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医学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实用临床医学
 
2014年 15卷 06期
刊出日期:2014-06-28

临床妇产科
   
临床妇产科
1 黄根; 方念; 王农荣
英夫利西单抗联合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联合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UC患者均经使用英夫利西单抗5 mg·kg-1于第0、2和6周诱导进入缓解期后,将其按用药的不同分为3组: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2例。治疗组采用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对照组采用硫唑嘌呤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缓解率分别为66.7%、58.3%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1.7%、9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58.3%(均P<0.05);治疗组缓解率、总有效率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英夫利西单抗联合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中重度UC疗效显著,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中重度UC的选择方案之一。 
2014 Vol. 15 (06): 1- [摘要] ( 355 ) [HTML KB] [PDF 0KB] ( 57 )
3 崔贵峰
调脂联合抗栓治疗冠心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调脂联合抗栓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栓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他汀类降脂。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0%比76.7%,P<0.05),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3%比13.3%,P<0.05);2组治疗后血脂与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与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调脂联合抗栓治疗冠心病能够降低炎性因子对心肌的损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改善患者的预后。 
2014 Vol. 15 (06): 3- [摘要] ( 172 ) [HTML KB] [PDF 0KB] ( 43 )
6 郭飞
比索洛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且伴有心悸症状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2.5 mg,口服,1次·d-1,逐步增加到负荷剂量,最高10 mg·d-1;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30 mg,口服,1次·d-1。2组均4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治疗后24 h期前收缩总数量并观察疗效,跟踪出院3个月后因心律失常再次入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出院后3个月再入院率分别为92.3%及15.4%,对照组总有效率及出院后3个月再入院率分别为69.2%及32.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服药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比索洛尔,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2014 Vol. 15 (06): 6- [摘要] ( 175 ) [HTML KB] [PDF 0KB] ( 12 )
8 江顺福; 曹铭华; 曹玮; 吴明超; 毛元潮; 叶斌; 朱殊; 王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血管造影分析
目的通过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侧支循环情况。方法选择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120例TIA患者,观察分析其是否存在脑血管狭窄、狭窄程度、狭窄分布特征以及侧支代偿情况。结果造影正常者37例(30.8%),存在脑动脉狭窄或完全闭塞的患者83例(69.2%)。在83例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阳性的患者中,前循环受累47例,占56.6%;后循环受累36例,占43.4%。轻中度狭窄的侧支循环发生率(71.4%)和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的侧支循环发生率(4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的代偿主要通过Willis环途径。结论脑血管狭窄是TIA的主要原因之一,侧支循环最常见的途径是Willis环途径,血管狭窄越严重则越可能建立侧支循环。 
2014 Vol. 15 (06): 8- [摘要] ( 208 ) [HTML KB] [PDF 0KB] ( 22 )
11 谭琪敏; 雷小艳; 龙艳
运动后踝臂指数对糖尿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运动后测定踝臂指数(ABI)对其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的诊断意义和价值。方法将90例糖尿病患者按适量运动后测定ABI的不同分为PAD组(66例)和非PAD组(24例),对运动后2组患者ABI与血管造影及彩超检查的准确率及各项临床指标(年龄、BMI、血压、BUN、HbAlc、Cr、FCP、TC、UA、TG、HDL-L)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PAD组经ABI测定均提示有动脉狭窄,经血管造影及彩超检查证实63例有动脉狭窄,诊断正确率为95.45%;非PAD组经ABI测定均提示动脉正常,经血管造影及彩超检查证实9例有动脉狭窄,诊断准确率为62.5%。2组ABI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P=0.032)。PAD组的临床各项指标均高于非PAD组,其中年龄、SBP、DBP、HbAlc、TC、UA及TG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动后ABI测定是一种诊断糖尿病患者有无下肢外周动脉病变的可靠手段,可作为早期诊断PAD的常规检查方法。 
2014 Vol. 15 (06): 11- [摘要] ( 179 ) [HTML KB] [PDF 0KB] ( 21 )
14 焦方刚
41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分析
目的分析并评价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为AMI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41例不典型AMI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治疗与转归。结果 41例患者以消化道及呼吸道症状为主。其中9例未见明显的ST段变化,仅见病理Q波;10例仅见ST-T缺血变化或损伤型抬高,未见病理Q波;4例延缓见梗死图形,全部为下壁AMI;3例为常规12导联无梗死图形,属于正后壁AMI;4例原梗死图形消失,V1与V2导联Q波消失,可见小r波。最终治愈率达95.12%(39/41),2例死于心力衰竭。结论应根据临床表现、心肌酶学指标变化,并结合心电图的动态改变对不典型AMI进行综合诊断,避免发生误诊。 
2014 Vol. 15 (06): 14- [摘要] ( 161 ) [HTML KB] [PDF 0KB] ( 29 )
17 徐林照; 丘苑芳
