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丙种球蛋白对不同病程川崎病疗效及其冠状动脉病变并发症的影响 |
张利李劲松高海英 |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儿科 |
|
|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不同病程川崎病疗效及其冠状动脉病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4例川崎病患儿按不同病程分为3组:A组(病程≤5d)18例、B组(病程69d)21例、C组(病程≥10d)25例,3组患儿均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单次注射剂量为2g·kg-1。比较3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后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发生率、冠状动脉病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患儿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及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00)。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发生率A组显著高于B组、B组显著高于C组,3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并发症发生率C组显著高于B组、B组显著高于A组,3组冠状动脉病变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最佳治疗方案为病程69d时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在此阶段,可以缩短临床症状的显现时间,治疗效果较好。
|
|
关键词 :
丙种球蛋白,
川崎病,
病程,
冠状动脉病变
|
|
[1] |
张菊弟欧伟明邓明红张金凤.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7, 18(04): 79-. |
[2] |
黄平黄江秀杨高雄王海. 丙种球蛋白辅治手足口病持续高热患儿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17, 18(01): 61-. |
[3] |
李素芬; 石节丽; 李瑞霞; 徐福娟; 金娜娜; 高鹏飞; 韩颖; 田秀标; 刘艳.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2型糖尿病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1): 10-. |
[4] |
罗景华; 李国林; 宋小华; 曹晓春; 叶春风. 川崎病患儿血清IL-9检测的临床意义[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55(05): 45-. |
[5] |
陈光. 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小儿川崎病冠膜损伤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3): 66-. |
[6] |
李小琳;劳国荣;付四毛;罗序峰;刘玉玲;孙多成; .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川崎病冠脉损害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4(08): 43-. |
[7] |
蔡卉; 范永龙.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维A治疗小儿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1, 12(05): 1-. |
[8] |
徐峰; 李光明; 方育霞; 陆小娜. Good’s综合征研究现状[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53(04): 1-. |
[9] |
严素. 丙种球蛋白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 2011, 12(01): 1-. |
[10] |
吴保华; 涂颖昭.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 2010, 11(08): 1-. |
[11] |
谭虹; 刘晓辉. 代谢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J]. 实用临床医学, 2010, 11(04): 1-. |
[12] |
刘小惠; 邹峥; 徐琨; 邓宇虹; 王智. 川崎病细胞因子变化及干预[J]. 实用临床医学, 2010, 11(03): 1-. |
[13] |
李建国. 两种方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 2009, 10(12): 1-. |
[14] |
吴晖; 吴闽江; 李小琳. 川崎病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51(08): 1-. |
[15] |
韩斗星; 傅睿; 胡宝金; 刘洪; 郑卫民; 黄玉辉; 齐海峰.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重症患儿疗效观察[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51(06): 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