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 44卷 01期
刊出日期:2013-01-28

道德与人生
   
道德与人生
1 李甦平
朱子学在高丽时代的传播与发展 
 朱子学由中国元代时的高丽人安珦、白颐正、权溥等人传入朝鲜高丽王朝。经过李齐贤、李穀、李穑、郑梦周等人的演绎与阐发,朱子学在朝鲜半岛得到了很大发展。其中,李穑在"气化"和"修养"等方面阐释与发展了朱子学;郑梦周则主要是在性理学方面继承与发展了朱子学。其后的郑道传、权近等人为朱子学在朝鲜半岛的深入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3 Vol. 44 (01): 1- [摘要] ( 457 ) [HTML KB] [PDF 0KB] ( 68 )
9 程党根
 海德格尔主体理论中的笛卡儿维度及其效应   
 海德格尔的主体观经历了两个阶段:转向之前,海德格尔通过强调此在在世而有限返回到笛卡儿式的"主体作为旁观者"的观点;转向之后,他通过所谓的"主体的离心"而成为坚定的前笛卡儿主义者。尽管海德格尔持公开地反笛卡儿主义的立场,但他最初的主体作为此在的观点既是笛卡儿主义的又是反笛卡儿主义的;而他后来使主体离心(去中心)的努力,则更接近古希腊在缺乏对主体进行任何明确反思的情况下对知识关注的态度。海德格尔思想中这一对笛卡儿主体观既依赖又摧毁的维度,极大地影响了他同期和身后的法国哲学家。
2013 Vol. 44 (01): 9- [摘要] ( 461 ) [HTML KB] [PDF 0KB] ( 57 )
17 刘凤娟
被误读的休谟 
 离开了理性主义的先天性立场,因果知识还能否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休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的认识论的根本意图就是要在经验主义的立场上建立知识的必然性和普遍性。一切将休谟的因果关系观念看作是偶然性的学者(包括著名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都没有真正跳出传统理性主义的藩篱,而休谟作为一个彻底的经验主义者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勇于站在西方哲学根深蒂固的理性传统之外对其加以彻底的批判。因此,以LewisWhite Beck为主的研究者将休谟的因果性思路趋同于康德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2013 Vol. 44 (01): 17- [摘要] ( 502 ) [HTML KB] [PDF 0KB] ( 60 )
23 范卫平
 欧阳修理性人格及其对现代人格建构的启示 
 欧阳修开领了有宋一代的士风、学风和文风,为当世及后代确立了一种新型的"人格范式",这一人格范式影响和培育了有宋一代的士人人格,对宋代文化的影响巨深。作为学者型的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的政治活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活动造就了他完备的理性人格,使其人格结构具有他人所不具备的历史理性、批判理性和实证理性的人格要素。研究和总结欧阳修的理性人格,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欧阳修人格范式的理解,而且对于现代人格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13 Vol. 44 (01): 23- [摘要] ( 514 ) [HTML KB] [PDF 0KB] ( 94 )
29 程林辉,何琴
康有为的人生哲学
 康有为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借鉴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学说,主张人性平等、个性解放,开启了中国近代人生观的革命。他构建了一个具有浓厚乌托邦色彩的人生乐园——大同世界。他早年激进,晚年保守,自信自负,言不顾行,是中国近代史一个既有传奇色彩又颇有争议的矛盾人物。 
2013 Vol. 44 (01): 29- [摘要] ( 510 ) [HTML KB] [PDF 0KB] ( 77 )
35 傅小凡,姜家君
《中庸》的人生美学初探 
《中庸》以"诚"、"礼"、"中庸"三个范畴展现了独特的人生美学路径。"诚"体现为一种不断求索的生命精神,又是人生审美的最高理想与境界;"礼"以合理的生活事实及规范的持久性,使个体的审美心态趋于中正平和,是审美发生的理性基础与必要准备。"诚"与"礼"的融合,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亦是由审美自律走向审美超越的过程,体现了"中庸"的审美特点。 
2013 Vol. 44 (01): 35- [摘要] ( 731 ) [HTML KB] [PDF 0KB] ( 81 )
40 邹小华,胡伯项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日常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不仅表现为具体、琐屑的日常生计活动,也体现在衣食住行、饮食男女、日常交往等活动背后的知识储备、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生活世界必然与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问题密切相关;生活世界关涉文化与价值,体现出世道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和认同除了要注意阐释、论述、宣传和教育外,更主要的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实践。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生活世界主要包括: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构建有尊严的幸福生活;通过公共生活与公民社会的构建逐步形成生活世界的良序与良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来引领生活世界的重构。
