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扫描检测支气管动脉(BA)的走形、特征及变异,观察分析BA与肺良、恶性病变的关系及肺癌的供血特点。方法将119例患者按疾病的不同分为4组:正常组(16例)、慢性感染组(21例)、肺结核组(20例)和肺癌组(62例)。肺癌组根据病理及其在肺内的位置又分为4个亚组(1例肝癌肺转移除外):左侧中央型肺癌组(16例)、右侧中央型肺癌组(28例)、左侧周围型肺癌组(7例)及右侧周围型肺癌组(10例)。均使用GE Bright speed 16层CT增强扫描,通过GE Avantage Workstation 4.4后处理工作站对薄层图像进行观察和后处理。对各组BA直径进行组内和组间的统计学分析,对患侧BA直径与肺部肿块的直径进行Personl和Spearmen相关性分析。结果 119例患者中BA为左1支右1支101例(84.9%),左1支右2支8例(6.7%),左2支右1支9例(7.5%),左3支右1支1例(0.8%)。左侧共检出支气管动脉130支,右侧共检出支气管动脉127支。正常组、慢性感染组及肺结核组两侧BA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右侧中央型肺癌组及右侧周围型肺癌组患侧BA直径大于对侧BA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侧周围型肺癌组两侧BA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中央型肺癌组、左侧周围型肺癌组肺癌侧BA直径均大于正常组左侧BA直径(均P<0.01)。右侧中央型肺癌组、右侧周围型肺癌组肺癌侧BA直径均大于正常组右侧BA直径(均P<0.01)。Personl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示:中央型肺癌组患侧BA直径与肿块直径呈正相关(r=0.342,P<0.05),周围型肺癌患侧BA直径与肿块直径无相关性(r=-0.026,P>0.05)。结论 MSCT支气管动脉成像安全、无创、快速,通过后处理技术可较好地显示BA,能较好地观察肺内疾病的血供来源,为肺癌的临床及影像诊断提供依据。BA参与了中央型肺癌的血供,周围型肺癌血供存在多重性。
|
|
关键词 :
多层螺旋CT,
肺癌,
支气管动脉
|
|
[1] |
白文杰. 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7): 33-. |
[2] |
朱金梅. 金葡素注射液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骨髓抑制的预防[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56(05): 48-. |
[3] |
林绍嘉. 多排螺旋CT对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价值[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4): 61-. |
[4] |
詹俊新; 陈梅庄; 曾小红. 多层螺旋CT对女性膀胱膨出的诊断价值[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3): 65-. |
[5] |
陈颖兰; 周建英; 刘震天. 抗抑郁治疗对晚期肺癌合并抑郁症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2): 11-. |
[6] |
张忠凤; 张春. 多层螺旋CT对肺癌的诊断价值[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1): 53-. |
[7] |
黄水根. 经股动脉穿刺支气管动脉造影+介入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8): 18-. |
[8] |
周建英; 刘震天; 朱伟锋; . COLD-PCR/Sange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EGFR和KRAS基因突变的价值[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55(06): 38-. |
[9] |
余秋芳; 王美凤; 刘春菊; 万慧芳; 张霞丽; 万福生. 外源性PUMA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55(05): 19-. |
[10] |
张海华; 熊华平. 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临床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55(05): 51-. |
[11] |
肖丹; 刘安文. 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55(04): 29-. |
[12] |
陈丹; 杨其; 史丽云; 杜雪丹; 丁弋娜; 蔡玲斐; 卢哲. 慢性肺部疾病与肺癌形成的关系[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55(04): 86-. |
[13] |
陈颖兰; 刘震天; 万莉娟; 邹俊韬. 抗抑郁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化疗疗效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4): 9-. |
[14] |
王志军; 洪波; 杨冬生. 峡部裂性与退变性腰椎滑脱MSCT扫描解剖学因素的对照研究[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55(03): 51-. |
[15] |
赵鹤亮; 项昆; 赵新斌; 张惠英. 256层螺旋CT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55(02): 44-. |
|
|
|
|