预处理在内镜下切除结肠巨大息肉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金属钛夹钳夹术及去甲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对结肠巨大息肉进行预处理,并探讨预处理对内镜下切除结肠巨大息肉的价值。方法选取行肠镜检查中发现结肠巨大息肉的86例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预处理组(43例)及对照组(43例)。记录2组肠镜下切除息肉后,出现早期、晚期并发症的例数,并发症出现后补救处理的操作时间,操作视野清晰度及需行急诊开腹手术例数。结果预处理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6.98%比27.91%,P<0.05);出现并发症后处理所需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8.0±1.78)min比(19.5±2.36)min,P<0.05)。晚期并发症、开腹手术病例、视野清晰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结肠巨大息肉行预处理,再行息肉镜下切除,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增加操作的安全性,且能减少出现并发症后处理所需时间。 
2014 Vol. 15 (06): 17- [摘要] ( 194 ) [HTML KB] [PDF 0KB] ( 17 )
20 万琼; 陈芸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状况。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送检合格标本,采用西门子Micro Scan Walk Away40 Plus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的革兰阴性菌鉴定药敏板,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判读按照CLSI的标准,将分离到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筛选,再筛选出CRKP。结果从检测到的76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筛选到17株CRKP。CRKP发生率2009年为0.0%,2013年上升到4.3%。CRKP对加替沙星耐药率最低占33.3%,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唑啉、环丙沙星、替卡西林/棒酸、耐药率高达100.0%;头孢类除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在50.0%以下,其余的均在50.0%~100.0%。美洛配能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80.0%以上。结论 CRKP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严重的耐药趋势,对重症患者、感染严重患者,不能单凭经验用药,应依据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物。 
2014 Vol. 15 (06): 20- [摘要] ( 640 ) [HTML KB] [PDF 0KB] ( 9 )
23 卢其玲
动脉血采集失败原因分析与对策
<正>动脉血气分析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血液检测方法,用于观察患者内环境的酸碱平衡。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护士进行动脉血采集也相应增加,正确留取和处置标本在减少或消除误差、保证血气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提高护士动脉血采集成功率,笔者对江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1—4月14位护士采集的100例患者动脉血标本进行调查,探讨动脉血采集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 
2014 Vol. 15 (06): 23- [摘要] ( 220 ) [HTML KB] [PDF 0KB] ( 25 )
24 刘跃刚; 王学廷; 高平来
文拉法辛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文拉法辛组和西酞普兰组,每组40例,分别口服文拉法辛和西酞普兰,连续观察6周。于治疗开始后的第1、2、4、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病情严重程度量表(CGI-SI)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过6周治疗2组HAMD和CGI-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文拉法辛组治疗后第1周末,HAMD评分较西酞普兰组下降显著(P<0.05),其他时点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较轻微。结论文拉法辛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均显著,2组疗效相当,但文拉法辛起效更快,控制抑郁症状迅速。两药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2014 Vol. 15 (06): 24- [摘要] ( 366 ) [HTML KB] [PDF 0KB] ( 16 )
27 饶胜芳
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害48例的疗效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简称肝损)患者施予131碘(131I)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已明确诊断甲亢并肝损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131I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结果 131I治疗后6个月,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8例甲亢治愈(FT3、FT4、TSH正常),6例呈亚临床甲亢(FT3、FT4、正常TSH降低),2例出现亚临床甲减(FT3、FT4正常,TSH升高),2例甲减(FT3、FT4下降,TSH升高),45例肝功完全恢复正常,3例肝功好转,其各指标明显下降。结论 131I治疗甲亢并肝损疗效确切,安全简便、疗程短、费用低。 
2014 Vol. 15 (06): 27- [摘要] ( 137 ) [HTML KB] [PDF 0KB] ( 15 )
29 梁志强; 莫彩兰; 詹伟红; 邓艺光
甲泼尼龙联合β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大发作30例的疗效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β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哮喘大发作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吸氧、镇静、解痉平喘、止咳祛痰以及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甲泼尼龙治疗,对2组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比70.0%,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PaO2升高较对照组明显[(10.80±1.49)kPa比(8.58±0.72)kPa,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β受体激动剂可明显改善哮喘大发作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气状况,效果显著。 
2014 Vol. 15 (06): 29- [摘要] ( 171 ) [HTML KB] [PDF 0KB] ( 20 )
31 王英杰; 王顺金
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感染继发感染性休克1例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因"反复畏寒发热,左上肢肿痛4 d,加重2 d"于2013年12月1日收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患者入院前4 d出现畏寒发热、左上肢肿痛,最高体温达41℃,入院前2 d感左上肢肿痛加重,活动时尤甚,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处明显红肿,遂于2013年12月1日至某专科医院 
