刘丽瑜
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患者前后的循证护理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患者前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3年3月在南昌大学医院行伽马刀治疗的235例脑转移瘤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235例患者相关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未发生并发症。随访3个月,235例患者均生存良好,无头痛、恶心、抽搐及意识障碍等症状。结论循证护理对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2015 Vol. 16 (06): 86- [摘要] ( 180 ) [HTML KB] [PDF 0KB] ( 23 )
88 张赟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内血肿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内血肿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急性脑内血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使用Barthel指数评分和FMA评分法评价2组治疗后机体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Barthel指数得分和FMA得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机体功能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内血肿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状况,优化护患关系。 
2015 Vol. 16 (06): 88- [摘要] ( 199 ) [HTML KB] [PDF 0KB] ( 21 )
90 章颖妹; 徐晓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2型糖尿病(T2DM)是2种常见和多发的慢性疾病,而COPD可作为T2DM患病的一种新型危险因素。本文通过相关激素使用、炎症和氧化应激、肥胖和相关脂肪因子等对COPD与T2DM的多种病理生理改变,探讨COPD参与T2DM发生与发展的可能的机制,为COPD并发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线索。 
2015 Vol. 16 (06): 90- [摘要] ( 186 ) [HTML KB] [PDF 0KB] ( 60 )
94 崔玉宝
甲状腺癌相关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不同组织学类型的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差异很大,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目前对于高侵袭性甲状腺癌传统治疗手段疗效仍然非常有限,随着对甲状腺癌分子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一些如BRAF、RET、PAX8/PPAR^y突变基因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和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预后甚至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均具有关键作用,为甲状腺癌的分子诊断、预后判断及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尽管存在增加诊断费用、特异性有待提高、部分肿瘤仍缺乏特异性的标志物等不足,但分子诊断技术在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上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15 Vol. 16 (06): 94- [摘要] ( 160 ) [HTML KB] [PDF 0KB] ( 25 )
98 高晓慧; 田新; 杨春会; 殷海斌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leukemia,APL)是临床上较为特殊的一类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种亚型,该疾病具有骨髓中以多颗粒的早幼粒细胞为主,出血倾向较重,常导致早期死亡等的特点,约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15%,以往预后较差。但近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该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科学的诱导方案的出现以及积极的治疗措施已经使该病成为可以治愈的疾病之一。该文就APL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2015 Vol. 16 (06): 98- [摘要] ( 187 ) [HTML KB] [PDF 0KB] ( 17 )
101 陈芬兰; 李菊香
妊娠期心律失常诊治进展
<正>在妊娠期间因个体的代谢状况、激素水平、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会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增高。虽然妊娠期心律失常大多数为良性,但有少数孕妇可能在妊娠期出现进展而恶化,而妊娠期心律失常的处理需兼顾胎儿和孕妇的安全,治疗相对棘手[1]。本文就妊娠期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和处理进展作一综述。1妊娠期心律失常的机制和类型妊娠期间,孕妇机体的代谢状况、激素水平、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随之发生改变。从怀孕6周开 
2015 Vol. 16 (06): 101- [摘要] ( 178 ) [HTML KB] [PDF 0KB] ( 46 )
104 陈涛; 丁岚
脓毒症炎症调控的研究进展
<正>脓毒症(sepsis)及其相关术语的含义使人们对于脓毒症的本质与病理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即认识到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反映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变化的动态过程,其实质是机体全身炎症反应不断加剧、持续恶化的结果。但目前针对脓毒症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不多,抗炎治疗效 
2015 Vol. 16 (06): 104- [摘要] ( 176 ) [HTML KB] [PDF 0KB] ( 20 )
实用临床医学
 

编辑部公告

 
· 通知——《实用临床医学》自2021年始由月刊变更为双月刊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实用临床医学》2014年栏目调整公告
· 《实用临床医学》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实用临床医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