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核心脏病学在心力衰竭患者CRT和ICD治疗中的应用 |
杨易剑; 魏红星; 张晓丽 |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核医学科 |
|
YANG Yi-jian;WEI Hong-xing;ZHANG Xiao-li |
|
摘要 心力衰竭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和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改善心脏重构,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相位分析技术可以评价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性,门控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心肌代谢显像可以评估心肌存活和左心室收缩的同步性,123I-间位碘代苄胍(123I-MIBG)和11 C-羟基麻黄碱(11 C-HED)的心脏神经受体显像可以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交感神经功能。 更多还原
|
|
关键词 :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相位分析,
心脏神经受体显像
|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177);北京市科技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Z131107002213181) |
[1] |
陈红霞. 血液超滤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RP、NT-proBNP和心泵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4): 10-. |
[2] |
唐燕华; 项海燕; 杨崛圣. 杂交技术治疗介入下电极植入困难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例[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56(01): 101-. |
[3] |
俞旭波; 洪浪; 李林峰. 阿托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11): 3-. |
[4] |
王威; 余小平; 罗菲菲. 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8): 11-. |
[5] |
黄勇; 魏心恒; 龚凌云. NT-proBNP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8): 28-. |
[6] |
李婷婷; 冷耀红. 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2): 36-. |
[7] |
刘杜芳; 蔡小东. 心电图初期心室复合波在老年心力衰竭病情判断中的意义[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1): 13-. |
[8] |
尚孟旗; 陆润平. 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 2014, 15(10): 17-. |
[9] |
张新文;李三潭;陈晨;张源祥;李忠信; . 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14, 15(05): 9-. |
[10] |
马汝驸; . 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4, 15(05): 22-. |
[11] |
钱禹林;陆培荣;姚品芳;顾菁;丁瑞接; . CA125对女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J]. 实用临床医学, 2014, 15(05): 28-. |
[12] |
杨钦山;梁海花;陈安球; .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4, 15(03): 26-. |
[13] |
范龙; 刘伟; . 硝普钠联合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13, 14(12): 18-. |
[14] |
蔡景润; .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对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3, 14(07): 15-. |
[15] |
何修进; 胡培明; .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冲剂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3, 14(07): 1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