2014 Vol. 15 (06): 31- [摘要] ( 193 ) [HTML KB] [PDF 0KB] ( 17 )
33 冯子明; 袁中平; 董谢平; 邓亮; 付旸
转移瘤CD34及微血管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CD34在转移癌微血管中的表达。方法对43例转移癌组织标本(转移癌组)及11例舌鳞癌癌组织标本(鳞癌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CD34染色;采用Weidner法计算CD34标记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应用显微照相系统计数转移癌组标本微血管数目为2~6根,鳞癌组标本的微血管数目为14~19根,转移癌组CD34的表达明显低于鳞癌组(P<0.01)。血管标记物标记的癌组织MVD值在男、女患者之间及在不同的转移瘤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D34是理想的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转移瘤血管生成较原发肿瘤明显减少,与原发肿瘤血管生成有明显差异。 
2014 Vol. 15 (06): 33- [摘要] ( 354 ) [HTML KB] [PDF 0KB] ( 25 )
36 史浩
不同时间手术治疗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比较
目的为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寻找合适的手术时间。方法 93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分成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研究组在发病的24 h内进行手术;对照组在发病的24 h后进行手术。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2.35±11.42)min、(134.81±22.67)mL、(6.53±1.83)d和6.12%,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4.36±12.53)min、(156.93±28.78)mL、(8.07±1.95)d和20.4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早期行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晚期。 
2014 Vol. 15 (06): 36- [摘要] ( 184 ) [HTML KB] [PDF 0KB] ( 28 )
38 王伟金; 冯清亮; 江勇豪
脑挫裂伤伴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伴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48例脑挫裂伤合并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58.3%)行保守治疗,其中恢复良好26例,死亡2例;20例(41.7%)行手术治疗,其中恢复良好9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4例。结论脑挫裂伤伴弥漫性脑肿胀早期病情多不严重,但变化快,突然恶化;观察环池的变化,把握好手术时机,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2014 Vol. 15 (06): 38- [摘要] ( 201 ) [HTML KB] [PDF 0KB] ( 12 )
41 王月生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6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辅以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结果 26例均一次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25例均定期行膀胱药物灌注化疗。1例行输尿管口电切的患者术后未发生同侧输尿管口狭窄、膀胱输尿管返流。术中未发生大出血、严重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43个月:23例均无瘤存活,3例患者死于其他疾病;其中4例复发,复发率为15.4%;4例复发患者,2例再次行TURBT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辅以术后灌注化疗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其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且没有增加肿瘤复发或进展的风险。 
2014 Vol. 15 (06): 41- [摘要] ( 113 ) [HTML KB] [PDF 0KB] ( 17 )
44 李小勇; 刘广成; 刘晓
腹腔镜下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30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胆总管结石患者30例,并予腹腔镜下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评估其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3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82.65±3.63)min,术后住院(2.75±1.12)d,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10~12个月,一般情况、饮食状况均良好,未见结石复发及胆道狭窄等。结论腹腔镜下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较好。 
2014 Vol. 15 (06): 44- [摘要] ( 207 ) [HTML KB] [PDF 0KB] ( 32 )
46 张建华
比较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对创伤骨折患者深静脉栓塞的预防
目的评估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预防创伤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7例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HG组(61例)和RG组(56例),分别采用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进行DVT的预防。2组均于入院后、术前1 d及术后1周进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DVT发生情况;以D-聚体的变化作为预防效果的监测指标,同时观察患者皮肤、黏膜出血等不良事件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LHG组发生DVT 13例,出血12例,切口愈合不佳1例。RG组发生DVT 5例,出血3例,切口愈合不佳8例。RG组DVT发生率低于LHG组(8.9%比21.3%,P<0.05),出血发生率亦低于LHG组(5.3%比19.7%,P<0.05),而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高于LHG组(14.3%比1.6%,P<0.05)。结论利伐沙班预防骨折患者DVT的效果和安全性优于低分子肝素,但其切口愈合不佳发生率较高。 
2014 Vol. 15 (06): 46- [摘要] ( 317 ) [HTML KB] [PDF 0KB] ( 29 )
49 李丹荣; 翁郁玲; 李宏; 罗浩
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8例(共156个椎体)老年OVCF患者采用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及1个月患者疼痛情况;术后1个月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其中优113例(88.3%),良9例(7.0%),可4例(3.2%),差2例(1.5%)。结论单侧PVP治疗老年OVCF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4 Vol. 15 (06): 49- [摘要] ( 284 ) [HTML KB] [PDF 0KB] ( 28 )