2013 Vol. 44 (01): 40- [摘要] ( 483 ) [HTML KB] [PDF 0KB] ( 56 )
46 陈 丰
信访制度的社会稳定功能:一个悖论及其解释
 信访制度的一项重要政治功能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然而由于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大量增加,加之信访制度本身的缺陷,使得这一制度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信访制度的这一悖论有其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根源。要真正发挥信访制度的政治功能,必须根据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社会目标从根本上改革并完善信访制度。
2013 Vol. 44 (01): 46- [摘要] ( 488 ) [HTML KB] [PDF 0KB] ( 80 )
51 胡传明,张 帅
美中日在南太平洋岛国的战略博弈 
 美中日三国在南太平洋岛国的博弈出自于各自国家的战略利益。"重返亚太"的美国需要南太平洋岛国巩固其在太平洋的"主导地位"和战略部署。日本在海洋战略扩张、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牵制中国方面期望得到南太平洋岛国的支持。中国则更加注重与南太平洋岛国的经济共同发展,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实现其和平发展战略。在当今和平发展时代中,中国的战略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2013 Vol. 44 (01): 51- [摘要] ( 551 ) [HTML KB] [PDF 0KB] ( 101 )
58 郭伶俐
共识性视野下的劳动关系批判
——麦克•布洛维劳动思想探析 
布洛维在借鉴文化霸权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把工人带回分析的中心,建构了共识性劳动关系理论。共识性劳动关系是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显性特征,它是在工厂中生产出来的,其实质是同时掩饰并赢得剩余价值。布洛维的劳动关系理论延续了马克思劳动关系的批判思想,并对我国建构和谐有序的劳动关系具有借鉴作用。
2013 Vol. 44 (01): 58- [摘要] ( 531 ) [HTML KB] [PDF 0KB] ( 66 )
64 李永刚,施俊杰
企业孵化衍生与共生机理
 探索新企业生成规律,是研究经济增长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重要理论路径。对新企业生成的深入追踪发现:许多新企业是由现有企业经过复杂的"孵化"过程衍生而来,新企业与老企业之间存在着无法割断的孵化生成机缘。企业孵化生成可以区分为单亲孵化、多亲孵化、同质孵化、异质孵化等多种类型。基于孵化生成机缘,新企业与老企业之间往往形成一种密切的共生关系。新、老企业之间的这种合目的性的孵化现象及其背后的孵化衍生机理,以及基于企业孵化的企业共生机理,是一个应该得到经济学界重视的研究领域。
2013 Vol. 44 (01): 64- [摘要] ( 564 ) [HTML KB] [PDF 0KB] ( 68 )
70 胡春林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转型路径与政策 
 由于地域辽阔、禀赋各异、基础不一,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必然是一个以先发展地区为先导、以区域协调发展与梯度推进为特征的渐次演化过程。产业结构转型应结合各种禀赋条件的地区差异进行综合考量与区域布局,以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区域产业交融共生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本推动向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推动的根本性转变。在具体政策措施上,要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构建"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完善人力资本形成与再投资机制,实现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加强交易技术建设推动制度创新,提升交易效率促进分工演进;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稳步推进服务业国际化发展。
2013 Vol. 44 (01): 70- [摘要] ( 478 ) [HTML KB] [PDF 0KB] ( 87 )
76 王进,张宗明
 经济转型期创新型企业员工的伦理认同研究
——以道德领导、共体信任与个体需要的影响为据 
 研究架构以道德领导对员工伦理认同的影响为基点,考验共体信任在道德领导与伦理认同之间的中介效果,并验证共体信任对伦理认同的影响是否受到个体需要的干扰。结果发现:创新型企业的道德领导对个体的伦理认同有正面影响效果,而个体对创新型企业的共体信任程度具有中介效果;个体成就感需要与友谊需要的实现程度,会干扰共体信任与情感认同的关联,而个体经济需要与友谊需要的实现程度,会干扰共体信任与持续认同的关联。
