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环丙沙星体外诱导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
韩菊梅; 叶晓光 |
广东工业大学医院内科; 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 |
|
HAN Ju-mei;YE Xiao-guang |
|
摘要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体外诱导敏感肺炎克雷伯菌(KPn)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对临床分离的敏感肺炎克雷伯菌体外使用环丙沙星,采用多步法诱导耐药,并随机选择10对临床分离敏感菌和诱导后高度耐药菌进行GyrA基因QRDR(喹诺酮抗性区,quinolone resistant-determining region)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SDSPAGE电泳鉴定外膜外排泵蛋白TolC及膜孔蛋白porin蛋白的表达。结果诱导后的KPn均成为耐药菌,其中高度耐药菌占73.81%。10株诱导的耐药菌中Ser83突变率为30%;膜孔蛋白porin表达均减少,外排泵蛋白TolC表达均增多。结论环丙沙星的使用与KPn耐药密切相关,并可引起KPn多种耐药分子产生。 更多还原
|
|
关键词 :
肺炎克雷伯菌,
环丙沙星,
体外诱导,
GyrA基因,
TolC蛋白,
膜孔蛋白porin
|
|
[1] |
万琼; 陈芸.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状况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14, 15(06): 20-. |
[2] |
倪永年; 刘秋红. 荧光光谱法研究环丙沙星和头孢拉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协同作用[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1, 35(04): 1-. |
[3] |
周劲东; 杨阳; 梁若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J]. 实用临床医学, 2008, 9(05): 1-. |
[4] |
王红梅; 郭光华.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48(05): 1-. |
[5] |
周立平; 张弘英; 朱水山; 李燕. 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 2006, 7(05): 1-. |
[6] |
路颜增; 王秀丽; 张春花; 王艳; 王际亮. 医院常见细菌和解脲脲原体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04, 5(05): 1-. |
[7] |
陈德荣. Ⅰ期清创缝合术治疗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5(04): 1-. |
[8] |
杨春华; 叶发舜. 60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临床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5(01): 1-. |
[9] |
郭竹秀; 邓淑珍. Reiter综合征一例报告[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43(01): 1-. |
[10] |
殷建秀; 付秋德. 环丙沙星治疗菌痢36例临床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41(S1): 1-. |
[11] |
王赛凤; 俞丽琴; 余辉. 42株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41(03): 1-. |
[12] |
谢瑛; 孙贻勇. 环丙沙星致过敏性紫癜一例[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5, 37(02): 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