52 潘旭山; 吴培信; 吴伟锋
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指征。方法对31例SAP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坏死胰腺组织清除术+坏死腔引流术17例、胰腺被膜切开减压+腹腔引流术4例、胆管切开取石+腹腔引流术4例、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3例、单纯腹腔灌洗术及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治愈23例(74.2%),死亡7例(23.0%,ARDS 2例、MOF 2例、感染性休克1例、败血症1例及应激性溃疡并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转院治疗1例。结论 SAP患者手术指征、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式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手术治疗仍然需要不断的经验总结和探索。 
2014 Vol. 15 (06): 52- [摘要] ( 251 ) [HTML KB] [PDF 0KB] ( 53 )
54 张良; 朱朝晖; 向威
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4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VC)的临床效果。方法 468例VC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经腹股沟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观察术后睾丸坠胀、疼痛等不适缓解程度,婚后不育VC患者精液质量改善情况,性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6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随访3~40个月,显效216例,有效180例,无效72例,总有效率84.6%。术后并发睾丸鞘膜积液5例,复发3例,切口感染、轻度脂肪液化4例。术后未发现睾丸萎缩、急慢性附睾炎、阴囊血肿、输精管损伤等并发症。60例婚后不育VC患者精液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可明显减轻VC患者阴囊、睾丸胀痛等不适,改善性功能障碍;可明显改善婚后不育VC患者的精液质量,提高自然妊娠率。 
2014 Vol. 15 (06): 54- [摘要] ( 170 ) [HTML KB] [PDF 0KB] ( 29 )
58 徐雯; 陈成广; 王忠军; 彭善艺; 徐全
胸腔镜下二孔法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二孔法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在胸腔镜下行二孔法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手术治疗,术中切断T3-4神经干。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31.8±15.0)min,无中转开胸及手术死亡病例。患者术后手掌多汗的症状均消失,双手变为干燥温暖,其中23例足汗及腋汗亦消失,2例症状减轻。无切口出血、感染和霍纳氏综合征等,术后3~5 d康复出院。30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无一例复发。结论胸腔镜下二孔法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患者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4 Vol. 15 (06): 58- [摘要] ( 221 ) [HTML KB] [PDF 0KB] ( 31 )
60 雒红军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腹腔镜组20例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手术组20例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一经确诊及时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耐受度,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14 Vol. 15 (06): 60- [摘要] ( 168 ) [HTML KB] [PDF 0KB] ( 20 )
61 陈剑英
人工补片在腹部恶性肿瘤手术中修复腹部缺损的远期疗效
目的探讨人工补片在腹部恶性肿瘤手术中修复腹部缺损的远期疗效。方法将3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腹部缺损修补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19例采用人工补片修补腹部缺损,对照组19例采用拉拢缝合皮肤与皮下组织修补腹部缺损。随访1~8年,比较2组的远期疗效,包括术后腹部疝、肠梗阻发生情况及肿瘤复发再次开腹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腹部疝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梗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再次开腹手术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肿瘤复发观察组有4例再次开腹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肠粘连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入腹操作难度加大,对照组有3例再次行开腹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肠粘连现象不明显,入腹手术操作顺利。结论腹部恶性肿瘤通过人工补片对腹壁缺损进行修复虽然能够防止腹壁疝的出现,然而会加剧肠粘连复发率,且会加大再次手术的难度。 
2014 Vol. 15 (06): 61- [摘要] ( 133 ) [HTML KB] [PDF 0KB] ( 17 )
63 梁永俊
内科治疗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的比较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微创穿刺治疗、内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穿刺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及卡氏评分(KPS)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NDS、ADL及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及1年,观察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及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应用微创穿刺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内科治疗。 
2014 Vol. 15 (06): 63- [摘要] ( 127 ) [HTML KB] [PDF 0KB] ( 11 )
65 魏翔; 郑永
急性胰腺损伤的诊治(附23例报告)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急性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中开腹手术19例,治愈16例,死亡3例(死亡率14%);伤口感染2例,胰漏1例。B超定位下经腹壁穿刺置管引流术4例,治愈4例。结论急性胰腺损伤症状不典型,术前辅助检查对于明确诊断具重要价值;个体化的手术方式对于提高胰腺损伤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2014 Vol. 15 (06): 65- [摘要] ( 113 ) [HTML KB] [PDF 0KB] ( 23 )