2013 Vol. 44 (01): 76- [摘要] ( 562 ) [HTML KB] [PDF 0KB] ( 66 )
81 曹新明
海峡两岸专利标识比较分析
 专利标记或者专利号是专利权人标注在专利产品或者该产品包装上,以表明该产品是专利产品或者依据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特定标识。海峡两岸的专利法关于专利权人标注专利标记或者专利号的定性具有明显不同:大陆地区专利法将此作为权利对待,台湾地区则将其作为义务规定。在《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签订并生效以后,海峡两岸同胞或者企业必定需要通过对方管道来寻求知识产权保护,包括专利保护。通过比较海峡两岸专利法在专利标记属性、专利标识作用及其效果方面的差异,可以看出,最有效的专利标记标注模式应是大陆专利法与台湾地区专利法关于标注专利标记的结合模式。
2013 Vol. 44 (01): 81- [摘要] ( 465 ) [HTML KB] [PDF 0KB] ( 74 )
86 孙玉芸
从演绎作品的原创性看演绎权的侵犯
 原创性是演绎作品受版权法保护的核心要件。为判断演绎作品的原创性,法院发展出"超过微小变化"标准和"两分法"标准。由于演绎权是作者创作演绎作品或授权他人创作演绎作品的权利,因此,演绎作品的原创性标准,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演绎权的侵权认定。司法实践中,法院应要求非法演绎作品具有原创性,才构成对作者演绎权的侵犯。就作者演绎权而言,演绎作品的原创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两分法"标准使演绎作者的版权依附于原作者的演绎权;另一方面,"超过微小变化"标准又将创作"微小变化"作品的行为排除在侵权之外。
2013 Vol. 44 (01): 86- [摘要] ( 587 ) [HTML KB] [PDF 0KB] ( 50 )
91 邱润根,郑勇
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立法方式 
 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我国发展经济的一个战略选择。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既是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要求,也是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需要。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路径不同于欧美证券市场发达国家的市场自然演进,是政府主导推进,这种推进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相联系。因此,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应采取从实践立法到全面立法的分阶段方式推进。在分阶段立法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和我国现有的公司法、证券法、三资企业法、税法和外汇管理法的全面对接。
2013 Vol. 44 (01): 91- [摘要] ( 482 ) [HTML KB] [PDF 0KB] ( 77 )
97 马荣春
 中国刑法的当下出路:“附势用术”
 在社会转型和风险多元愈益深化的当下,中国刑法面临着出路问题。法家的"法势术相结合"对中国刑法的当下出路有所启发,即"附势用术":所谓"附势",是指中国刑法应遵从公众认同,而"势"即公众认同,是中国刑法当下出路之"本";所谓"用术",是指中国刑法应注重运用价值衡量,而"术"即价值衡量,是中国刑法当下出路之"用"。"附势用术"在"体"与"用"的相互关系中既为中国刑法的当下出路铺垫了起点,又为之开辟了畅通而宽广的方向。为防止走向反面乃至反动,中国刑法的"附势用术"应坚守宪政底线与刑法原则底线。
2013 Vol. 44 (01): 97- [摘要] ( 437 ) [HTML KB] [PDF 0KB] ( 68 )
103 郝润华
李梦阳江西任官及其两次下狱的真相
——兼考其与宁王朱宸濠之关系
 刘瑾被诛后,李梦阳于明武宗正德六年至九年出任江西按察使提学副使。在江西期间,他积极创立书院,为国家培养人才,但却在正德八年因身陷官司而被下广信狱,后罢官归家闲住。宁王败后,有人以为其与朱宸濠有染,又诬陷构罪二次入狱。其实,李梦阳与宁王实际并无关系,学界对于李梦阳闲住后入狱情况及与宁王之关系每有误解,根据有关文献可证之。
2013 Vol. 44 (01): 103- [摘要] ( 518 ) [HTML KB] [PDF 0KB] ( 57 )
109 马强
“岳飞学”构建的初步思考
 岳飞研究已经不是单一的史学研究对象,已经形成一门有特定内涵而外延在不断延伸扩大的专门学问。"岳飞学"的构建包括岳飞研究史的回顾与总结、岳飞文献的整理和编纂、岳飞生平本体研究、岳飞与南宋政治、岳飞与中国军事史、岳飞与中国爱国主义思想史、岳飞与中国民间信仰、历代岳飞题材文艺作品、岳飞后裔研究、海外岳飞研究等十个方面内容。需要有组织、有计划,政府、学界及其民间力量共同努力建设。
2013 Vol. 44 (01): 109- [摘要] ( 496 ) [HTML KB] [PDF 0KB] ( 71 )
115 曹章庆
 柳宗元山水审美思想探析 
 柳宗元是中唐山水美学的杰出代表。他的山水审美思想主要表现在旷远幽深的审美取向、弃恶取美的审美态度、苦乐并存的审美体验以及因人而彰的审美认识上。这四方面所建构的山水审美思想既受儒、道、释传统美学的影响,又带有柳宗元贬谪生涯的独特感受和思想印记,且对后世山水创作和审美思想以深远的影响。
2013 Vol. 44 (01): 115- [摘要] ( 443 ) [HTML KB] [PDF 0KB] ( 73 )
122 赵建坤
