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纳米碳吸附5-氟嘧啶提高乳腺癌疗效的基础研究 |
周毅; 李俊达; 林启谋; 王兴; 李勇; 关建华; 陈春梅 |
江门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
|
ZHOU Yi;LI Jun-da;LIN Qi-mou;WANG Xing;LI Yong;GUAN Jian-hua;CHEN Chun-mei |
|
摘要 目的观察纳米碳吸附5-氟嘧啶(5-FU)对新西兰白兔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8只雌性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米碳组、静脉组及皮下组,各组各16只。所有动物在乳垫下局部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液建立乳腺癌动物模型,当腋窝触及直径≥5mm肿大淋巴结时进行干预治疗。纳米碳组皮下注射纳米碳-5-FU混悬液、静脉组经兔耳缘静脉注射5-FU、皮下组经皮下注射5-FU,药物剂量均为25 mg·kg-1。治疗15min后各组处死一半动物,治疗5d后处死余下动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动物血浆、瘤体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5-FU浓度;常规HE染色切片观察组织中肿瘤细胞坏死程度(ND);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TUP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治疗15min后,纳米碳组、静脉组及皮下组血浆中5-FU浓度分别为(11.48±2.40)、(30.12±2.94)及(24.98±3.05)μg·mL-1;瘤体中的5-FU浓度分别为(1.17±0.70)、(3.77±0.93)及(4.36±0.91)μg·g-1;淋巴结转移灶中的5-FU浓度分别为(25.70±1.39)、(1.61±0.83)及(2.69±0.74)μg·g-1。纳米碳组淋巴结转移灶中5-FU浓度明显高于静脉组和皮下组,血浆及瘤体中的5-FU浓度明显低于静脉组和皮下组(均P<0.01);静脉组血浆5-FU浓度高于皮下组(P<0.05),瘤体及淋巴结转移灶中5-FU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纳米碳组血浆及淋巴结转移灶中5-FU浓度分别为(0.35±0.13)μg·mL-1、(3.56±0.34)μg·g-1,瘤体中未检测到5-FU;静脉组及皮下组的血浆、瘤体及淋巴结转移灶中均未检测到5-FU。纳米碳组瘤体组织ND、细胞凋亡指数(AI)均明显低于静脉组及皮下组,淋巴结转移灶的ND、细胞AI明显高于静脉组及皮下组(P<0.05或P<0.01)。静脉组与皮下组瘤体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肿瘤细胞的ND、细胞A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纳米碳能提高肿瘤组织中5-FU的药物浓度,增强药物对淋巴结转移灶的治疗效果。
|
|
关键词 :
纳米碳,
5-氟嘧啶,
乳腺癌,
化疗,
动物,实验,
新西兰白兔
|
|
基金资助: 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2013B021800081) |
[1] |
卢秀芬. 125例手足口病实验室检验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17, 18(02): 14-. |
[2] |
贾桂英. 尼妥珠单抗联合适形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7, 18(02): 12-. |
[3] |
罗强王敏君. MR扩散加权成像对大鼠胰腺纤维化的诊断价值[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57(01): 23-. |
[4] |
陈曦李依敏万福生. miRNA-206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57(01): 97-. |
[5] |
安增梅董兴刚过源周佳亮秦涛. 雷公藤甲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57(01): 27-. |
[6] |
刘漩王珊珊梅金红. 脑膜瘤治疗的研究进展[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57(01): 93-. |
[7] |
刘昊寰张彬周武李响敏胡立文. 鸦胆子油的抗肿瘤活性[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7, 39(01): 22-. |
[8] |
熊戴群; 王红.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香菇多糖对顺铂灌注化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恶性胸腹水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12): 22-. |
[9] |
刘晓宇; 王琳; 段思佳; 袁春雷; 金梅. 乳腺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12): 99-. |
[10] |
邓笔生; 徐勇民; 傅艳师.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11): 28-. |
[11] |
舒宽勇; 朱其舟; 王鹏; 熊树华; 肖仲清. 早期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研究现状[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11): 99-. |
[12] |
林菲; 谢作飘; 张芬; 杨毅.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9): 96-. |
[13] |
曹斌; 刘磊磊. 乳管镜联合乳腺彩超诊断乳头溢液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8): 69-. |
[14] |
张芬; 林菲; 杨毅.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疗临床剂量学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8): 101-. |
[15] |
李东松; 丁玉芝; 江庆斌; 蔡泽华. 分子分型和TOPOⅡα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预测[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6): 3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