67 周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66例LC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1.67%;6例(Calot三角炎症黏连严重)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中转手术率为8.33%。术后1~3 d拔除引流管,住院时间为(6.02±3.11)d,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2014 Vol. 15 (06): 67- [摘要] ( 134 ) [HTML KB] [PDF 0KB] ( 27 )
69 杨宽; 刘学军; 米俊辉
微创电凝联合主干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
目的探讨微创电凝联合主干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电凝联合主干剥脱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大隐静脉剥脱术。观察2组单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单侧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微创电凝联合主干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安全、有效,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较理想的方法。
2014 Vol. 15 (06): 69- [摘要] ( 161 ) [HTML KB] [PDF 0KB] ( 14 )
71 晋强; 孙勇; 赵国红; 谢振军; 廖忠林; 荣卫华
桡动脉远端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手及腕部皮肤缺损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桡动脉远端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腕部、手掌、手背以及虎口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桡动脉的体表投影线为皮瓣的轴心线,以桡骨茎突上4 cm为皮瓣旋转点,在前臂掌侧设计并切取桡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腕部、手掌、手背及虎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32例,皮瓣切取面积5 cm×3 cm~14 cm×8 cm。结果术后32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经过6~24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弹性良好,外形及色泽与受区接近,不臃肿,功能满意。结论桡动脉远端穿支筋膜蒂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质地良好,是修复手及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手术方式。 
2014 Vol. 15 (06): 71- [摘要] ( 127 ) [HTML KB] [PDF 0KB] ( 15 )
73 段新星; 余雄; 吴崇杰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2例临床分析
<正>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是指原发于甲状腺的淋巴瘤伴或不伴邻近颈部淋巴结转移,不包括其他部位淋巴瘤扩散或转移至甲状腺的淋巴瘤。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发病率为0.2/10万,它占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5%左右,在所有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占3%[1]。术前难以诊断,与淋巴甲状腺炎及未分化甲状腺癌鉴别较困难。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2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14 Vol. 15 (06): 73- [摘要] ( 174 ) [HTML KB] [PDF 0KB] ( 24 )
75 曾志峰; 曾三平; 付海艳
肝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脓胸1例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伴畏寒高热2年,于2012年12月8日入新余市人民医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并伴有畏寒高热,在当地医院行B超示:右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感染,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本院肝胆外科。入院后行MR示:右肝后叶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并肝内胆管扩张,结石2 cm×3 cm大小,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后,行全身麻醉下右肝部分切除术(Ⅶ段), 
2014 Vol. 15 (06): 75- [摘要] ( 131 ) [HTML KB] [PDF 0KB] ( 24 )
76 刘淑秋; 吕淑莲
双唑泰栓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目的探讨双唑泰栓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40例RVV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予双唑泰栓+转移因子胶囊治疗)和对照组(予双唑泰栓治疗),7 d为一疗程,共两疗程,随访3个月。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P<0.05)。治疗组Sobel评分、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轻微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唑泰栓联合转移因子治疗RVVC安全有效,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2014 Vol. 15 (06): 76- [摘要] ( 234 ) [HTML KB] [PDF 0KB] ( 32 )
79 秦瑞娜
剖宫产同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对50例合并子宫肌瘤产妇(观察组)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与50例单纯行剖宫产术(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2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不增加手术的风险以及术后并发症,在临床上可同时进行。 
2014 Vol. 15 (06): 79- [摘要] ( 150 ) [HTML KB] [PDF 0KB] ( 22 )
81 刘梅香; 梁足妹
双氯酚酸钠联合米索前列醇在治疗稽留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双氯酚酸钠栓联合米索前列醇片在治疗稽留流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0例稽留流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60例,术前口服炔雌醇1 mg,每日2次,连用5 d,术中肌内注射缩宫素20 U;观察组3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前3 h口服米索前列醇片400μg,术前30 min肛门塞入双氯酚酸钠栓。2组均行常规刮宫术。比较2组术中疼痛程度、术中出血量及宫颈松弛、人工流产综合征及需要第2次刮宫的例数。结果观察组术中疼痛程度、术中出血量及PAAS、需要第2次刮宫的例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宫颈松弛例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所有患者在行刮宫术时均未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结论稽留流产术前联合应用双氯酚酸钠栓与米索前列醇片能有效地减轻术中疼痛,减少术中出血量,宫颈扩张效果好,减少了PAAS发生率及第2次刮宫率。 
