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窦底骨高度小于5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的临床疗效 |
邓燕; 杨旭; 刘学; 张恒; 章彦彦; 潘玉霞; 王压冲 |
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南山医院口腔科 |
|
DENG Yan;YANG XU;LIU Xue;ZHANG Heng;ZHANG Yan-yan;PAN Yu-xia;WANG Ya-chong |
|
摘要 目的观察和评价上颌窦底骨高度小于5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2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剩余牙槽骨高度小于5mm,其中22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植体28枚(侧壁开窗组),20例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植体24枚(内提升术组)。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及上部结构修复。术后6、12、24、36个月随访,检查2组病例有无种植义齿的修复并发症。结果 42例患者52枚植体,1枚种植体在负重12个月时因种植体周围炎失败,余植体均未发生感染、上颌窦炎等术后并发症,骨结合良好,种植体稳定,种植义齿成功率为98.1%。侧壁开窗组和内提升术组剩余牙槽骨高度为(3.60±0.97)mm、(3.49±0.88)mm;术后36个月,2组窦底骨提升高度为(4.33±0.73)mm、(4.25±0.93)m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创伤小,上颌窦底骨高度小于5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更多还原
|
|
关键词 :
上颌窦,
上颌窦内提升,
种植体
|
|
[1] |
兰炎根; 陈凯; 李铎贤; 黄冬云; 张志雄; 叶远航. 鼻内镜下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比较[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11): 66-. |
[2] |
周欣荣.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7): 68-. |
[3] |
李开勇. 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上牙弓前突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6): 77-. |
[4] |
杨帮梅;孟凡奇;谢德权; . 经鼻内镜下上颌窦根治术围术期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学, 2013, 14(02): 102-. |
[5] |
李晓华;孙建设;曾斌;薛艳平;王诗琦. 鼻内镜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52(11): 43-. |
[6] |
张恒; 杨旭; 施斌; 周婷婷; 刘学; 郭照中. 循环疲劳实验中负荷方向对种植义齿部件松动度的比较[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53(09): 1-. |
[7] |
杨旭; 郭照中; 邓燕; 郑蓉; 刘学; 黄继红. 非潜入式ITI种植体的临床应用[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52(12): 1-. |
[8] |
黄宾; 江红群. 鼻内镜下上颌窦良性病变手术径路的选择[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52(06): 1-. |
[9] |
徐加先. 霉菌性上颌窦炎的CT影像学表现[J]. 实用临床医学, 2010, 11(02): 1-. |
[10] |
孙建设; 李晓华; 曾斌; 王诗琦.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出血坏死性上颌窦炎临床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49(06): 1-. |
[11] |
胡晓聪; 常新; 黄月燕. 种植支抗在压低后磨牙中的应用[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48(03): 1-. |
[12] |
王正; 汪淳; 汤洪; 彭涛. 鼻内窥镜下上颌窦内置管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21例[J]. 实用临床医学, 2005, 6(12): 1-. |
[13] |
涂文; 袁强华. 不同表面种植体对骨整合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05, 6(04): 1-. |
[14] |
廖小平; 叶芳; 汪建中; 雷序江. 即刻种植体19例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 2004, 5(06): 1-. |
[15] |
卢明; 江红群; 李盎然. 双腔气囊导尿管在上颌窦手术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 2004, 5(05): 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