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王芝花; 张伦理; 史宇飞; 何江龙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
|
|
摘要 目的探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32例重型肝炎患者均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观察32例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等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血小板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红细胞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中,发生体外循环凝血23例,股静脉插管处针眼出血、渗血、淤斑10例,呕吐咖啡色液体1例,股静脉置管侧下肢肿胀2例。结论重型肝炎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可能与抗凝剂肝素、体外循环凝血及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聚砜膜部分堵塞消耗血小板等有关。
|
|
关键词 :
重型肝炎,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
总胆红素,
红细胞,
血小板,
不良反应
|
出版日期: 2011-12-28
|
[1] |
钟楠陈启文. 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对比研究[J]. 实用临床医学, 2017, 18(02): 72-. |
[2] |
洪文婕. 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片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 实用临床医学, 2017, 18(02): 1-. |
[3] |
段亚群. 生长抑素治疗儿童消化道出血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12): 59-. |
[4] |
易高; 方向明; 潘嘉宇; 何耀军. 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佐治狼疮性肺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10): 13-. |
[5] |
简雯; 胡棠生; 陈林云; 费妍; 涂怀军; 漆学良. 以脑梗死首诊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8): 18-. |
[6] |
戴华英. 两种不同用药降低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安丁三醇不良反应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6): 43-. |
[7] |
陶霞; 聂庆英; 章宏斌; 熊申生.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用于ICU患者镇静的效果[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56(06): 46-. |
[8] |
王海波; 赖伟荣; 陈长江. 帕瑞昔布钠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5): 23-. |
[9] |
曾文双; 林志坚; 张季声. 阿司匹林抵抗与脑梗死急性期梗死进展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5): 1-. |
[10] |
文渊; 田泽洪; 刘斐; 王梦洪.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球囊损伤术后颈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56(02): 1-. |
[11] |
胡吉; 王少平; 谢平. 不同剂量羟考酮预防双腔气管导管拔管期应激反应的效果[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56(02): 53-. |
[12] |
彭小维; 林森. 温度敏感型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对兔角膜碱烧伤组织的修复效果[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56(01): 50-. |
[13] |
彭金香; 钟卫东; 于江燕. 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12): 81-. |
[14] |
黄根华; 谭布珍. 上皮性卵巢癌伴血小板增多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10): 102-. |
[15] |
张韬; 辛汉; 矫正; 辛永宁; 张红; 夏春华; 徐文炜; 熊玉卿.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8): 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