2014 Vol. 15 (06): 81- [摘要] ( 216 ) [HTML KB] [PDF 0KB] ( 14 )
83 卢君; 黄王滨; 蔡旭俊
儿童慢性咳嗽134例病因分析及随访观察
目的了解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随访情况,做出准确诊断。方法对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134例慢性咳嗽患儿按《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的诊断流程询问病史,行体格检查,在初步确定病因后,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并进行随访,根据辅助检查及疗效做出最终诊断,并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1)134例慢性咳嗽患儿病因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52例(38.81%),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PIC)39例(29.10%),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30例(22.39%),胃食道反流性咳嗽(GERC)3例(2.24%),气管异物2例(1.49%),不明原因8例(5.97%)。2)不同年龄组病因构成比不同:≤3岁组中,主要病因为PIC(28例,49.12%),>3~6岁组中,主要病因为CVA(29例,59.18%),>6~14岁组中,主要病因为UACS(15例,53.57%)。3)总诊断修正率为8.96%(12/134)。结论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前3名依次为CVA、PIC、UACS;不同年龄组病因构成比不同;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治的过程要遵循观察、等待、随访的原则。
2014 Vol. 15 (06): 83- [摘要] ( 178 ) [HTML KB] [PDF 0KB] ( 21 )
86 黎日保; 李彦甫
合并心肌损伤的窒息新生儿血浆心肌营养素-1及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脑型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合并心肌损伤的窒息新生儿血浆心肌营养素-1(cardio trophin-1,CT-1)以及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脑型(glycogen phosphorylase isoenzyme BB,GPB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2例合并心肌损伤窒息新生儿为试验组[其中轻度窒息39例(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33例(重度窒息组)],32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GPBB、CT-1水平,并分析血浆GPBB、CT-1水平与窒息程度的关系。结果试验组血浆GPBB、CT-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O.05);重度窒息组血浆GPBB、CT-1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均P<O.05);血浆GPBB水平、CT-1与窒息程度均呈负相关(r=-0.519、r=-0.527,P<O.05);血浆GPBB水平与CT-1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47,P<O.05)。结论合并心肌损伤的窒息新生儿血浆CT-1以及GPBB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窒息程度密切相关,窒息程度越重其水平越高,提示与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有密切关系;测定血浆CT-1以及GPBB水平有助于判断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的程度。 
2014 Vol. 15 (06): 86- [摘要] ( 210 ) [HTML KB] [PDF 0KB] ( 12 )
89 肖佳荔
23例新生儿气胸的临床分析
<正>新生儿气胸是新生儿急症,常表现为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发绀、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若不能马上得到正当处理,常危及生命。气胸的发生可能与患儿肺部本身发育、基础疾病、医源性等外部因素也有一定关系。现对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3例气胸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23例气胸患儿,男13例,女10例;出生后0~48 h发病20 
2014 Vol. 15 (06): 89- [摘要] ( 114 ) [HTML KB] [PDF 0KB] ( 27 )
91 米美玲; 邸文治; 毕青; 徐要选; 陈艳华; 郭连皓; 程鸿瑜; 宁爽
沧州市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的分析
目的筛查沧州市非综合征青少年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热点突变,初步了解该地区耳聋基因热点发生频率和突变谱系。方法对沧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30例非综合征感觉神经性耳聋患者采集外周血5 mL,通过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RNA基因20个位点进行测序。结果 30例患者中共检出耳聋基因热点突变阳性者6例,阳性率为20%。其中GJB2基因突变235delC纯合突变2例,235delC杂合突变1例,299-300delAT杂合突变1例,SLC26A4 IVS7-2A>G纯合突变1例,SLC26A4IVS7-2A>G合并IVS7-2A>G杂合突变1例。结论 GJB2基因突变是引起非综合征性耳聋的主要致病基因,SLC26A4为最常见的耳聋突变基因。未检测到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 
2014 Vol. 15 (06): 91- [摘要] ( 198 ) [HTML KB] [PDF 0KB] ( 24 )
95 阳冬青; 朱素娟; 王冬梅; 郑媛
3M Adper Prompt自酸蚀黏结剂治疗超声洁牙术后牙本质敏感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3M Adper Prompt自酸蚀黏结剂和Gluma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洁牙术后确诊为牙本质敏感症的116例232颗牙采取自身配对设计分为2组,试验组用3M Adper Prompt自酸蚀粘结剂脱敏治疗,对照组用Gluma脱敏剂进行脱敏治疗,在统一的疗效标准下进行即刻、1个月的疗效比较。结果即刻疗效比较二者无显著性差异。而一个月3M Adper Prompt自酸蚀黏结剂的疗效明显优于Gluma脱敏剂。结论 3M Adper Prompt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脱敏剂。 
2014 Vol. 15 (06): 95- [摘要] ( 284 ) [HTML KB] [PDF 0KB] ( 17 )
97 王兢兢; 冯道宽
婴幼儿龋病的综合性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婴幼儿龋病的综合性治疗效果。方法将48例婴幼儿龋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24例进行综合性治疗,包括龋齿填充、口腔卫生指导、饮食监控等,对照组进行普通常规治疗。随访3年,观察2组婴幼儿的龋病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13例(54.2%),有效10例(41.7%),无效1例(4.2%),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显效10例(41.7%),有效8例(33.3%),无效6例(25.0%),总有效率7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综合性治疗更有利于婴幼儿龋病的防治。 
