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同进针角度行足背动脉采血的效果 |
严金秀; 余桂媛; 许庆琴; 郭萍萍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
|
YAN Jin-xiu;YU Gui-Yuan;XU Qing-qin;GUO Ping-ping |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进针角度行足背动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0例患者行足背动脉穿刺,按不同进针角度分为3组,每组90例:A组为90°,B组为30°~45°,C组为15°~20°,比较3组患者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 A组一次穿刺成功79例(87.78%),B组一次穿刺成功88例(97.78%),C组一次穿刺成功80例(88.89%),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A、C 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C组穿刺时疼痛程度升高;与B组比较,C组疼痛程度升高(P<0.05)。结论 30°~45°行足背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高,患者疼痛程度小,是足背动脉采血的较理想角度。 更多还原
|
|
关键词 :
进针角度,
足背动脉,
采血,
疼痛
|
|
[1] |
何肃妹; 林扇; 刘曼华. 护理干预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11): 80-. |
[2] |
冯琼; 吴庆; 贾舒蕾; 刘萌; 吴凯. 舒适护理模式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10): 73-. |
[3] |
杨芬; 翟亚玲; 白新萍; 杨春辉. 40例骨科患者术后疼痛评估及镇痛管理效果研究[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8): 76-. |
[4] |
胡茂研; 吴婉华; 李仲均; 田梅枝; 谢海辉. 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6): 88-. |
[5] |
戴雁; 王建宁; 李昱. 治疗性触摸对TCI术后患者术肢疼痛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5): 89-. |
[6] |
石小乐; 柯诗文; 吴锐.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4): 88-. |
[7] |
沈向东; 陈爱兰. 独活寄生汤加味疗法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12): 41-. |
[8] |
胡蓉; 谢蓉. 冰敷在颈椎前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10): 71-. |
[9] |
刘鹏. 疼痛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9): 87-. |
[10] |
唐丽娜; 许小明; 胡炜华. 促炎细胞因子、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关系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55(06): 87-. |
[11] |
姜美花. 碘伏纱条用于拔甲术后伤口换药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5): 87-. |
[12] |
刘丽玲; 李苏娣; 肖清香. 全身麻醉下行鼻部手术后病人早期半卧位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5): 88-. |
[13] |
刘利龙; 王苹朱; 熊俊瑶; 刘书南; 冯娜敏; 廖成宾; 雷恩骏. 5-HT系统在疼痛调节机制中的功能及其研究现状[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55(05): 94-. |
[14] |
史雯. 心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焦虑和疼痛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4): 79-. |
[15] |
江秋生; 胡昇庠. 快速康复理念在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55(04): 5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