20世纪以来关汉卿的文学史叙述历程 
 20世纪以来关汉卿的文学史叙述起于平淡,继之绚烂,复归于平淡,历经曲折和起伏。此中之演变既有学术理念变迁的原因,也与时代独特的意识形态因素相关。支撑和转移关汉卿评价的诸多要素与条件直接导致各时期文学史叙述的差异性。关汉卿地位之升降转移正折射出文学史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2013 Vol. 44 (01): 122- [摘要] ( 453 ) [HTML KB] [PDF 0KB] ( 63 )
127 谢志远,杨虹
中国古代商界小说创作的三种结构类型 
 中国古代商界小说创作根植于中国思想文化体系之中,深受儒、墨和佛教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神助"命定、家庭中心、因果报应等三种结构类型。这些结构类型的产生既是文化影响的结果,也是小说创作者在面对意识形态与商业之间的紧张关系时,所进行的调和、化解的尝试,内含着较为鲜明的创作意图。这些结构类型的运作为商业的存在发展和商人的经商求利行为赢得了话语支持和接受空间。
2013 Vol. 44 (01): 127- [摘要] ( 634 ) [HTML KB] [PDF 0KB] ( 66 )
132 万 涛
严歌苓新移民小说叙事的人称机制和叙述视角
 新移民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歌苓是美国新移民作家的突出代表,其作品创作视野开阔,创作主题丰富。就小说叙事的人称机制而言,严歌苓使用较多的是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她创作的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多采用叙述者的回顾性视角与体验性视角交替登场的叙事模式。相比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具有更大的叙述空间。严歌苓对全知视角和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的运用娴熟自如,其作品因此而呈现出叙述视角和人称机制灵活多变的特点。
2013 Vol. 44 (01): 132- [摘要] ( 600 ) [HTML KB] [PDF 0KB] ( 70 )
137 岳中奇
源事介词短语及其构句机制 
 源事题元角色具有[+事件起点]和[+参与角色]两个语义特征,同时又具有[+独立使用]的句法特征,可分为"数量""事态"和"性状"等三个变体;标记它的介词一般有"从、由、自"等三个。源事介词短语蕴涵句的谓核成分都具有[+变化]的语义特征,它与源事题元及其介词标记相互抉择、相互匹配,从而可以生成各种源事介词短语蕴涵句。
2013 Vol. 44 (01): 137- [摘要] ( 532 ) [HTML KB] [PDF 0KB] ( 95 )
144 潘世松
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可能  
 语言生态是语言要素与其产生、传播等自然因子及习得、运用等自然、社会因子相互作用的环境综合,体现为言语生态或话语生态。语言生态伦理是族群语言的发生、发展和个体语言的习得、运用的自然状态与人为痕迹关系的内心驱迫感,是族群语言生态外在客观意志普遍性的立法与内心主观特殊性的道德关系的统一。话语生态位、语言生态语体伦理是语言生态"应当存在"实践的基本内容。当下语境提出语言生态伦理概念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必要。
2013 Vol. 44 (01): 144- [摘要] ( 704 ) [HTML KB] [PDF 0KB] ( 87 )
150 刘星河
哲学观视阈下维果茨基与皮亚杰自我言语理论比较研究
言语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是心理语言学界存有分歧的问题,而问题的核心为言语能力的获得与发展源于社会因素抑或生物因素。维果茨基和皮亚杰作为心理语言发展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各执一端,他们以不同的哲学观立论,分别提出社会言语个体化和个体言语社会化两种言语发展路径,而两条线路不同之处集中体现于二者对个体言语发展早期自我言语现象的诠释方面。 
2013 Vol. 44 (01): 150- [摘要] ( 494 ) [HTML KB] [PDF 0KB] ( 73 )
156 陈海燕,程嫩生
清代学海堂中的小学教育与小学研究 
 阮元任两广总督期间创建学海堂,学海堂从事经史、小学以及文学教育,不课试科举文,其中,小学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学海堂通过解、考、说、释、跋以及阐述小学经典著作的体例或者增补小学经典著作的内容等形式,来进行小学教育与小学研究,包括文字、音韵、训诂各个方面,涉及经、史、子、集多种门类。为了配合小学教育,学海堂重视咏物题材的诗赋训练。此外,不少诗文课艺附有有关内容的解释。学海堂不立山长,而是设立八名学长,很多学长精通小学,通过教育培养出一些有着较高小学素养的生徒,有力地推动了广东语言学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清代考据学的发展。
2013 Vol. 44 (01): 156- [摘要] ( 488 ) [HTML KB] [PDF 0KB] ( 75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喜报:《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再次进入CSSCI来源期刊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开通新投稿系统
· 2022年重点专题选题
· 关于作者投稿的重要启事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