2014 Vol. 15 (06): 97- [摘要] ( 120 ) [HTML KB] [PDF 0KB] ( 16 )
99 吴强; 王建鸿
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磨牙残冠的临床体会
目的通过对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磨牙残冠的3年临床疗效观察,探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用于磨牙桩核修复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55颗牙冠大面积缺损的磨牙,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后,进行全冠修复。结果在修复后的2年时间内,出现1例磨牙纤维桩松动脱落,1例烤瓷冠瓷层崩脱,其余病例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在修复牙冠大面积缺损的磨牙,恢复其咬合功能中,可取得较好的远期临床疗效。 
2014 Vol. 15 (06): 99- [摘要] ( 191 ) [HTML KB] [PDF 0KB] ( 16 )
101 周作香; 熊贞燕
手术治疗上睑下垂4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上睑下垂的合理手术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45例手术治疗的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采取提上睑肌复合体手术,5例采取提上睑肌腱膜-额肌瓣吻合术或传统额肌悬吊术。结果 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提上睑肌复合体手术40例:治愈35例、欠矫1例、过矫3例、复发1例,提上睑肌腱膜-额肌瓣吻合术或传统额肌悬吊术5例:治愈4例、欠娇1例。45例治愈率为86.7%。结论先天性上睑下垂原则上应及早矫治,早手术可防止儿童弱视和心理障碍。后天性上睑下垂病因多样,应根据不同病因先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3~6个月后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上睑下垂矫正根据受术者的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术式,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2014 Vol. 15 (06): 101- [摘要] ( 174 ) [HTML KB] [PDF 0KB] ( 30 )
102 周作香; 熊贞燕
手术治疗上睑下垂4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上睑下垂的合理手术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45例手术治疗的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采取提上睑肌复合体手术,5例采取提上睑肌腱膜-额肌瓣吻合术或传统额肌悬吊术。结果 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提上睑肌复合体手术40例:治愈35例、欠矫1例、过矫3例、复发1例,提上睑肌腱膜-额肌瓣吻合术或传统额肌悬吊术5例:治愈4例、欠娇1例。45例治愈率为86.7%。结论先天性上睑下垂原则上应及早矫治,早手术可防止儿童弱视和心理障碍。后天性上睑下垂病因多样,应根据不同病因先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3~6个月后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上睑下垂矫正根据受术者的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术式,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2014 Vol. 15 (06): 102- [摘要] ( 124 ) [HTML KB] [PDF 0KB] ( 15 )
108 陈玉燕; 林燕银; 李小燕; 何丽铿; 李欢; 游华英
整体护理教育在药物流产清宫术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教育在药物流产清宫术病人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门诊行药物流产清宫术病人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流产清宫术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教育干预,观察2组病人接受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变化及掌握药物流产清宫术治疗相关知识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3.12±4.63)分比(50.02±4.78)分,P<0.05],干预组对药物流产清宫术治疗的相关知识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60%比58.18%,P<0.05)。结论应对药物流产清宫术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以减轻病人的焦虑情绪,增加药物流产相关知识,预防再次流产。 
2014 Vol. 15 (06): 108- [摘要] ( 162 ) [HTML KB] [PDF 0KB] ( 27 )
111 彭嘉凤
住院患者对临床环境安全的认知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对医院临床环境安全的认知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更好进行健康教育及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环境安全认知情况调查问卷。认知情况包括7个方面因素:护理管理因素、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陪伴因素、药品管理与使用因素、技术操作因素、临床环境因素,共65项,每项按1—3级评分。共发放问卷65份。结果收回有效问卷60份。护理管理因素认知程度最高(2.73±0.33)分,临床环境因素认知程度最低(2.41±0.36)分。结论患者需要舒适、安全的临床环境。然而,创建安全的临床环境,不仅需要护士、护理管理者、医院共同努力,还需要住院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2014 Vol. 15 (06): 111- [摘要] ( 151 ) [HTML KB] [PDF 0KB] ( 17 )
114 陈苏梅
ICU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应对方式分析
目的了解ICU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及应对方式,探索促进ICU护士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15名ICU护士(护士组)的心理健康状态,并与国内常模(国内常模组)进行比较。结果护士组SCL-90测值总分为(132.05±35.31)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组的(128.96±38.76)分(P<0.05)。与国内常模组比较,护士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及睡眠饮食得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护士组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得分与国内常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CU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减轻护士心理压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014 Vol. 15 (06): 114- [摘要] ( 125 ) [HTML KB] [PDF 0KB] ( 18 )
116 李萍
气囊硅胶导尿管留置导尿204例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气囊硅胶导尿管留置导尿的护理经验,以期减少留置导尿管患者尿道损伤的发生。方法对204例需要留置气囊硅胶导尿管患者在插管时、导尿管留置期间、拔管时认真操作,精心护理。结果减轻了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的不舒适,无一例尿道损伤发生。结论认真的操作和精心护理,能减轻患者的不舒适,防止尿道损伤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技术操作的满意度。 
2014 Vol. 15 (06): 116- [摘要] ( 194 ) [HTML KB] [PDF 0KB] ( 23 )
118 刘华兰; 黄雪英; 王文婷; 郭海珍; 徐文娟; 雷义
护理干预对减少PICU静脉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的效果观察
目的提高护士对准确给药的认识,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减少静脉输液装置内的残余药液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随机对本科室32名护理人员换瓶、拔针处理方式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2)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换瓶、拔针;干预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换瓶、拔针。3)用5 mL注射器抽取对照组和干预组输液装置内的残余药液量,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为(13.12±2.13)mL,干预组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为(3.35±1.42)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提高护士对准确给药的认识、规范操作行为、改正不良习惯,采取改变输液途径、输液方法,拔针、换瓶时间等护理干预措施能使PICU静脉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明显减少,提高治疗效果。 
2014 Vol. 15 (06): 118- [摘要] ( 154 ) [HTML KB] [PDF 0KB] ( 27 )
120 詹琼琼; 彭小丹; 周军
健康教育对武警部队官兵胫骨骨折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武警部队官兵胫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胫骨骨折的武警部队官兵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功能锻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术前健康宣教及术后健康教育)。对2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术后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术后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增加胫骨骨折的武警部队官对疾病的认知,减少并发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2014 Vol. 15 (06): 120- [摘要] ( 138 ) [HTML KB] [PDF 0KB] ( 15 )
122 阎俊
口腔入路下颌角截骨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总结口腔入路下颌角截骨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体会。方法对15例下颌角肥大手术患者术前做好专科评估和宣教;术后加强气道管理,防止术后伤口渗血和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呕吐导致吸入性和异物阻塞性窒息;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加强口腔护理,用空针注入法进行喂食和口腔清洗;面部塑形需佩戴下颌面托1~3个月。结果术后发生血肿1例,轻度肿胀10例,明显肿胀4例;住院时间最长12 d,最短5 d,平均住院9 d。15例手术均成功,患者对术后外形满意。结论口腔入路下颌角截骨术围手术期通过加强各环节护理,可保证手术效果。 
2014 Vol. 15 (06): 122- [摘要] ( 121 ) [HTML KB] [PDF 0KB] ( 29 )
124 黄玉婷
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78例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89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89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疼痛情况给予个体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于出院前1 d评价患者的疼痛缓解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6.6%,患者满意度为91.0%;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为78.7%,患者满意度为67.4%。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针对术后疼痛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是行之有效的,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2014 Vol. 15 (06): 124- [摘要] ( 140 ) [HTML KB] [PDF 0KB] ( 38 )
126 王艳霞
烧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
目的了解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42例住院的烧伤患者,其中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112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130例,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护士服务态度总体满意度由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的78.57%提高到96.15%(P<0.05),其他9项内容的满意度也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措施。
2014 Vol. 15 (06): 126- [摘要] ( 136 ) [HTML KB] [PDF 0KB] ( 15 )
128 张银崧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便秘的预防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06例老年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53例。研究组采取常规护理的同时,对可能引起便秘的因素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便秘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照组便秘未缓解率分别为15.09%(8/53)、43.40%(23/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分析便秘原因,预见性采取饮食和心理护理,适量进行运动等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便秘发生率。 
2014 Vol. 15 (06): 128- [摘要] ( 127 ) [HTML KB] [PDF 0KB] ( 14 )
实用临床医学
 

编辑部公告

 
· 通知——《实用临床医学》自2021年始由月刊变更为双月刊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实用临床医学》2014年栏目调整公告
· 《实用临床医学》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实用临床医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